如何创设数学的情境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怍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对此,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型”教学导入被打入“冷宫”,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内容生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似乎在预设好的情境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事实果真如此吗?
  
  1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六年级数学活动课,课题是《求石头的体积》。执教者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当乌鸦喝不到水时,录像暂停。教师问学生:“乌鸦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说法。接着问学生:“乌鸦现在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学生稍作思考.马上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教师又问:“那么,石头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求石头的体积呢?”(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动手实验,找到了求石头体积的唯一方法: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
  积。
  
  2课后反思
  
  初看这个教学情境,似乎非常成功。故事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其实,透过表面我们却看到一个要害的问题:学生由于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影响,在研究石头体积时,让乌鸦“牵”着鼻子转,失去了自主思考并提出见解的机会,这样探索出来的石头体积的求法当然也只有一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参与了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汇报总结,但思维却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乌鸦“操纵”的地位,没有半点“旁逸斜出”的机会,能力的发展自然微乎其微。
  在上述教学中,倘若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乌鸦喝水”这样一个情境,没有给学生“套”上一个无形的圈圈,而是给学生提拱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既开放学习内容、开放课堂,又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搭建自由翱翔的平台,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牵制,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尝试。那么,学生探究得出各种各样求石头体积的方法就会成为必然。
  基于这些认识,随后我们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物体(牙膏盒、魔方、火柴盒、石头、茶叶罐)的画面。教师问:“看了这些物体,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道:“牙膏盒、魔方、火柴盒、茶叶罐是规则物体,可以直接求体积;石头是不规则物体,不能直接求体积。”教师问:“那么,怎样求像石头这样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得出了求石头体积的四种方法,即:①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积。②称出石头的重量,根据1立方厘米石头重7.8克算出其体积。③将石头敲碎,装在长方体或圆柱体空盒中,从而求出其体积。④将石头放入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内,再用沙子填满,求出沙子和石头的总体积;取出石头后,求出沙子的体积,就可求得石头的体积。
  由此我们得到启发: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这样的情境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创设情境,要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前言中指出“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还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心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思想和方法隶属于数学内容,包含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数学方法的重视。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利用讲故事来渗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呢?    1让课本知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影视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之余的快乐。打开电视机,首要的或许不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但它能让人感受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体验一种文化蕴含,这对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陶冶、健全一个人的人格有着深层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家庭影视 语文素养 有效资源    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艘船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涵,它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执著的追求,钢铁般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夸美纽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爱上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舍得花力气的课题,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关键词】 作文 快乐 兴趣 观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课,必须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  这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勇于钻研,大胆实践,不断改革,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改革的浪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要线”已成为我区教师的共识。那么,
期刊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识字是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不仅要区别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灵活掌握,通过反复的认读,借助具体事物与字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使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获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
期刊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减轻,但减负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1做好课堂的导入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去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孙悟空摘了一个西瓜回来,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分给了猪八戒一块。八戒
期刊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纵观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