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aby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1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认识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手段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教育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制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或氛围,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准确、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培养思维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一种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中就十分重视“情境”的教育作用,他曾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指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是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是一种十分紧张、艰苦,具有很大情意倾向的思维劳动,需要各种条件配合,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状态。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1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主动地建构知识。动力源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在研究性学习中,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激奋的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引起学生认识的飞跃,唤起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并以自身全部的思维活动参与其中。也就是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2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认知过程依赖于思考,思考是学习者主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吸收知识的积极活动,不是被动的消极行为。当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对教材进行认知上的操作时,知识对学生才有作用和意义。如果教师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那么知识就沦为教条。教师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促进智能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构成知识的新意象,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智力得到新的发展。
  2.3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使人成为真正的情感动物。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2.4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协调发展。我们常常听到学生用这样一句话来赞扬某个教师的讲课:听这个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是享受就意味着学习过程充满快乐的情境体验,学生的紧张心理荡然无存,教育者的意图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为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也能“亲其师,信其道”。
  
  3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3.1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运用故事、国际国内时事热点、成语、警句、诗词、角色表演、模仿、漫画、幽默、音乐、电教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境,往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觉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把诸如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述高二《文化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时,全班同学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让他们亲身感受歌曲这种文化形式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如在讲述“体味文化”这一框题时,教师可适时设计问题:“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你怎样对舞台艺术进行归类?”“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诸如此类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做出回答,从而更深刻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3.3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政治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发现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在活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应用,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讲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框题时,可以让班级里回族同学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
  3.4创设辩论情境,提高思维能力。课堂辩论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在辩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既可锻炼学生敏锐的判断能力,以随时辨别正误,又可锻炼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以便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述理由,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之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一定会不停地做深层次的思索。为了使讨论得以顺利展开,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在讲述“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时,我适时提出问题:春节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在现实生活中是财富还是包袱?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评选“最佳口才奖”,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要新,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不新鲜”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使政治学科发挥其更佳的教育功能。
其他文献
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而对明天的世纪,曾经有过辉煌硕果的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尽快有一个质的转变呢?当然这需要许多部门、许多人的共同探索和努力,同时更需要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    1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1.1教师必须要有对所教学科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恰当地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  1.2教师对
期刊
新课程实施到今天,面对人头济济的课堂,面对个性不一的学生,我们努力走近新课程,实践着新理念,想做与时代贴近的语文老师,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有所收获。把让全体学生在课堂真情的投入作为标准,把“老师的全身心调动学生的激情”作为一个目标鞭策自己不做时代的落伍者,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力不从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力量是否在退化,无不发出感叹,“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故事之一:老师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也在发生许多变化,各种教学“活动”层出不穷,许多现代教育技术也走进课堂,可谓百花齐放。但是,不管什么活动,也不管何种技术,其教学设计必须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否则就会“费时、低效”。那么,如何使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有效呢?    1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教学观念(teaching approach)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对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前言中指出“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还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心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思想和方法隶属于数学内容,包含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数学方法的重视。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利用讲故事来渗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呢?    1让课本知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影视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之余的快乐。打开电视机,首要的或许不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但它能让人感受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体验一种文化蕴含,这对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陶冶、健全一个人的人格有着深层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家庭影视 语文素养 有效资源    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艘船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涵,它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执著的追求,钢铁般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夸美纽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爱上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舍得花力气的课题,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关键词】 作文 快乐 兴趣 观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课,必须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  这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勇于钻研,大胆实践,不断改革,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改革的浪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要线”已成为我区教师的共识。那么,
期刊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识字是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不仅要区别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灵活掌握,通过反复的认读,借助具体事物与字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使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获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