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纵观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课堂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在导入方法上进行了以下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直观导入法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1实物。如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彩图《吃土豆的人》来引入《梵高传》,用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鲜荔枝来引入《荔枝图序》。
  1.2声音。如用《好汉歌》导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用《志愿军军歌》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欣赏口技表演的录音片段导入《口技》。
  1.3图像。如让学生观看录像《开国大典》中的有关片断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的片段引入《杨修之死》。
  1.4演示。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先出示一束鲜花,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花有这么多的颜色?然后把一朵喇叭花放到醋中,再把它放到肥皂水中,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这时学生会感到很惊讶,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喇叭花为什么会变色?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1.5操作。如教《核舟记》时,可先让学生画一只长2.9厘米,宽2厘米的小船,再让他们在船头画三个人,在船尾画两个人,且船头中间的那个人戴着高帽子。当学生说地方太小画不上时,教师便告诉他们,古代有个人叫王叔远,能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出这么多人,而且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就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2联系导入法
  
  现在的教材注意了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看似一篇篇孤立的文章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方式,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使知识系统化。教师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联系导入新课:
  2.1作者、体裁、出处的联系。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可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导语;教《皇帝的新装》时可联系《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新课。
  2.2文章内容上的联系。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思念之情,可让学生背诵后者来导入前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用来导入《闲情记趣》,它们都是作者回忆儿时充满情趣的生活的文章。
  2.3文章思想上的联系。复习《卖炭翁》的中心可导入《捕蛇者说》,它们都反映了唐代末年的黑暗统治。学习《范进中举》时,可由《孔乙己》导入,二者都是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4写作方式上的联系。《与朱元思书》和《西湖游记二则》都是寄情山水、写景寓意的文章,教后者之前可复习前者以导入新课。
  
  3情境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作者的某种情感因素,因此可以使用情景导入法,创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景中,有利于教学。如导入《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背诵描写春天、花、草、雨的古代诗句。学生在背诵的同时也体会到诗歌中对大自然的感情,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很多抒情性文章,特别是散文的时候,播放优美的音乐,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情景导入法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但在教学像《巍巍中山陵》、《国宝——大熊猫》之类的说明文时也可以使用。说明文的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许多建筑和动物他们从未见过,仅凭文字描述无法在头脑中勾画形象,而图片或音像资料的展示则能弥补这一缺憾,它们更能吸引学生,给他们直观的印象,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4设疑导入法
  
  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往往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一上课就可围绕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提问,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要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如教学《斜塔上的实验》时,教师可将课题写在黑板上,问: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于是学生们非常积极的寻找问题:这是什么实验?是谁做的实验?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实验结果怎样?斜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这座塔上做实验?……又如教《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一上课就问学生:“生活中的街市大家都很熟悉,可是有谁见过天上的街市?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牛郎织女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其兴趣,带着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
  总之,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也在发生许多变化,各种教学“活动”层出不穷,许多现代教育技术也走进课堂,可谓百花齐放。但是,不管什么活动,也不管何种技术,其教学设计必须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否则就会“费时、低效”。那么,如何使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有效呢?    1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教学观念(teaching approach)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对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前言中指出“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还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心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思想和方法隶属于数学内容,包含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数学方法的重视。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利用讲故事来渗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呢?    1让课本知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影视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之余的快乐。打开电视机,首要的或许不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但它能让人感受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体验一种文化蕴含,这对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陶冶、健全一个人的人格有着深层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家庭影视 语文素养 有效资源    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艘船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体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涵,它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执著的追求,钢铁般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夸美纽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爱上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舍得花力气的课题,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关键词】 作文 快乐 兴趣 观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课,必须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  这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勇于钻研,大胆实践,不断改革,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改革的浪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要线”已成为我区教师的共识。那么,
期刊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识字是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不仅要区别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灵活掌握,通过反复的认读,借助具体事物与字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使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获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
期刊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减轻,但减负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1做好课堂的导入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去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孙悟空摘了一个西瓜回来,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分给了猪八戒一块。八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