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西藏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的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岩彩艺术作为近十几年才逐渐在中国凸显出来的绘画形式语言,它适应现代的审美趣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己令世人注目。笔者从西藏日喀则地区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在多元文化因子影响下,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多元并存的艺术风格,形式语言、表现技法,以及其独特的绘制材料。
  【关键词】 夏鲁寺 岩彩艺术 多元并存
  
  夏鲁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日喀则东南约20公里处,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1世纪初,为了发展佛教,夏鲁寺的创建者——介尊·西绕迥乃以地方领主和佛教徒的双重身份创建了属于介氏家族的寺院——夏鲁寺。这一时期的岩彩壁画主要被绘制在护法神殿、马头金刚殿、般若佛母殿等主殿,现保存最多的是护法神殿中的壁画。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艺术是夏鲁寺佛教艺术的代表,是多元文化因子融合的结晶,它有着西藏本土文化的深厚根基,又受到了我国中原地区广博的汉族文化的滋养,同时大胆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大国的文化精髓。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夏鲁寺的岩彩壁画艺术,广泛吸纳各方文化艺术的精华,使之与西藏本土的艺术特色交相辉映,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夏鲁寺佛教艺术体系
  1 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的艺术风格
  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藏民族勇于吸收异族文化的包容个性,决定了夏鲁寺优秀的古典岩彩壁画是多方艺术流派风格融合的结晶。夏鲁寺现存的古典岩彩壁画,从绘制的时间上看,既有11世纪的作品,也有13~14世纪的作品。从风格上来看,不仅融入了印度岌多、波罗艺术风格的典型因素,也出现了尼泊尔艺术、中原汉式风格的明显烙印。但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代表作的真正出现,是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与11世纪绘制的壁画相比,这一时期的壁画表现风格更为多元化,表现技法更为成熟,为世人留下了大量华美绚丽的佳作,夏鲁寺岩彩壁画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夏鲁寺壁画主要是吸收了尼泊尔艺术的精华,融合元代中原宫廷绘画元素和本地域审美意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至今仍为之惊叹的、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夏鲁风格”,古典岩彩绘画体系。虽然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受到了印度、尼泊尔、中原汉地等不用国家和地区多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出这里的壁画并没有纯粹的印度样式,也没有纯粹的尼泊尔艺术、汉式风格,因为它们都己经创造性地完全融入了西藏本土艺术,形成了全新的、独具特色的藏民族绘画风格体系。
  2 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
  2.1 构图。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不满足于佛教绘画千篇一律的构图方法,夏鲁寺画师们在整体把握住佛教壁画绘制规格要求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在整体的构图布局上,寺院的总体构图形成上下两铺大型壁画相叠,绕四壁一周的连环画式的表现。把佛经内容故事化,甚至把大量当时的现实生活巧妙地搬到壁画中加以描绘。如一楼转经道里外侧的壁画就有出行、洗沐、音乐、舞蹈等社会生活的描写。这些生活化元素的注入,使壁画中的佛教世界更为现实化,生活化和趣味化,在视觉上构成了统一、整体连贯的感受。在对称的位置上,对不同形象人物描绘又各具特色。其中,说法图题材的壁画为数最多也最具代表。以主尊为中心棋格式对称分布的众多围绕罗汉、菩萨,刻画精致,形态各异。
  2.2 绘制。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的绘制技巧,受印度、尼泊尔、中原的影响,其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晕染在吸取早期佛教传统壁画精华的基础上,表现得更为娴熟。首先,在线条表现上,夏鲁寺壁画的线条没有中原艺术强调“意味”,注重线条的生气、飞动等特点,是不求变化的“铁线描”,线条均匀流畅,有黑色线、白色线、土红色线。其中人物的五官、头发为较粗的黑线;人物的肢体、衣物以及背景物体的轮廓多为较细的黑色线。其中也有部分人物的下眼睑和肢体采用土红色线的勾勒。白色线通常是人物的鼻梁、眉弓、眼线、双唇、颈间的三条横纹、胸大肌下、四肢关节等部位加描的一种线,主要是起着暗示高光的作用;有时也出现在衣、裙、装饰物品中,起着装饰美的作用。其次,在色彩绘制上,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用色主观,选用色彩强烈的红、绿两个对比色作为背景来衬托主体,在主色——白、黄、红、藏青、绿的冷暖对比下,与装饰的金色相呼应,形成了画面色彩艳而不燥,沉而不闷,视觉张力强的特点。画面的着色以平涂罩色的方法为主。早期多是平面化造型,较少运用晕染技巧,色彩朴素简洁。后期画面中的基础大色块及背景等延用早期的平涂法着色,在此基础上,精湛的晕染技法加入对形象的描绘中。当时的画师们对人体的比例、肌肉的分布己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绘制壁画时采用尼泊尔的低染结构式的晕染方法,强调人物的肌体感及明暗转折的关系,体现了佛教绘画艺术受到西方油画注重光影明暗的绘画技巧的影响,对人物的塑造更为写实,更富有体积感。再次,夏鲁寺壁画精湛的技巧还体现在,画师们对人物动态形体塑造的准确把握上。如《舞蹈本生故事图》中舞动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旁边舞群们的姿势刻画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让观看者感受到了其中欢快热烈的气氛。为后人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衣着习惯,舞蹈姿势和所用乐器等提供了形象的资料。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巧妙的构图方式、熟练的线条表现,神秘、富有存在感的色彩运用以及生动的形象塑造,丰富了夏鲁寺岩彩壁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佛教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3 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的绘制材料
  夏鲁寺壁画历经千年,色彩依然鲜艳璀璨,主要是因为当时画师们采用了耐久性好、质地优良的材料来绘制壁画的缘故。当时所用颜料包含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金属材料等。夏鲁寺岩彩壁画使用的矿物颜料主要有:朱砂、红土、铅丹、花青、铁红、雄黄、石黄、白变、石膏等;植物颜料主要是:藏青、石绿、胭脂、藤黄、草绿等;金属材料主要为金泥、金箔等。其中,矿物颜料和金属材料的运用,是壁画色彩保持千年不变的主要原因。夏鲁寺岩彩壁画中所使用的矿物颜色颗粒较细,颜色十分鲜艳、饱和。以笔者多年加工制作矿物颜料的实践经验来看,颗粒细的矿物颜料通常饱和度不高;另外,天然矿石要经过机器的粉碎、球磨等工序后,才能变为矿物颜料。在粉碎、球磨过程中,机器与矿物之间、矿物与矿物之间快速摩擦,而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会使矿物色变色,颜色纯度降低变暗。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中的蓝色。夏鲁寺壁画中广泛使用的蓝色——藏青,是西藏最具特色的颜色。与敦煌壁画中所使用的颜色亮丽的青金石色不同,藏青由西藏盛产的蓝铜矿磨制而成,颜色偏灰蓝。正是这样沉稳、素雅的蓝色,如一股清泉注入夏鲁寺强烈的红绿对比中,最终形成了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华而不腻,高贵典雅的特点。
  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历史遗存。独具特色的“夏鲁风格”绘画艺术体系,对元代以后西藏其它寺院的壁画艺术,特别是至今在西藏都占据主要地位的格鲁教派六大寺院及该教派的其它众多寺院的造型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华夏民族艺术文化主流注入了新鲜血液。夏鲁寺古典岩彩壁画既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宝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研究11~14世纪西藏传统绘画艺术,及当时西藏艺术与中原、尼泊尔、印度等地间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和融汇多元文化精华的夏鲁寺岩彩壁画表现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项目编号:黑龙江省艺科立字[2008]20号)
  参考文献:
  1 于小冬.藏传佛教绘画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2 西藏文联.西藏艺术.绘画卷[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2
  3 谢彬.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艺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实行全面的教育。身为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担负起美育工作,担负起传授艺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新课改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是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后进生一般都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枯萎的学习动机,脆弱的自尊心,敏感的思维,薄弱的意志力。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平日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见微知著、事半功倍。  【关键词】 班主任 后进生 情感教育     我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传统教育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跟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开始,从符合初中学生认识水平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数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奋斗目标 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
期刊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教师作为主导,“占用”的课堂时间相对就少了,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课堂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现阶段,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多为45分钟,而生物科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课
期刊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
期刊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1 转变教育教
期刊
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以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艺术性。  1 创设相关情景,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情景,既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又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领悟,同时也是提高课堂艺术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特有的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纽带。语言能力的好与坏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是否有判断力、交流能力与思想内涵,作为21世纪具有文化内涵群体之一的中学生更需要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作为重点课题,带领学生在课堂中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创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中发现语言文字的文
期刊
黑龙江省教育援藏第四期  日喀则小学校长培训班在哈隆重开班   (本刊记者:王宏 冯青青)2010年11月4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教育援藏”日喀则地区第四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在哈尔滨举行隆重的开班式。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牧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院长孙登林、副院长张晓明,黑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赵立新,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宋志辉、副主任衣心宇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张晓明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