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科学课教学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课程非常着迷,升入初中学习物理课程之后,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学习成绩也跟着下滑,初中物理变成了学生的老大难。分析原因,一是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基石没有为初中物理铺垫好;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情况,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衔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升入初中后物理学科的学习效果。当下,由于大部分学校小学和初中分别办学,领导和教师又缺乏交流意识,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培训等活动往往各自组织,导致科学课与物理课的教学相互脱节,教学内容不是简单重复,就是难易程度把握不当,这种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如果能把科学课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初中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我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的衔接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 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到了中学,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和中学物理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的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最为密切,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对物质科学世界认识的基石。小学科学知识如:力、光、电、磁、声等都是通过科学现象所形成的感性知识向学生展示的,内容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直观的感性素材,讲述的物理概念也较浅显。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概念更具体,逻辑性更严密。小学科学教学很多时候是使用、实践、体验一些科学事件,而初中阶段很多时候是解释、分析这些科学事件。这就是两者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别,有些知识需要在初中里加深、完善,有些知识却需要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完善的。因此,物理教师要弄清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具有了哪些前概念,教学中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知识是不用再讲的。教师在新课开始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指明思维方向,自然过渡,引出新知识,使新知识在原有学习上合乎逻辑地展开,以达到承上启下,循序推进。
以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机械”为例:选这节的原因是小学的教师在教授这部分感觉难度很大,教得并不得心应手,学生在掌握上有难度;我们初中的教师在这部分也有同感。小学在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有: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斜面、杠杆、滑轮、齿轮;初中的物理涉及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和八年级下册《简单机械》两章的内容,很明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增加了许多。初中物理在机械运动部分,除了通过运动和静止明确给出了参照物概念外,重点突出了速度的计算和测量;在简单机械部分,在小学了解几种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对机械的原理,机械应用中有关物理量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了相应的拓展。若小学科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则初中物理学习时就不会出现不知道铡刀、羊角锤,铁锨为何物,学生若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已经对运动和机械有了不要的前概念,那初中物理的学习一定会非常轻松。因此小學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找到实物给学生看,通过图片、视频、实验探究等多角度进行教学,就可以为初中物理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初中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小学对知识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把机械的构造和应用等简单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描述甚至操作,并且适当的减少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速度的计算与测量、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是不同的。小学科学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并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则更侧重于突出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在相应的知识点上及时点拨,更好地与初中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衔接。如《运动和机械》教学单元中的机械部分,教材从学生能够感知到的身边工具入手,提前让学生在课外预习并搜集自己所能找到的工具,课堂上通过展示,说出带来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材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陌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为后续的“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这四种简单机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前下功夫,找出与初中物知识相关联的知识点,再用心备好学生,了解一下学生的前概念,这样不仅课堂教学变的鲜活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要延续小学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若真正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则物理难学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效衔接,并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对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值得我们科学教师和物理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初中与小学教师要多交流,多一起研究,才能把学生教好。
一、 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到了中学,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和中学物理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的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最为密切,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对物质科学世界认识的基石。小学科学知识如:力、光、电、磁、声等都是通过科学现象所形成的感性知识向学生展示的,内容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直观的感性素材,讲述的物理概念也较浅显。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概念更具体,逻辑性更严密。小学科学教学很多时候是使用、实践、体验一些科学事件,而初中阶段很多时候是解释、分析这些科学事件。这就是两者在知识能力上的差别,有些知识需要在初中里加深、完善,有些知识却需要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完善的。因此,物理教师要弄清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具有了哪些前概念,教学中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知识是不用再讲的。教师在新课开始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指明思维方向,自然过渡,引出新知识,使新知识在原有学习上合乎逻辑地展开,以达到承上启下,循序推进。
以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机械”为例:选这节的原因是小学的教师在教授这部分感觉难度很大,教得并不得心应手,学生在掌握上有难度;我们初中的教师在这部分也有同感。小学在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有: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斜面、杠杆、滑轮、齿轮;初中的物理涉及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和八年级下册《简单机械》两章的内容,很明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增加了许多。初中物理在机械运动部分,除了通过运动和静止明确给出了参照物概念外,重点突出了速度的计算和测量;在简单机械部分,在小学了解几种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对机械的原理,机械应用中有关物理量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了相应的拓展。若小学科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则初中物理学习时就不会出现不知道铡刀、羊角锤,铁锨为何物,学生若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已经对运动和机械有了不要的前概念,那初中物理的学习一定会非常轻松。因此小學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找到实物给学生看,通过图片、视频、实验探究等多角度进行教学,就可以为初中物理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初中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小学对知识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把机械的构造和应用等简单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描述甚至操作,并且适当的减少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速度的计算与测量、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是不同的。小学科学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并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则更侧重于突出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在相应的知识点上及时点拨,更好地与初中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衔接。如《运动和机械》教学单元中的机械部分,教材从学生能够感知到的身边工具入手,提前让学生在课外预习并搜集自己所能找到的工具,课堂上通过展示,说出带来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材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陌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为后续的“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这四种简单机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前下功夫,找出与初中物知识相关联的知识点,再用心备好学生,了解一下学生的前概念,这样不仅课堂教学变的鲜活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要延续小学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若真正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则物理难学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效衔接,并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对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值得我们科学教师和物理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初中与小学教师要多交流,多一起研究,才能把学生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