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而是造真善美的活人。只有教师对学生人格充分尊重以及信任,教育民主才能得以贯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出人文光彩。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人文关怀语文教学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自己,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自己彼此崇拜的活人。”由此可见陶先生的师生观念是彻底平等的,教师只有对学生人格尊重、信任,教育民主才能得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
一、学习方法人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最顺应课改潮流的学习方式。但笔者认为,学习方式还是以适合学生实际为好,要确实益于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可同时发现这篇课文的词语还真丰富,而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这些“障碍”不得不扫清。于是教师便微笑着征询学生们的意见:“要查的生字太多,课上时间有限,怎么办?”学生马上高兴地喊出:“到学习小组中,大家分工合作呗!”于是学习小组这个学习方式顺时、顺景、顺心地出现了,在学生的“呼唤”声中出现,效果自然比教师生硬地“规定”好得多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愿意自己是个发现者,更愿意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这种人性化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更积极,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教学方式人性化
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许多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片段时都会问:“你喜欢课文的哪些段落?”这一招似乎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那篇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赏析高尔基的《海燕》时,却让我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疑惑。
当时,我要求学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大家都在埋头准备,只有小林百无聊赖地支着头,眼睛都没有往书上瞟一眼。于是我故意让他回答,谁知他竟大大方方地回答我:“都不喜欢!”原因是“外国人写的东西再好,读起来都别扭!一点都不顺口,我也读不懂!”类似于这些外国作品,其语言习惯确实与中国文学作品有偏差。扪心自问,那些拗口的文章,其实有些我也不喜欢读!
我想,语文老师上课时总把一些名家名篇说的完美无缺,这其实是欠考虑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质疑、批判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老师如能细心体悟学生学习时的心灵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定能创造出双赢的沟通境界,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的学习也相应会更有效!
三、阅读理解人性化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二种》里说:“情趣愈丰富,生活也就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培育诗化了的心境,让心灵充满韵致。教育,需要人文精神,需要情趣!事实上,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
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更胜于对学生掌握课文的关注。笔者认为,这些老师真正拥有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学生理解课文,依据其年龄层次、知识积累、个性发展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老师硬性规定,学了这篇课文,一定要产生或热爱或憎恨的感情,非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反其道而行”的现象。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厌恶教育者显山露水的教育!既然“强迫学习的东西不会保存在心里”(柏拉图语),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来教育自己。
记得在曾经教学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李大钊临危不惧,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令人叹服,在让学生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时,我满以为学生会对此大谈特谈,可第一个发言者就“偏题”:“我觉得李大钊很关心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我心里不禁有点别扭,刚想引导他往“革命气概”等方面去,他倒自顾自说下去了:“因为在法庭上,李大钊说他的妻子是乡下人,又称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他还想着保护妻子儿女,不让她们受一点伤害。我觉得他在危险面前,想到的是革命事业,想到的是妻子儿女,去惟独没有他自己!他真了不起!”
我的心为之一振,刚才幸亏没插话!《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试问:学生真情流露的机会都抹杀了,还能听到什么“独特见解”呢?就像这节课,李大钊的人格魅力已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带着他独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情来阅读本文,并从中有所感悟,真情流露,便形成了其独特的阅读感受。老师的强行纠正,反而成了画蛇添足之举!
四、作业布置人性化
权威机构调查表明“87%的小学生讨厌做作业”。如此高的百分比不得不引人深思:是否布置作业本身也存在问题?新课程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不少老师从中受到启发,锐意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如教学《九寨沟》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来布置作业。结果显示:学生自主布置的作业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操作性强,更能激起完成的欲望——
生1:配乐朗读课文。
生2:为保护“九寨沟”的环境设计广告语。
生3:当导游,向身边的人介绍神奇的“九寨沟”。
生4:上网调查“九寨沟”目前的现状。
生5:开一个“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
……
学生完成自编的作业,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作业质量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人文教育理念。
除了布置作业的方式讲究人性化,作业的内容更应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智力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爱好不同的个体,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作业。
例如,教学《田园诗情》之后,我分别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①朗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新词。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美词佳句;练习以导游身份向“游人”介绍如诗化的荷兰田园风光。③背诵文中你觉得写得最好的部分;模仿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写写自己眼中家乡的田园风光。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业布置的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一目标。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就是要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即: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正视他们的心理需要,关注他们的发展状态。而人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不负江总书记“将于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但愿我们做老师的,能以人文眼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让课堂上真情流淌!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人文关怀语文教学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需要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学生。先生创造自己,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自己彼此崇拜的活人。”由此可见陶先生的师生观念是彻底平等的,教师只有对学生人格尊重、信任,教育民主才能得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
一、学习方法人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最顺应课改潮流的学习方式。但笔者认为,学习方式还是以适合学生实际为好,要确实益于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可同时发现这篇课文的词语还真丰富,而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这些“障碍”不得不扫清。于是教师便微笑着征询学生们的意见:“要查的生字太多,课上时间有限,怎么办?”学生马上高兴地喊出:“到学习小组中,大家分工合作呗!”于是学习小组这个学习方式顺时、顺景、顺心地出现了,在学生的“呼唤”声中出现,效果自然比教师生硬地“规定”好得多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愿意自己是个发现者,更愿意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这种人性化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更积极,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教学方式人性化
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许多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片段时都会问:“你喜欢课文的哪些段落?”这一招似乎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那篇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赏析高尔基的《海燕》时,却让我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疑惑。
当时,我要求学生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大家都在埋头准备,只有小林百无聊赖地支着头,眼睛都没有往书上瞟一眼。于是我故意让他回答,谁知他竟大大方方地回答我:“都不喜欢!”原因是“外国人写的东西再好,读起来都别扭!一点都不顺口,我也读不懂!”类似于这些外国作品,其语言习惯确实与中国文学作品有偏差。扪心自问,那些拗口的文章,其实有些我也不喜欢读!
我想,语文老师上课时总把一些名家名篇说的完美无缺,这其实是欠考虑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质疑、批判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老师如能细心体悟学生学习时的心灵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定能创造出双赢的沟通境界,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的学习也相应会更有效!
三、阅读理解人性化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二种》里说:“情趣愈丰富,生活也就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培育诗化了的心境,让心灵充满韵致。教育,需要人文精神,需要情趣!事实上,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
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更胜于对学生掌握课文的关注。笔者认为,这些老师真正拥有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学生理解课文,依据其年龄层次、知识积累、个性发展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老师硬性规定,学了这篇课文,一定要产生或热爱或憎恨的感情,非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反其道而行”的现象。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厌恶教育者显山露水的教育!既然“强迫学习的东西不会保存在心里”(柏拉图语),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来教育自己。
记得在曾经教学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李大钊临危不惧,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令人叹服,在让学生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时,我满以为学生会对此大谈特谈,可第一个发言者就“偏题”:“我觉得李大钊很关心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我心里不禁有点别扭,刚想引导他往“革命气概”等方面去,他倒自顾自说下去了:“因为在法庭上,李大钊说他的妻子是乡下人,又称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他还想着保护妻子儿女,不让她们受一点伤害。我觉得他在危险面前,想到的是革命事业,想到的是妻子儿女,去惟独没有他自己!他真了不起!”
我的心为之一振,刚才幸亏没插话!《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试问:学生真情流露的机会都抹杀了,还能听到什么“独特见解”呢?就像这节课,李大钊的人格魅力已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带着他独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情来阅读本文,并从中有所感悟,真情流露,便形成了其独特的阅读感受。老师的强行纠正,反而成了画蛇添足之举!
四、作业布置人性化
权威机构调查表明“87%的小学生讨厌做作业”。如此高的百分比不得不引人深思:是否布置作业本身也存在问题?新课程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不少老师从中受到启发,锐意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如教学《九寨沟》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来布置作业。结果显示:学生自主布置的作业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操作性强,更能激起完成的欲望——
生1:配乐朗读课文。
生2:为保护“九寨沟”的环境设计广告语。
生3:当导游,向身边的人介绍神奇的“九寨沟”。
生4:上网调查“九寨沟”目前的现状。
生5:开一个“保护环境”的主题班会。
……
学生完成自编的作业,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作业质量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人文教育理念。
除了布置作业的方式讲究人性化,作业的内容更应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智力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爱好不同的个体,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作业。
例如,教学《田园诗情》之后,我分别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①朗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新词。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美词佳句;练习以导游身份向“游人”介绍如诗化的荷兰田园风光。③背诵文中你觉得写得最好的部分;模仿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写写自己眼中家乡的田园风光。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业布置的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一目标。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就是要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即: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正视他们的心理需要,关注他们的发展状态。而人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不负江总书记“将于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但愿我们做老师的,能以人文眼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让课堂上真情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