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学生的心智,实现学生向新的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设计得好,有个好开端,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还可以使教师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才能使语文课导入既自然又吸引人呢?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导入方式,现将其加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1.游戏导入法
教学不仅是一种课程任务的解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还没有成熟,通过一项简单实用的游戏来导入一堂课,更具有可行性,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堂课上,笔者提前准备了一杯水,带到课堂。在学生们疑惑的表情中,笔者微笑着开始这节课的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口渴了,这杯水就放在这里,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喝到这里面的水呢?”学生们踊跃发言:“直接端起杯子喝呀!”“可以用吸管!”笔者继续:“那如果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身边却只有这一杯水,它要用什么方式来喝到杯子里的水呢?”学生们都紧锁眉头专心思考起来。“那这堂课呀,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看看文章中这只聪明的乌鸦用了什么方法来喝水解渴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导入,把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个主题上,进而通过笔者的引导启发,使学生思路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而拓展,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游戏过后又通过老师的提问,为课文的具体内容开了个头,提醒了大家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目标。这种导入法既生动又有趣,使整节课从游戏开始,但最后的落脚点却是课文内容,巧妙而有效果。
2.提问式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导入法”就是以问题为一条引线,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思趣,创设出良好的入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问题的引入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和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要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肤浅到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随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奥到学生思索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而导致“冷场”或老师自问自答的程度。同时,将提问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讲完故事,广告、诗歌、音乐、绘画作品展示之后马上提问,效果最好。
3.故事式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它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老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及时地转移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故事吸引力的所在。例如,教學《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一进课堂,便可以这样通过故事导入:“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长着长长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然而,她从小便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她又冷又饿,可是这一天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已经黑了,她不敢回家,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故事讲到此,老师看着眼中流露着同情目光的同学们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生活怎样?想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吗?咱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吧。”就这短短的故事片段,便让学生自主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4.情境式导入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此类课文均可选来,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进行导入,从而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迷人的九寨沟》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前找一些关于九寨沟的资料,课上为同学们讲述一些关于九寨沟的故事,如,很久很久以前,九寨沟是片荒漠的土地,只有位美丽的姑娘居住在这,有一天姑娘在河边碰到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两个人发生了一见钟情,正当两人打算倾吐爱意时,恶魔出现了,他想抢走姑娘,于是与小伙子展开了搏斗,最后,恶魔被打败了,姑娘和小伙子开心的拥抱,这时空中彩云飘舞,地下碧泉翻涌,形成了108个海子,作为姑娘梳妆的宝镜,而在两人的婚礼上众山神还送来了各种花草树木,奇禽异兽,从此,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人间天堂,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九寨沟的美景图片,供学生欣赏,用这种情境导入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形成初步的了解,这时再引导学生,“想要更详细的了解九寨沟,那就一起来阅读课文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5.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克服紧张心理,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又是一种活性因素,可以让死板的课堂“活泼”起来,激起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借助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还能让学生在美的感觉中融入课文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以“母亲”为题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一首充满真情的音乐,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说,学生们瞬间体会到妈妈的辛劳和伟大,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谢之情。这样,音乐产生的饱满的积极情感意向,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和运用,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导入艺术,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力求通过多样化课堂导入的运用,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强化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孙艳红.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2]蔡燕芳.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式的多元选择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6(15):46-4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设计得好,有个好开端,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还可以使教师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才能使语文课导入既自然又吸引人呢?以下是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导入方式,现将其加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1.游戏导入法
教学不仅是一种课程任务的解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还没有成熟,通过一项简单实用的游戏来导入一堂课,更具有可行性,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堂课上,笔者提前准备了一杯水,带到课堂。在学生们疑惑的表情中,笔者微笑着开始这节课的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口渴了,这杯水就放在这里,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喝到这里面的水呢?”学生们踊跃发言:“直接端起杯子喝呀!”“可以用吸管!”笔者继续:“那如果是一只乌鸦口渴了,身边却只有这一杯水,它要用什么方式来喝到杯子里的水呢?”学生们都紧锁眉头专心思考起来。“那这堂课呀,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看看文章中这只聪明的乌鸦用了什么方法来喝水解渴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导入,把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个主题上,进而通过笔者的引导启发,使学生思路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而拓展,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游戏过后又通过老师的提问,为课文的具体内容开了个头,提醒了大家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目标。这种导入法既生动又有趣,使整节课从游戏开始,但最后的落脚点却是课文内容,巧妙而有效果。
2.提问式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导入法”就是以问题为一条引线,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思趣,创设出良好的入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问题的引入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和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要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肤浅到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随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奥到学生思索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而导致“冷场”或老师自问自答的程度。同时,将提问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讲完故事,广告、诗歌、音乐、绘画作品展示之后马上提问,效果最好。
3.故事式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它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老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及时地转移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故事吸引力的所在。例如,教學《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一进课堂,便可以这样通过故事导入:“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长着长长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然而,她从小便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她又冷又饿,可是这一天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已经黑了,她不敢回家,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故事讲到此,老师看着眼中流露着同情目光的同学们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生活怎样?想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吗?咱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吧。”就这短短的故事片段,便让学生自主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4.情境式导入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此类课文均可选来,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进行导入,从而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迷人的九寨沟》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前找一些关于九寨沟的资料,课上为同学们讲述一些关于九寨沟的故事,如,很久很久以前,九寨沟是片荒漠的土地,只有位美丽的姑娘居住在这,有一天姑娘在河边碰到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两个人发生了一见钟情,正当两人打算倾吐爱意时,恶魔出现了,他想抢走姑娘,于是与小伙子展开了搏斗,最后,恶魔被打败了,姑娘和小伙子开心的拥抱,这时空中彩云飘舞,地下碧泉翻涌,形成了108个海子,作为姑娘梳妆的宝镜,而在两人的婚礼上众山神还送来了各种花草树木,奇禽异兽,从此,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人间天堂,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九寨沟的美景图片,供学生欣赏,用这种情境导入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形成初步的了解,这时再引导学生,“想要更详细的了解九寨沟,那就一起来阅读课文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5.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克服紧张心理,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又是一种活性因素,可以让死板的课堂“活泼”起来,激起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借助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还能让学生在美的感觉中融入课文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以“母亲”为题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一首充满真情的音乐,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说,学生们瞬间体会到妈妈的辛劳和伟大,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谢之情。这样,音乐产生的饱满的积极情感意向,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和运用,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导入艺术,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力求通过多样化课堂导入的运用,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强化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孙艳红.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2]蔡燕芳.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式的多元选择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6(1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