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生的感恩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感恩之心也在持续淡化。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高中生形成和谐人格,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德育工作的最主要阵地,从学校层面,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可行有效的感恩培养实践模式,真正激发学生个体道德建构的内在心理机制,重新唤起人们知恩、感恩、报恩的美好人性,能为培养真正高素质人才开辟有效途径,也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高中生;感恩教育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所谓感恩,《说文》释义“感,动人心也”,“恩,惠也”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感恩教育体现出丰富的内涵。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对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它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中生感恩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校园感恩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头脑聪明,但学习漫不经心、纪律涣散,虽经反复教育,但收效甚微。一次在批评他时,我小不心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父母,生下儿子不管教,只管自己打工?”没想到他一反常态,情绪激动,生气对我说:“老师,你骂我父母亲干什么?我犯错误,你只管骂我好了!”,原以为他对一切都不在乎、无所谓,硬软不吃,看来他是尊敬父母的。于是我从他不认真学习对父母的伤害方面进行教育,再联系他父母,让他父母向他诉说劳动的艰辛,诉说因儿子不争气自己在人前的丢脸,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位借读生,来自红河县,她的家庭很特殊,从小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她学习一点也不用心,还讲究吃穿,谈恋爱。她妈妈过来跟我交流,说她如何辛苦,花了多少钱,可这小孩一点也不心疼,学习上一点成效也没有。但她不这样认为,她一人带孩子不容易,一定让她回报。最起码知道我的苦衷,能安心尽力读书,实在学不上又不怪她!……
  由此,我想到还有许多同学,他们学习上不完全尽力,生活上要求过高,行动上散慢,对老师的教育有些情绪,那么他们在涣日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含辛茹苦的父母呢?后经过调查,许多同学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当然没有回报父母的意识。看来,感恩教育对他们这些人是缺失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不尊敬父母,只是没有这种意识,从而不能获是一种责任感,不能形成一种内驱力使自己“向善”,主动理解学校的管理与要求并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事实上可能错了,我们是不是有意或无意淡化了回报意味?甚至有些家长说,我们两个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她回报什么,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教育,没有使其养成感恩意识,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所以有许多学生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因此有时我们的许多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从社会大形势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据报载,一位农民父亲写给自己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学生们每次打电话回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要交什么钱、要办什么事,我要多少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
  我认为,感恩教育针对我们目前学生的状况非常适合,我们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感恩教育的尝试
  鉴于目前高中学生感恩方面的问题与现状,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势在必行。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最后是感恩社会。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我采取下列措施:(1)布置一篇作文《父爱》或《母爱》,要求参照朱自清的《背景》,写出真情实感;(2)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3)放月假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2)召开感恩主题班会,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清华学子写给卖唱父亲的一封信》这篇文章,并让一些同学谈个人感受,使全体同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准备和学生一起描述教师的辛苦与劳累,付出与收获,压力与待遇,让学生理解老师,体贴老师,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不大喜欢理科,有些课也不太听得懂,但我会努力地去听,因为我知道老师深夜备课的苦心”的境界。要求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启蒙、教育之恩,才会懂得珍惜社会和大自然供养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
其他文献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角色游戏这一富有想象空间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更是顺应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的了。那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一、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幼儿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出发,游戏对幼儿操作
期刊
【摘要】百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及儒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在对《论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论语》语言音乐美特色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论语;音乐美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一部古代语录体著作。《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态产生了无比
期刊
每天吃过饭后,为了便于常规管理,教育幼儿自我服务,同时也为了方便保育老师打扫卫生,我们都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小椅子收放到墙边边,一个个摞好,再出去散步。可是在他们帮助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让我心烦,因为桌凳的碰撞声以及小椅子划地板发出的刺耳声太大了!我经过观察后,才发现他们收放小椅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拖的,有推的,又拽 ,有用脚踢的。由于这件事,孩子们更没少挨批评,但是这种现象至今仍在延续……  我们有
期刊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或者是在一日生活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浩浩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文化基础的语言的作用不可估量。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
期刊
人们常常会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因为只有真正地爱他们的人,才能看懂读懂他们,认真而严肃活泼地“读”进去,才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五彩而斑斓的内心世界,解开那个“潘多拉”似的多变的“方盒子”。  大家也都知道: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当然也就不一样,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
期刊
【摘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以前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展开的。然而由于现代经济、工业等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园充斥着各种人工器械,孩子和大自然之间却少了原有的那份亲密。大自然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教师应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大自然;活动;亲近  如果有人问,还记得你的幼儿园生活吗?答案肯定五花八门,然而我相信,这答案肯定和我们的大自然相关
期刊
中国古代教育家们都相当重视教学相长、以身立教、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些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如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教书之本,培养学生学会自律是育人之本。由此看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所以,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优良师德传统的基
期刊
【摘要】 幼儿入园前都会有着不同的入园焦虑,表现形式不一,这种情形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影响和干预,表面上会给老师和孩子、家长造成身体方面的疲倦,其实内心里的伤害更是让教育者不堪忍受!那么,如何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解除幼儿与亲人短暂分离的痛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幼儿入园焦虑;有效缓解焦虑;最佳效果;途径和方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教育
期刊
一、顺其自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中秋,师傅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跳脚。“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