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听力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上课下相结合,让学生多听并会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
关键词:日语;听力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36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笔者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首先学生要夯实语言基础、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1.词汇量
单词是构成一切语言的基础,词汇量是语言知识的基础,若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解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听清发音,也无法在语境中将语音和语义联系起来,就会导致对所听信息处理无法进行,以致影响听力理解的整体水平。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2.句型語法
句型语法和词汇一样都是语言知识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句型语法,有助于清楚分析各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正确理解说话人表达的语意。由于学生句型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不清楚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抓不住关键词,区分不出助词的不同用法以及用言的活用形式等原因而错误.
3.理解句意
学生要注重日语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日语的连续语句表达中,往往由于日语用言的不同接续活用形式、口语与书面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及日语省略、约音和暧昧等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使得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所听的日语内容。
4.文化背景
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对日本的文化风俗习惯了解的越多,知识面越广越有利于听力理听的过程具有瞬间性,一次性,易疲劳等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理。这样的消极心理往往导致学生出现听后忘前,来不及分析、思索而漏听等现象。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越听不懂,心里越着急,越着急,越记不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比平时理解力更弱、反应速度更慢、更易于疲劳等现象,严重打击学生对听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学生对听力都有一种普遍的畏难心理。文化渊源经常成为听懂化解材料的障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学生对下文的预测,同知识结构等素质往往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来得重要。在时适当增加材料的真实性与文化色彩。训练过程中,学生知识面越宽,解题的判断推理能力就越强。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教师课堂内适当插入文化、习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尤其要多注俗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意省略句及句子的升降调。日语的日常会话省略的特别多,生掌握更广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这种文化,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好其规律就能理解句子。教师应在强调学生课后多听多训句子的升降调的不同,表示句子的不同意思。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
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听说领先地位,听、说、读、写共进。
听、说、读、写既是日语教学目的,又是日语教学的手段。作为教学手段,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听力练习要适当增加对话,讨论等口语交际活动,因为这样即可以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记忆,又可以练习辩音,此外还应进行读写练习,以读写促听力,通过阅读和和写作可以加深对词义,语法等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增加语感,促进听力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既要听、说、读、写并进,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又要听力先行,培养学生听取整个词组、句子和语段要获取信息的能力。
2.泛听与精听相结合
泛听与精听应相结合,泛听时注重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则在于语言材料本身。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句子,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成孤立的单词进行听力训练不利于培养听力能力,不宜提倡。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听力考试中所放的录音语速都很快,目前在听力考试中的各类考试中听力材料一般只放一遍,这不同于平日课堂上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听不懂的素材。而我们发现学生在听日语听力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停留在个别单词或是个别句子上,这样就导致思维速度跟不上说话人的语速,通常因为思考一个单词的意思而错过了后面的一段话,这样就影响到的不仅是一段会话或一篇文章、一个句子。更有甚者会影响到整个作答状态。在各种中考试中,这样是很吃亏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掌握听力的技巧,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听力内容,不要因为个别词汇听不懂而去钻牛角尖。其实在听力考试中,会遇到几个听不懂的词汇是很常见的。可以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的全局把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来揣测,或者暂时放弃个别听不懂的单词,也是能够听明白的,并不会影响答题。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放弃一棵树,着眼整片森林”。
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很多学校的听力课的教学模式都是在语音室上,先由教师简单地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听,回答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加以讲解,这样一来语音室起到的往往仅起到“复读机”的作用。而且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比较枯燥、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在课堂上。其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何不尝试变换一下讲课模式呢?!可以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听力能力。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日剧的片段,让学生听,来复述听过的内容,或是适当地放一此流行的日文歌曲,都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高校日语专业听力教学大纲中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接受日语信息后反馈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综合日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光练听小练说培养的是哑巴式的日语、所以听力课上也要注重说的练习,注重听与说的结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关键词:日语;听力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36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笔者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首先学生要夯实语言基础、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1.词汇量
单词是构成一切语言的基础,词汇量是语言知识的基础,若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解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听清发音,也无法在语境中将语音和语义联系起来,就会导致对所听信息处理无法进行,以致影响听力理解的整体水平。所以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2.句型語法
句型语法和词汇一样都是语言知识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句型语法,有助于清楚分析各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正确理解说话人表达的语意。由于学生句型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中经常出错,他们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不清楚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抓不住关键词,区分不出助词的不同用法以及用言的活用形式等原因而错误.
3.理解句意
学生要注重日语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日语的连续语句表达中,往往由于日语用言的不同接续活用形式、口语与书面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及日语省略、约音和暧昧等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使得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所听的日语内容。
4.文化背景
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对日本的文化风俗习惯了解的越多,知识面越广越有利于听力理听的过程具有瞬间性,一次性,易疲劳等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理。这样的消极心理往往导致学生出现听后忘前,来不及分析、思索而漏听等现象。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越听不懂,心里越着急,越着急,越记不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比平时理解力更弱、反应速度更慢、更易于疲劳等现象,严重打击学生对听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学生对听力都有一种普遍的畏难心理。文化渊源经常成为听懂化解材料的障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学生对下文的预测,同知识结构等素质往往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来得重要。在时适当增加材料的真实性与文化色彩。训练过程中,学生知识面越宽,解题的判断推理能力就越强。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教师课堂内适当插入文化、习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尤其要多注俗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意省略句及句子的升降调。日语的日常会话省略的特别多,生掌握更广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这种文化,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好其规律就能理解句子。教师应在强调学生课后多听多训句子的升降调的不同,表示句子的不同意思。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
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听说领先地位,听、说、读、写共进。
听、说、读、写既是日语教学目的,又是日语教学的手段。作为教学手段,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听力练习要适当增加对话,讨论等口语交际活动,因为这样即可以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记忆,又可以练习辩音,此外还应进行读写练习,以读写促听力,通过阅读和和写作可以加深对词义,语法等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增加语感,促进听力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既要听、说、读、写并进,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又要听力先行,培养学生听取整个词组、句子和语段要获取信息的能力。
2.泛听与精听相结合
泛听与精听应相结合,泛听时注重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后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则在于语言材料本身。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句子,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成孤立的单词进行听力训练不利于培养听力能力,不宜提倡。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听力考试中所放的录音语速都很快,目前在听力考试中的各类考试中听力材料一般只放一遍,这不同于平日课堂上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听不懂的素材。而我们发现学生在听日语听力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停留在个别单词或是个别句子上,这样就导致思维速度跟不上说话人的语速,通常因为思考一个单词的意思而错过了后面的一段话,这样就影响到的不仅是一段会话或一篇文章、一个句子。更有甚者会影响到整个作答状态。在各种中考试中,这样是很吃亏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掌握听力的技巧,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听力内容,不要因为个别词汇听不懂而去钻牛角尖。其实在听力考试中,会遇到几个听不懂的词汇是很常见的。可以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的全局把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来揣测,或者暂时放弃个别听不懂的单词,也是能够听明白的,并不会影响答题。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放弃一棵树,着眼整片森林”。
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很多学校的听力课的教学模式都是在语音室上,先由教师简单地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听,回答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加以讲解,这样一来语音室起到的往往仅起到“复读机”的作用。而且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比较枯燥、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在课堂上。其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何不尝试变换一下讲课模式呢?!可以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听力能力。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日剧的片段,让学生听,来复述听过的内容,或是适当地放一此流行的日文歌曲,都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高校日语专业听力教学大纲中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接受日语信息后反馈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综合日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光练听小练说培养的是哑巴式的日语、所以听力课上也要注重说的练习,注重听与说的结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