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在某校调研时,听一位老师教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暂且不论,单是教师的语言,就真让人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比如"谁表现的好,就发给谁一颗小红花"、"电闸一拉,抽水机就开始工作了。"最具"经典性"的是问学生:"同学们,'b'是声母,那么'a'是什么母呢?"之后的两年里,我曾四次听这位老师讲课,诸如"这个小朋友的牙齿很洁白""警察带着猎犬到公园里抓小偷""司马光把缸砸破了,里面的小朋友就从缸里流了出来"之类的妙语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为人师表,偶尔有一两个口误可能算不了什么,但一节课下来竟有十几个明显语病,这就让人不得不想起"误人子弟"这个词来。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那么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素质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如果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教学改革必将是纸上谈兵。试想,学生在一个整日"'a'是什么母"挂在嘴边的老师指导下,能吸收多少祖国语言文字的精髓?说话能否做到准确、简练、生动?习作能否语言流畅、层次清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以已昏昏,岂能使人昭昭"?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如果不从提高其文化素养入手,仅仅在教学方法上兜圈子,无疑是隔靴挠痒、舍本求末,其结果也必然是事倍而功半。
那么,语文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一般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外,还需要哪些特有的素质呢?
一、注重文学修养的提高
一定的文学修养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则有其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能在教《我的"自白书"》时,给学生讲讲狱中编挺进报的故事,教《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这句话时,讲讲《三气周瑜》中"既生瑜,何生亮"的含义,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介绍一下《故乡》中若干年后的闰土,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领略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高超絕伦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熏陶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抑扬顿挫、生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的练习有着直接的指导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做到吐字清晰、停连恰当、情真意切,通过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变化,达到叶老提倡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的地步。
三、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只有见解独到、文笔清新的教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来。那种整日"君子动口不动手",指导学生习作,自己却作壁上观,偶尔被逼无奈才勉强拿起笔来,却也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语言啰嗦的教师很难想像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四、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播情感的媒介,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学实践中,文字功底深厚,却不善于表情达意,讲起课来枯燥无味,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不是时有所见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锤炼、雕琢自己的语言,使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在"教正确,讲明白"的基础上做到"教好、教活"。
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联系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天文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无所不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精"与"广"的结合体,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里就此谈几点建议:
对教师来说,应认识到:如今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学生视野扩展了,对知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师范院校学到的知识日益老化,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增强危机意识,自我加压,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对学校及教研部门来说,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思想,将"教法研究"与"提高素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常规教研工作之外,可举行一些专题知识讲座,如"朗读应掌握的技巧""怎样撰写教改论文"等。同时在教学技能竞赛外,定期举行教师基本素质考核及竞赛,如现场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下水文",即兴演讲,文学知识竞赛等,并将其成绩与教学积分挂起钩来,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
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加大教师管理力度,引进竞争机制,将那些经过考核确不适应语文教学且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教师坚决"淘汰出局"。
以上仅仅是就语文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谈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其实,其他学科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相关论述也很多,比如"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等等。宋朝理学家朱熹也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具备高尚"师德"的同时,努力练就出色"师能",使自己永远拥有一溪清澈甘甜的长流之水,用自己强劲的臂膀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那么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素质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如果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教学改革必将是纸上谈兵。试想,学生在一个整日"'a'是什么母"挂在嘴边的老师指导下,能吸收多少祖国语言文字的精髓?说话能否做到准确、简练、生动?习作能否语言流畅、层次清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以已昏昏,岂能使人昭昭"?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如果不从提高其文化素养入手,仅仅在教学方法上兜圈子,无疑是隔靴挠痒、舍本求末,其结果也必然是事倍而功半。
那么,语文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一般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外,还需要哪些特有的素质呢?
一、注重文学修养的提高
一定的文学修养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则有其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能在教《我的"自白书"》时,给学生讲讲狱中编挺进报的故事,教《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这句话时,讲讲《三气周瑜》中"既生瑜,何生亮"的含义,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介绍一下《故乡》中若干年后的闰土,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领略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高超絕伦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熏陶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抑扬顿挫、生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的练习有着直接的指导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做到吐字清晰、停连恰当、情真意切,通过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变化,达到叶老提倡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的地步。
三、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只有见解独到、文笔清新的教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来。那种整日"君子动口不动手",指导学生习作,自己却作壁上观,偶尔被逼无奈才勉强拿起笔来,却也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语言啰嗦的教师很难想像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四、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播情感的媒介,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学实践中,文字功底深厚,却不善于表情达意,讲起课来枯燥无味,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不是时有所见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锤炼、雕琢自己的语言,使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在"教正确,讲明白"的基础上做到"教好、教活"。
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联系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天文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无所不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精"与"广"的结合体,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里就此谈几点建议:
对教师来说,应认识到:如今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学生视野扩展了,对知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师范院校学到的知识日益老化,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增强危机意识,自我加压,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对学校及教研部门来说,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思想,将"教法研究"与"提高素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常规教研工作之外,可举行一些专题知识讲座,如"朗读应掌握的技巧""怎样撰写教改论文"等。同时在教学技能竞赛外,定期举行教师基本素质考核及竞赛,如现场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下水文",即兴演讲,文学知识竞赛等,并将其成绩与教学积分挂起钩来,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
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加大教师管理力度,引进竞争机制,将那些经过考核确不适应语文教学且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教师坚决"淘汰出局"。
以上仅仅是就语文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谈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其实,其他学科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相关论述也很多,比如"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等等。宋朝理学家朱熹也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具备高尚"师德"的同时,努力练就出色"师能",使自己永远拥有一溪清澈甘甜的长流之水,用自己强劲的臂膀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