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南国,岭南画风得天独厚,于钟灵毓秀处尽显风流。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诗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岭南的特色产品,岭南画风同样令人沉醉。
笔者有幸欣赏到著名画家关山鸣的作品,仿佛品尝到一颗颗极富岭南特色的荔枝,含英咀华,陶然忘形,沉醉于“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夙愿里。
在最近一期的《中国书画报》上,我看到这样的报道:“关山鸣,漠阳江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大学教授,岭南诗书画联谊会理事,岭南国画院特聘画家,广东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家学渊源熏陶,醉心书画,尤擅山水、花鸟。其山水画初宗四王,历元四家,上追董源、巨然,画法章法得古人法度却能匠心独运、不落俗套,作品构图生动、意境深厚,于严谨中见超逸。其花鸟画胎息于林良、吕纪、新罗山人、边寿民、虚谷、任伯年、高剑父、齐白石。博采众家之长,而又能脱变运用。笔苍墨润、机趣勃发,形成简朴豪放、古雅清新、性灵高洁的个人风格。”
文字是抽象的,作品却能说话。他的书画作品,从笔墨之间跳脱出来的是中国神韵,形神兼备,既富丹青之彩,又有管弦之韵。有着厚重的中国画传统印记,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上世纪60年代初,他师从边寿民传人张连城习花鸟画,师从杨效基习山水画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关山鸣的中国画创作,非常重视“师古”,他认为,“传统是基础”,在山水画创作上,古代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就表现出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如:五代时期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深入自然,运用大小斧劈皴,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 “元四家”,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受融汇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的赵孟影响,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作品苍润深厚或松秀幽淡,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再如,明末“华亭派”代表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直接影响了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四王”力图集古人大成致力于传统,摹古或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看重笔墨,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对这些笔墨程式的深刻认知,结合实际创作的灵活脱变,五十余载笔耕不辍,他的作品表现出不俗的大气,厚积薄发,机杼天成,渐臻化境。
单是“师古”还远远不够,关山鸣还“重今”,在作品中强调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从赋形达意上,注重对自然造化的心灵再造和美观重塑。
张噪在《绘境》一书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是最生动、最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得心源”即是画家主观意图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时在作品中取得的审美情感。
关山鸣年轻时期,曾数度游赏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坚持“外师造化”,从自然的灵秀中寻找艺术的真谛。
天地和鸣》就是这样一幅既厚古又重今的作品,意境优美,技法娴熟,意味深长,堪称尚品。《天地和鸣》中,两只凌空的飞雁比翼和鸣,与水草边上的一只呼朋引伴,意态生动,妙趣横生。远处,烟云氤氲;近处,芦荻萋萋。整个画面和谐自然,古雅高洁,美不胜收。
南朝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王微在他的《叙画》中主张创作山水画,须对自然美发生感情,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正是这种面对自然造化,而引起飞扬浩荡的神思,才使画者在描绘自然山川时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画面。“清初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石涛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和“借古以开今”。在他所著的《画语录》中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即是使自然山川变为画家心中的山川,进而把心中的山川变为画上的山川。这就要求画者认真地观察自然,深入地了解自然,以自然为师,也就是所谓的“师造化”。
关山鸣的作品,是长期对生活观察的结果,也是将外物运诸心神,创造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艺术珍品。《源远流长》《春风得意》《芦荻雁鸣图》《云塘闲凫图》《有朋自远方来》等作品均表现出这种艺术自觉,深厚的笔力绘出或旖旎或灵动的无限风光。也正是因为这些,他的作品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得益彰,倍受藏家喜爱。
笔苍墨润,秀逸雄奇,这是关山鸣书画艺术的风采。在岭南这片濡养了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土地上,厚古重今的画家关山鸣用他的生花妙笔绘出无尽的美景。
笔者有幸欣赏到著名画家关山鸣的作品,仿佛品尝到一颗颗极富岭南特色的荔枝,含英咀华,陶然忘形,沉醉于“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夙愿里。
在最近一期的《中国书画报》上,我看到这样的报道:“关山鸣,漠阳江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大学教授,岭南诗书画联谊会理事,岭南国画院特聘画家,广东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家学渊源熏陶,醉心书画,尤擅山水、花鸟。其山水画初宗四王,历元四家,上追董源、巨然,画法章法得古人法度却能匠心独运、不落俗套,作品构图生动、意境深厚,于严谨中见超逸。其花鸟画胎息于林良、吕纪、新罗山人、边寿民、虚谷、任伯年、高剑父、齐白石。博采众家之长,而又能脱变运用。笔苍墨润、机趣勃发,形成简朴豪放、古雅清新、性灵高洁的个人风格。”
文字是抽象的,作品却能说话。他的书画作品,从笔墨之间跳脱出来的是中国神韵,形神兼备,既富丹青之彩,又有管弦之韵。有着厚重的中国画传统印记,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上世纪60年代初,他师从边寿民传人张连城习花鸟画,师从杨效基习山水画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关山鸣的中国画创作,非常重视“师古”,他认为,“传统是基础”,在山水画创作上,古代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就表现出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如:五代时期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深入自然,运用大小斧劈皴,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 “元四家”,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受融汇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的赵孟影响,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作品苍润深厚或松秀幽淡,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再如,明末“华亭派”代表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直接影响了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四王”力图集古人大成致力于传统,摹古或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看重笔墨,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对这些笔墨程式的深刻认知,结合实际创作的灵活脱变,五十余载笔耕不辍,他的作品表现出不俗的大气,厚积薄发,机杼天成,渐臻化境。
单是“师古”还远远不够,关山鸣还“重今”,在作品中强调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从赋形达意上,注重对自然造化的心灵再造和美观重塑。
张噪在《绘境》一书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是最生动、最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得心源”即是画家主观意图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时在作品中取得的审美情感。
关山鸣年轻时期,曾数度游赏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坚持“外师造化”,从自然的灵秀中寻找艺术的真谛。
天地和鸣》就是这样一幅既厚古又重今的作品,意境优美,技法娴熟,意味深长,堪称尚品。《天地和鸣》中,两只凌空的飞雁比翼和鸣,与水草边上的一只呼朋引伴,意态生动,妙趣横生。远处,烟云氤氲;近处,芦荻萋萋。整个画面和谐自然,古雅高洁,美不胜收。
南朝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王微在他的《叙画》中主张创作山水画,须对自然美发生感情,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正是这种面对自然造化,而引起飞扬浩荡的神思,才使画者在描绘自然山川时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画面。“清初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石涛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和“借古以开今”。在他所著的《画语录》中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即是使自然山川变为画家心中的山川,进而把心中的山川变为画上的山川。这就要求画者认真地观察自然,深入地了解自然,以自然为师,也就是所谓的“师造化”。
关山鸣的作品,是长期对生活观察的结果,也是将外物运诸心神,创造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艺术珍品。《源远流长》《春风得意》《芦荻雁鸣图》《云塘闲凫图》《有朋自远方来》等作品均表现出这种艺术自觉,深厚的笔力绘出或旖旎或灵动的无限风光。也正是因为这些,他的作品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得益彰,倍受藏家喜爱。
笔苍墨润,秀逸雄奇,这是关山鸣书画艺术的风采。在岭南这片濡养了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土地上,厚古重今的画家关山鸣用他的生花妙笔绘出无尽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