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脱贫进程中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文件对标这两大目标任务,明确要求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并作出具体部署,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1 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其中,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81万人,比上年减少416万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9 899万人降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 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其中河南的农村贫困人口,占到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3%,属于扶贫中的“攻坚群体。在河南,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处于地理位置偏僻,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占省内旅游资源总量的70%以上。截至目前,河南省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8处,省级旅游区23处。
  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带,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代起,便是驿道、漕运的必经之地,商贾集中地,在近代更是连接沿海开放地区和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是我国经济由东部向西部输送的必经之地。以河南省为重要参与成员的中部崛起计划已经纳入了国家的重点计划。具体而言,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地势地貌上,全省地区沿黄河由西向东走低分布,全省除中东个别地区外,均分布山脉资源。例如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和桐柏山在全国远近闻名,同时省内河流资源也极为丰富,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另一方面,河南的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数量充裕。据统计资料可查,河南陆地脊椎动物就达到520种,在全国占比23.9%。同时,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实力不可小觑,开封古城的宋文化,洛阳十三朝古都在历史古城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安阳殷墟遗址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单红色旅游题材景区数量就有近30家,遍布全省。竹沟革命纪念馆、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均列入红色旅游景区的代表清单。在其他题材的景点建设上,如工业、农业、民俗、历史等各主体文化馆也为河南省的旅游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旅游脱贫现状


  (一)旅游脱贫的可行性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2012-2018年度旅游业数据资料,我国年度旅游总人数自2012年度旅游总人数达到3.63亿人次至2018年度达7.86亿人次,呈倍数级增长。此外,旅游收入从占全国GDP总量的11.6%到2018年度最新数据16.9%。
  (二)脱贫成果
  据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及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统计,2014以来,已有15个村4 026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5万余人在乡村旅游各个环节受益,占贫困人口的84.3%,35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旅游专业村,12 566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稳定脱贫,1 020户、3 850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实现增收。根据《2017年河南省旅游业数据统计》,河南省旅游总收入6 751亿元,同比增长了17.1%,全省生产总值44 988.16亿元,占比河南省总收入的15%新兴的旅游产业俨然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以“豫见中国·老家河南”为标识的旅游品牌体系。
  旅游脱贫的代表性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焦作日报新闻,修武县自2016年以来,2 000余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其中山区脱贫户占到65%以上,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例达68%。旅游带动脱贫人数占本县脱贫人数的约17.2%,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民宿业、农家乐园区及多项特色产业,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辐射带动近2 0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达5 000元以上。

二、旅游產业对脱贫进程的具体影响


  (一)促进农民返乡就业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表明,旅游产业存在较强的就业乘数效应,每一个该产业的就业人员可以为相关产业创造5个以上的就业机会。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农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带动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如上游产业的建筑业、建材行业,下游产业如旅行社、餐饮业等相关服务产业。旅游脱贫符合在新文件指导下着重强调的高质量脱贫的核心思想。
  (二)促进农业多样特色化发展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发展的附加值,农家乐产业将第一产业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以农家乐特色区、景区的配套餐饮业的形式输送服务,可以直接提高当地人均收入。
  (三)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
  农民的收入结构从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产品原料售卖向第一、二、三产业的多样化趋势发展,不但从收入数量上有极大的增加,同时在质量上,减少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收入的风险性,使脱贫人口脱贫的结果是长效可持续的。

三、旅游脱贫进程中的局限性


  (一)相关案例
  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优势。小岗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凤阳县,是我国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的起源地。此外,小岗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沈浩精神”发源地。小岗村享有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有强有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近些年来的小岗村发展陷入停滞,大量资源闲置。
  (2)局限性。首先,农民发展积极性差,发展热情不足。其次,该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如交通设施,相关的配套设施落后甚至不全。最后,旅游产品单一化现象突出,同质化的现象使景区特色不突出,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旅游人数无法实现有效递增。
  2.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郭亮村   (1)优势。郭亮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地处深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水景色秀美同时不失文化底,作为影视、写生、避暑基地等,在知名度上具有极大优势。其地理位置位于4A级景区万仙山景区之内,该景区投入大量资金在对外宣传上,吸引同批次游客前往郭亮村度假。
  (2)局限性。郭亮村按照其他相似景区模仿发展,使其景观独特性降低,无法发挥其核心特色优势。另外,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在景区内肆意开发私家民俗,卫生条件混乱,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缺乏科学高效的指导,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二)旅游脱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相关科学的方法指导,为急于摆脱贫困状态,对生态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无法实现真正长期状态下的脱贫。
  2.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不完善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造成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地区因此流失大量的游客,同时,在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环节丧失主动权。
  3.旅游产业单一化开发削弱竞争力
  旅游脱贫进程中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核心特色的地区其竞争力也将会被大大削弱。
  (1)同质化现象严重。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旅游景区存在相似程度极高、旅游资源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无论是由于自然地域条件形成的风景区,还是极具人文特色的纪念馆等,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旅游產业因此丧失大量的二次旅游游客。
  (2)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首先,由于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都是由政府主持改造,出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考量或基于对国家各项标准的考虑,政府一般采取地区开发一致化原则,但由于缺乏相关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总是处于较为单一的标准化状态,造成地区间难以分辨的同质化现象。在相关专业人士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造才能够更加有效且高质量的利用相关资源。其次,由于缺乏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做法,造成即便是不同地区的山水资源,也无法成为地区的标志性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地区特色都不应该将人文与自然割裂而谈,人文特色化产品也是自然地域的载体及表现。避而不谈人与自然间适应性,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发展破坏文化特色,冲击当地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取的。最后,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相对于宣传投资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资金分配。是否拥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旅游产业链的完整度。
  (3)同质化发展旅游业的危害。旅游业的同质化发展必然会造成地区经济无法长期稳定的发展,在短期内迎合游客的主观需求而跟风改造,以不适宜地区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造,一方面会冲击当地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不利于地区的长期规划,同时缺乏独特的地区名片,丧失地区的文化符号,不利于后期地区的知名度的提升。其次,新旧文化的冲突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传统文化会渐渐淡化,地区间文化趋于一致,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从而威胁到旅游产业的正向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是应该从长期规划的目标实现脱贫任务。例如,许多地区依靠山水资源大肆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四、优化路径


  (一)政府政策
  第一,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政策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布局上,有效地引导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且为旅游业提供专业的开发指导。要引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地理规划、旅游产业链的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或科学方案,以期获取脱贫攻坚任务的成功;对人文资源,要有专业人士对于当地的历史条件因素及地区特点结合考量,提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加强文化底蕴的培植。不要一味地追寻潮流趋势,要立于历史之脉探索发展道路。
  第二,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增强旅游景区的开放性。一般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地域的封闭性会较强,甚至闭塞,而旅游脱贫需要扩大开放程度,既要怀抱开放性的姿态也要保护本地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为扩大知名度,急于宣传而投入大量资金,而是需要在前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到完善产业链的目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政策的适用性。
  (二)社会文化
  1.注重生态平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旅游扶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为了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也要注重对生态平衡的保护。
  2.融入创意创新
  将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融合,既要彰显地区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核心竞争力,又要提高资源附加值,打造饱含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
  3.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
  要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增强个人的积极性。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地域文化内涵的载体,热情淳朴的地区特色会更加吸引外来游客。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其他文献
引言  科技进步促进了全球一体化,不同地区之间的交互影响催生了文化趋同现象的产生。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正逐步被城市化所吞并。在大量的住宅实践中,乡土知识的运用十分匮乏,大部分仅停留于简单的形式符号,忽略了乡土本身的内涵。因此,如何保留乡土建筑,并继承和发展,需要由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西方乡土建筑的研究方法大致分四种: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现象学。随着人类学在建筑领域的渗透,文化人类学为建
期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南和县属于平原地区,地势条件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基础好,是生产主要食粮的大县,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如何借助农业上的优势,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提升南和县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走出一条可发展的道路,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找可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上进行有益的
期刊
一、旅游文本翻译风格研究概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将出国旅游视为一种体验地道异域风情、风土文化和语言等的重要方式。而在中美两国内,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者。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国内第一座国家公园,以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享誉世界。而同样是作为自然景观的中国杭州
期刊
一、文旅融合背景  文旅是融合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表达了先人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概括了旅行与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层面上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就是要从环境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接待和宣传促销等环节,在观光休闲度假和信息、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环节,要有机融入地域的文化元素,赋予其文化气息,凸现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从产业经济层面看,文旅融合就是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务活动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使高质量酒店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变大。现代学徒制作为一项推动校企紧密合作,使学生实现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提高酒店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酒店业学徒制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英国的学徒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通过比较中英两国酒店业学徒制,可以发现中国酒店业学徒制目
期刊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行业,可以对传统旅游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要优化旅游服务,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进行加强。高校肩负着为旅游行业提供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旅游业发展作为切入点,构建出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育人机制,为旅游行业新形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必
期刊
一、平塘县旅游产业SWOT分析  19世纪中期,Thomas Cook旅行社在英国成立,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但由于受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西方理论界对于旅游产业的研究首先关注于旅游资源,随后提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罗勇就1980年的现代旅游业出现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后,率先提出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
期刊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重心之一。随着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进,乡村发展问题受到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乡村为切入点,以突破“三农”问题为核心,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要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发展平台和依托的一种旅游形式,立足我国资源多聚集于乡村、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城市居民消费休闲化趋势等现实情况,乡村旅
期刊
引言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旅游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较早提出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是Mullins,他认为旅游城镇化是因消费和享乐建立的城市形态。在国内,黄震方对旅游城镇化进行了初探,指出旅游城镇化是
期刊
生长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孰优孰劣,只不过经过文人的一番描绘后,便成为了各种情感的寄托,如兰草象征了优雅的气质、蘆荻传达了浓浓的哀愁……而农田及园艺场所漫生的杂草,常常因为喧宾夺主而令人烦恼。这不禁让人提出一个疑惑:杂草真的一无是处吗?  在大多数人眼里,杂草的同义词就是野草。在农民的眼中,杂草是农作物的死敌,它们不仅与农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园丁的眼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