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长错位置的多样植物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ovo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孰优孰劣,只不过经过文人的一番描绘后,便成为了各种情感的寄托,如兰草象征了优雅的气质、蘆荻传达了浓浓的哀愁……而农田及园艺场所漫生的杂草,常常因为喧宾夺主而令人烦恼。这不禁让人提出一个疑惑:杂草真的一无是处吗?
  在大多数人眼里,杂草的同义词就是野草。在农民的眼中,杂草是农作物的死敌,它们不仅与农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园丁的眼里,杂草是园艺的败笔,除了吸收养分,杂草不断挤压植物的生长空间,影响整体的美观。大多数人对杂草态度都是除之而后快。在文人眼中,杂草代表卑微、平庸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如“草芥”“草包”“草民”都含有贬低的意思,而在另一些文人眼中,杂草则有着另一种品格,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敞的“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鲍照的“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都展现出杂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在《杂草的故事》一书中不仅用精准的词汇描述杂草,追溯杂草的历史,更揭示了杂草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为杂草正名。杂草名声的好坏及随之而来的命运,主要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意识,排斥或是接受杂草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需要。
  杂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其角色也常常发生变化。比如藜,藜原本是一种杂草,刚开始时它对人的价值是能成为堆肥的原料,之后人们发现它的种子油分十足,就开始把它当作农作物种植,再后来由于人们口味的改变,藜就成了遭人嫌弃的有害植物,因为它会妨碍甜菜的生长,而实际上:藜与甜菜属于同一个目。很多杂草和藜有同样的命运,在经济条件困难的年代,很多人将杂草当作食物充饥,而随着人们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前曾用来果腹的食物变成了令人厌烦的杂草。
  理查德·梅比在《杂草的故事》中认为被人类忽视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许多杂草正在努力维护这个星球上饱受创伤的地方,不让它们分崩离析。相比种种关于杂草的理解,我更欣赏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认识,在他看来,杂草是“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这个描述既慷慨又友善,体现了一种辩证和理性的思维。
  杂草是“生长在错误地点的植物”,挤占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可人类也不能粗鲁地将其“赶尽杀绝”,因为杂草本无所谓对错,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观之,大规模践踏绿色世界的人类,确实该反省了。
其他文献
引言  协同建设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协同整体发展。作为拥有六大古镇的长沙湘江古镇群,如何发挥各旅游小城镇的资源优势,促进古镇群之间的协同旅游发展势在必行。一、协同理论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中的适用性  协同论(Synergetic)也称“协同学”或“协和学”,由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于1977年首创。它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
期刊
引言  科技进步促进了全球一体化,不同地区之间的交互影响催生了文化趋同现象的产生。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正逐步被城市化所吞并。在大量的住宅实践中,乡土知识的运用十分匮乏,大部分仅停留于简单的形式符号,忽略了乡土本身的内涵。因此,如何保留乡土建筑,并继承和发展,需要由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西方乡土建筑的研究方法大致分四种: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现象学。随着人类学在建筑领域的渗透,文化人类学为建
期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南和县属于平原地区,地势条件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基础好,是生产主要食粮的大县,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如何借助农业上的优势,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提升南和县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走出一条可发展的道路,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找可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上进行有益的
期刊
一、旅游文本翻译风格研究概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将出国旅游视为一种体验地道异域风情、风土文化和语言等的重要方式。而在中美两国内,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者。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国内第一座国家公园,以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享誉世界。而同样是作为自然景观的中国杭州
期刊
一、文旅融合背景  文旅是融合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表达了先人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概括了旅行与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层面上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就是要从环境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接待和宣传促销等环节,在观光休闲度假和信息、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环节,要有机融入地域的文化元素,赋予其文化气息,凸现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从产业经济层面看,文旅融合就是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务活动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使高质量酒店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变大。现代学徒制作为一项推动校企紧密合作,使学生实现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提高酒店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酒店业学徒制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英国的学徒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通过比较中英两国酒店业学徒制,可以发现中国酒店业学徒制目
期刊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行业,可以对传统旅游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要优化旅游服务,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进行加强。高校肩负着为旅游行业提供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旅游业发展作为切入点,构建出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育人机制,为旅游行业新形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必
期刊
一、平塘县旅游产业SWOT分析  19世纪中期,Thomas Cook旅行社在英国成立,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但由于受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西方理论界对于旅游产业的研究首先关注于旅游资源,随后提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罗勇就1980年的现代旅游业出现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后,率先提出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
期刊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重心之一。随着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进,乡村发展问题受到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乡村为切入点,以突破“三农”问题为核心,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要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发展平台和依托的一种旅游形式,立足我国资源多聚集于乡村、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城市居民消费休闲化趋势等现实情况,乡村旅
期刊
引言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旅游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较早提出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是Mullins,他认为旅游城镇化是因消费和享乐建立的城市形态。在国内,黄震方对旅游城镇化进行了初探,指出旅游城镇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