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对学习的启蒙,将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涯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阅读需要从小时候抓起,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内容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对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课堂实践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语文科目的各模块内容中,阅读理解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经过十余年的落实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部分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并运用一定策略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但表现出形式化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实际增强[1]。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发展困境与不足
(一)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往往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课文内容的阅读之后,填鸭式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重要的字词等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涵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日后进行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并未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教材后推荐的一些经典书目,这些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文学涵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语文教师陷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把阅读的范围圈定在语文教材以及推荐书目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因此,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
(三)盲目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许多新方法,但忽略了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和个性对于教学方案执行的实际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喜欢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感想,并且在小组内推荐各自喜欢的书目,供大家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兴趣,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很容易使课堂陷入吵闹的窘境,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提升教育观念,激发孩子想象力
任何事物的学习如果有了兴趣的刺激,就会产生无限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自身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识。在讲授《草原》一课的时候,课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教师可以通过先用多媒体课件的模式来展示不同的草原风貌和美景:洁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示学生发现“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美景都会让学生产生诸多的新奇[3]。
在播放美景的同时教师可以跟随课件的跳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跟随作者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羊群、静立的骏马,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入情入境,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就如同课件的配音一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情境体验,自然而然地就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对草原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喜迎远客这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迎接远客的有哪些人,他们的年龄、穿着是怎样的,并想象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感受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对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这有利于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形象,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应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文章的解读,能够使学生在刻画思维导图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提高理解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能够丰富学生学习阅读课程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积极性,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的主要讲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教师根据此内容引导学生从“蟋蟀的住宅”的中心词出发,分支出“住宅特点”“建造过程”两条支路。之后,在“住宅特点”这一支路上细分为“选址”“外部”“内部”等三条分支,在“外部”上又细分为“向阳”“隐蔽”等分支,在“内部”上细分为“光滑”“清洁”等分支;在“建造经过”后细分为“时间”“方式”等支路,而在“方式”后细分为“前足扒土”“后足推土”“钳子搬土”等支路,……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4]。可见,上述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的结构。
(三)开展互动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讲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自己先针对教学内容思考,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预习需要有目标,先从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入手,之后是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分析文章大意、主题,最后是在预习环节提出问题。
2.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手里的教材是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对教材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愿意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教师在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要让自己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有足够的吸引力[5]。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而不思則罔。善思是我们学习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积极思考,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要是借助教学问题的提出来实现的,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共同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祁成存.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才智,2020,(7):181.
[2] 江春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02.
[3] 邱淑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50-51.
[4] 梁春梅.最好的课堂阅读是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课内外,2020,(11):92.
[5] 廖淑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19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课堂实践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语文科目的各模块内容中,阅读理解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经过十余年的落实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部分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并运用一定策略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但表现出形式化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实际增强[1]。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发展困境与不足
(一)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往往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课文内容的阅读之后,填鸭式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重要的字词等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语文涵养,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日后进行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并未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教材后推荐的一些经典书目,这些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文学涵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语文教师陷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把阅读的范围圈定在语文教材以及推荐书目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因此,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
(三)盲目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许多新方法,但忽略了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和个性对于教学方案执行的实际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喜欢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感想,并且在小组内推荐各自喜欢的书目,供大家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兴趣,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很容易使课堂陷入吵闹的窘境,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提升教育观念,激发孩子想象力
任何事物的学习如果有了兴趣的刺激,就会产生无限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自身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识。在讲授《草原》一课的时候,课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教师可以通过先用多媒体课件的模式来展示不同的草原风貌和美景:洁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示学生发现“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美景都会让学生产生诸多的新奇[3]。
在播放美景的同时教师可以跟随课件的跳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跟随作者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羊群、静立的骏马,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入情入境,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就如同课件的配音一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情境体验,自然而然地就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对草原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喜迎远客这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迎接远客的有哪些人,他们的年龄、穿着是怎样的,并想象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感受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对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这有利于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形象,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应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文章的解读,能够使学生在刻画思维导图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提高理解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能够丰富学生学习阅读课程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积极性,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蟋蟀的住宅》这节课的主要讲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教师根据此内容引导学生从“蟋蟀的住宅”的中心词出发,分支出“住宅特点”“建造过程”两条支路。之后,在“住宅特点”这一支路上细分为“选址”“外部”“内部”等三条分支,在“外部”上又细分为“向阳”“隐蔽”等分支,在“内部”上细分为“光滑”“清洁”等分支;在“建造经过”后细分为“时间”“方式”等支路,而在“方式”后细分为“前足扒土”“后足推土”“钳子搬土”等支路,……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4]。可见,上述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的结构。
(三)开展互动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讲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自己先针对教学内容思考,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预习需要有目标,先从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入手,之后是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分析文章大意、主题,最后是在预习环节提出问题。
2.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手里的教材是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对教材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愿意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教师在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要让自己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有足够的吸引力[5]。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而不思則罔。善思是我们学习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积极思考,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要是借助教学问题的提出来实现的,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共同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祁成存.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才智,2020,(7):181.
[2] 江春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02.
[3] 邱淑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50-51.
[4] 梁春梅.最好的课堂阅读是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课内外,2020,(11):92.
[5] 廖淑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