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有着心理学基础的,在培养小学生的修改能力时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在激发修改意识的基础上,逐步的明确修改的要求,在修改中学习修改,并充分利用迁移规律,逐步养成学生自改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修改作文 心理分析 对策
小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是小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或教师批阅之后对原稿的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重新审阅,找出毛病,进行修补改正的过程。探索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过程的心理规律,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一下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规律及其对策。
一、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過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修改作文,就是重新经历写作的那个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审视原稿,唤起回忆,重建表象和情绪,将这个重建的表象和情绪与已写进作文的形象和情绪进对照、比较。这个回忆、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过程虽然是重新经历写作的心理过程,但这种重新经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小学生即使是对刚写好的作文的修改,也必然是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的距离,他们的思维可以从写作的过程中脱离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审阅原稿。如果小学生的作文经过了教师的修改,他们更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从另一个角度去审查原稿。他们通过审查原稿,可以发现字、词、句、段和体现中心思想等方面的毛病,并一一加以改正。整个过程,一方面是自我发现,一方面是根据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小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动员起各种知识经验,经过协调一致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其修改作文能力的发展有三个特点。
1、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小学生自改的意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逐步萌发出来的。在低年级练习造句和说话、写作的时候,小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拿教师和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说的、写的进行对照、比较,这就是一种自我修改作文意识的萌芽。
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修改的训练和指导,他们自改的意识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在讲评课上,当教师宣读好的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时,更能激发小学生自改的意识。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由于认识能力和修改品质的发展,小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批评的品质得到加强,自改的意识基本形成。
2、逐步掌握自改的要求。自改作文的要求,即是作文的要求。小学生掌握自改的要求,要经历两条线,一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也就是说,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发展的。为了使小学生掌握自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的修改练习,使他们逐步形成自改能力。
3、自改程度逐渐深化。对小学生写的一篇具体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者,人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比的过程。
三、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1、激发修改动机,培养自改意识。小学生对自己写好的作文,有的想改,但不知如何改,有的改得不深入,还有的懒得改,总之,大多数学生对修改作文缺乏正确的态度,所以,必须注意激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动机,从培养修改的意识入手,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2、分散重点,循序渐进。小学生作文的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形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重点地、一步一步地、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培养。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重点,每一篇文章确定一个修改重点,让小学生带问题修改。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循序渐进。
3、遵循认识规律,提高修改水平,修改文章不单纯是修改文字技巧问题,从根本上是提高认识能力问题,只有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指导他们从根本上提高修改作文水平。因此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当发现小学生作文中心不确或不正确时,要引导他们回忆或重新观察那些客观事物,分析那些客观事物,从而发现问题,修改中心思想。要注意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当发现他们作文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当、表达条理不清时,要从启发思维人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根本上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4、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小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时,要善于让小学生自觉地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词、句、篇的知识,作文课上学到的审题、定中心、表达的知识,使这些知识顺利地实现迁移,为修改文章服务,这样做可以促使小学生既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标准,又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以后作文的修改,也会有益处。
5、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要求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时,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促使他们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修改作文 心理分析 对策
小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是小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或教师批阅之后对原稿的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重新审阅,找出毛病,进行修补改正的过程。探索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过程的心理规律,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一下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规律及其对策。
一、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過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修改作文,就是重新经历写作的那个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审视原稿,唤起回忆,重建表象和情绪,将这个重建的表象和情绪与已写进作文的形象和情绪进对照、比较。这个回忆、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心理过程虽然是重新经历写作的心理过程,但这种重新经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小学生即使是对刚写好的作文的修改,也必然是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的距离,他们的思维可以从写作的过程中脱离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审阅原稿。如果小学生的作文经过了教师的修改,他们更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从另一个角度去审查原稿。他们通过审查原稿,可以发现字、词、句、段和体现中心思想等方面的毛病,并一一加以改正。整个过程,一方面是自我发现,一方面是根据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小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动员起各种知识经验,经过协调一致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其修改作文能力的发展有三个特点。
1、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小学生自改的意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逐步萌发出来的。在低年级练习造句和说话、写作的时候,小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拿教师和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说的、写的进行对照、比较,这就是一种自我修改作文意识的萌芽。
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修改的训练和指导,他们自改的意识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在讲评课上,当教师宣读好的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时,更能激发小学生自改的意识。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由于认识能力和修改品质的发展,小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批评的品质得到加强,自改的意识基本形成。
2、逐步掌握自改的要求。自改作文的要求,即是作文的要求。小学生掌握自改的要求,要经历两条线,一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也就是说,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发展的。为了使小学生掌握自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的修改练习,使他们逐步形成自改能力。
3、自改程度逐渐深化。对小学生写的一篇具体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者,人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比的过程。
三、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1、激发修改动机,培养自改意识。小学生对自己写好的作文,有的想改,但不知如何改,有的改得不深入,还有的懒得改,总之,大多数学生对修改作文缺乏正确的态度,所以,必须注意激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动机,从培养修改的意识入手,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2、分散重点,循序渐进。小学生作文的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形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重点地、一步一步地、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培养。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重点,每一篇文章确定一个修改重点,让小学生带问题修改。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循序渐进。
3、遵循认识规律,提高修改水平,修改文章不单纯是修改文字技巧问题,从根本上是提高认识能力问题,只有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指导他们从根本上提高修改作文水平。因此要重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当发现小学生作文中心不确或不正确时,要引导他们回忆或重新观察那些客观事物,分析那些客观事物,从而发现问题,修改中心思想。要注意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当发现他们作文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当、表达条理不清时,要从启发思维人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根本上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4、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小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时,要善于让小学生自觉地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词、句、篇的知识,作文课上学到的审题、定中心、表达的知识,使这些知识顺利地实现迁移,为修改文章服务,这样做可以促使小学生既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标准,又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以后作文的修改,也会有益处。
5、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要求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时,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促使他们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