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型海怪出没大海深处
有关深海巨型乌贼的传闻,始于公元12世纪,是从挪威航海家们的口中传出来的:深海水域有一种“怪物”,浑身长满触须,或大或小,但都能给人带来致命的威胁。
在18世纪的小说《挪威自然史》中,这种神秘的海洋“怪物”被描述成“漂浮的小岛”,一旦靠近船队,即使是巨大的战船也能被它伸展的触须包裹并拖入海底。在“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巨型乌贼袭击潜艇的形象被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传闻说,一种巨大的乌贼突袭在海上航行的战舰并捕杀船员。
100多年中,不断有人发现被冲上海岸的死掉的巨大的乌贼,但几乎没有人确切地见过活着的它们,或许是见过它们真实面目的远洋水手都没能活下来。人们仅凭一些不确切的信息揣摩它们的神秘生活,它们也因此变得更加可怕。在各种科幻、神怪和探险小说中,这种超大的海洋动物被描绘成十分可怕的“怪物”——两片硕大的喙,所有的触须上都有能任意转动的弯钩。
长久以来,即使是科学家,他们对这种生活在深海的巨大动物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也不甚了解,因为可供他们研究的信息少得可怜,要么是被冲上海岸的尸体残骸,要么被商业捕捞船打捞上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科学家只能根据这些残缺的标本对它们进行复原。
1953年,终于有人真切地看到了这种深海“怪物”。目睹者说,“它的确具有耸人听闻的冲击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不少科考队专门出海寻找巨型乌贼,但大多无功而返。直到最近几年,各种新型海洋探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关于巨型乌贼的研究才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科学家正一点点地将这种深海“怪物”的真实面目拼凑出来——这是一种巨型乌贼,属头足类动物,是乌贼家族650个成员(包括普通乌贼、枪乌贼和鱿鱼等)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硕大的眼睛和10只翻卷的触须,行动敏捷,收缩自如,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可能会利用腕足上的发光器发光,诱捕猎物并传递信息;广泛分布于深海水域中,并非罕见的濒危物种……
上岸尸体泄露栖居之地
巨型乌贼出没深海,踪迹难寻,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捕食?怎样繁衍?人们知之甚少。不过,它们偶尔被冲上海岸的残缺不全的尸体却在无意中泄露了它们秘密的栖居之地。
2002年7月20日,有人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东部海湾发现了一具被冲到岸上的巨型乌贼尸体。这只乌贼大约重250千克,两只最长的触须已经残缺,但从其余触须的长度推断,它的体长约为15米。这是一只雌性成年乌贼,研究者在它的颈部和头部等处看到了多处因雄性乌贼“亲吻”而留下的印记,据此推测它有可能不久前才在附近海域完成交配。
在塔斯马尼亚岛附近有一个海湾,水下500米处是各种乌贼的生活乐园。每年1到3月和9月,乌贼家族中的枪乌贼和鱿鱼就会到此聚集,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人们在该海域已经三次发现巨型乌贼,之前的两次分别是1986年和1991年。
最近20多年间,在新西兰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先后打捞到了100多只巨型乌贼,而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打捞到的乌贼种类多达35种以上。研究者认为,从新西兰南岛到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巨型乌贼集中栖息繁衍的地方。
水下摄影显示身手非凡
巨型乌贼的动作是快还是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巨型乌贼生活在深海海域,动作应当十分缓慢,整天蛰伏在海底,把触须当成钓鱼竿引诱和捕食从身边游过的猎物。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巨型乌贼应该是行动敏捷的深海猎手。真相究竟是什么?
2005年,日本研究人员在深海成功地记录下巨型乌贼的影像,证实巨型乌贼极具攻击力,是行动敏捷的深海猎食者。
每年9月至12月,巨型乌贼的天敌抹香鲸会到北太平洋海域附近觅食,两名日本研究人员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特点,才通过追踪抹香鲸,最终在小笠原群岛附近900米深海中,使用水下照相机成功抓拍到了巨型乌贼的身影。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深海中的深海乌贼的影像。
研究人员用长达1000米的绳子,将水下照相机、照明设备、深度感应器等科学设备放人海底,希望能够捕捉到巨型乌贼的踪迹。9月30日上午9时15分,一只巨型乌贼出现在照相机面前,它连同触须在内足有8米多长,相当于一辆公交汽车的长度。显然,是虾饵将它引诱过来的。它用两条长长的触须像巨蟒一样缠住饵袋,似乎想把猎物勒死,却没想到这是一个陷阱。巨型乌贼的一条触须立即被钩子死死钩住了。
在接下来的4个小时里,照相机每隔30秒钟拍下一张巨型乌贼试图逃脱的照片。尽管这只乌贼拼命挣扎,但始终无法将自己的触须从钩子上挣脱,最后只好采取“壮士断腕”的手段,将一截触须拉断在钩子上,然后忍痛逃之夭夭。
乌贼在挣扎时断落的触须大约长5.5米,研究者据此推断出它的整体长度。如果这只触须不是从根部断落的,那么它的体长可能更大。目前已知最长的巨型乌贼可达18米(从头顶到触须的前端)。
抹香鲸与巨型乌贼上演“生死追击”
由于人们所能采集到的巨型乌贼标本通常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所以很久以来,人们都无法对其真面目进行描述,直到一支日本科考队在抹香鲸的后面紧追不舍,才最终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抹香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庞大的猎食者之一,通常身长可近18米,体重可达57吨。抹香鲸的猎食范围很广,包括各种鱼类、章鱼、普通乌贼和深海乌贼一直以来,由于抹香鲸常在海洋中层{海平面以下200~1000米的深海海域活动,人类对它们在深海中搜索、跟踪和捕获猎物的过程知之甚少,作家梅尔维尔在小说《自鲸记》中对抹香鲸的形象作了粗线条地勾勒:满口锋利的牙齿,栖息出没于世界各大洋中的庞然大物
这种体型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特别喜欢捕食乌贼,每年大约有1.1亿吨乌贼葬送在它们的口中这个数量与一年中全世界渔业捕捞乌贼总量大致相当。捕鲸者时常在抹香鲸的腹中看到残留的巨型乌贼的喙,他们还在捕获的抹香鲸的头部看见密布的伤痕,它们往往是抹香鲸在捕食巨型乌贼时被其触须上的吸盘或倒钩挂伤的,由此可以想象抹香鲸与巨型乌贼之间的生死追击场面 日本研究人员从中受到启发,希望通过对抹香鲸的追8宗来探寻巨型乌贼的行踪
近年来,日本科考队对抹香鲸和巨型乌贼进行追踪,他们成功地进入深海乌贼的栖息地,并借助远程水下摄像机拍摄到巨型乌贼的照片,最终解开了许多未解之谜,研究证明,原本以为数量稀少的巨型乌贼,其实在深海水域随处可见,而聪明的抹香鲸则懂得选择在巨型乌贼品不堪重击的时候对它们进行猎杀
研究者观察到,无论是抹香鲸还是巨型乌贼,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主要在水下180~400米的深海区域活动,但一到晚上,两者的情况就 大不一样了。夜晚,巨型乌贼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水下180米以上的海域觅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会有不少的小鱼浮上水面,是最佳的捕食时间。乌贼通常会一直待到第二天天亮时才重新返回深海抹香鲸则更喜欢终日都在深海海域活动,因为深海海域有大量乌贼,完全可以满足它们对美食的需求,它们并不需要为生存而沉沉浮浮
研究者还注意到,在捕食时,巨型乌贼总是习惯于快速地往返于深海和海面之间研究者估计,乌贼之所以这样做,一万面可能是尽量缩减在水温较高的海水中浸泡的时间,以免造成自身体能的过度消耗,另一万面则可能是为了缩短自身暴露在氧气浓度较高的近海面水域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巨型乌贼在享受饕餮盛宴的同时,其实也最容易成为抹香鲸的口中之食假若体力过度消耗,巨型乌贼便极可能在重返深海的途中进到抹香鲸的无情猎杀,此外,如若长时间在浅海水域活动,它们一旦返回深海就可能因氧气浓度骤降而变得反应迟缓 多种因素促使巨型乌贼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最终形成了快速往返的特殊习性。
抹香鲸究竟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猫捕巨型乌贼呢?研究者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有人猜测,抹香鲸可能像大多数捕猎者那样,悄无声息地跟在乌贼的身后,趁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也可能利用了它们独有的深海超声波
现阶段能够确定的是,抹香鲸能够在深海找到足够多的食物,有数据显示,抹香鲸每天仅在方圆100公里左右的海域游动觅食,由此可以推断,深海中一定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深海乌贼,完全能够满足抹香鲸的食物需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深海渔业的快速发展,海洋里的各种生物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种不利的大环境下,巨型乌贼的大量存在表明,深海生态系统尚未遭受巨大冲击这个消息让人感到些许欣慰。
腕足发光诱捕深海猎物
巨型乌贼长着一对大的眼睛,堪称“动物世界里眼睛最大的动物”。通常情况下,生活在深海中的各种动物的眼睛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动物都要大一些。科学家认为,深海发光动物可以借助光亮信号进行交流或吸引异性。巨型乌贼的大眼睛说明,它们可能懂得如何利用另类光源如其他动物身上的生物荧光捕食。那么,它们自身会不会发光呢?
2007年2月,在西北太平洋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日本研究人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穿成串的小乌贼做诱饵,引来一只黄褐色的巨型乌贼。这只身长约7米的乌贼仿佛是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角色,被鱼线缠绕,困在水下900多米处。后来,人们将它打捞上来,但它很快便死去。
从外观上看,这只巨型乌贼与人们见过的其他深海乌贼很不一样,没有专门进食的长触须,两只腕足(乌贼通常有10只触须,其中两只较长且较灵活,也被称为腕足)的前端看起来像吸管,外侧附着倒钩。最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这只乌贼的腕足前端有如柠檬般大小的发光器,可以发出耀眼的闪光。通过分析影像资料发现,这只乌贼在远远看到猎物后就开始发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的,一次大约持续1.5秒钟,然后以高达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向猎物发起攻击。考虑到深海的超高水压,这一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这段影像资料还记录了这只乌贼在非捕猎状态下使用荧光信号的情景。研究者推测,它有可能用某种暗号与同类进行交流。比如,一次持续2秒以上的光亮可能用来传达“靠近不明物体”的信息,一次持续8秒以上且伴随若干次短促闪烁的光亮则可能传达寻觅伴侣或正在进行交配的信息。
这次发现证明,巨型乌贼是目前已知所有发光物种中最大的。
电子追踪发现全新种类
渔民们经常在抹香鲸胃里发现巨型乌贼的喙,由此知道,巨型乌贼是抹香鲸最喜爱的食物之一。近年来,科学家运用电子跟踪系统对墨西哥境内的太平洋沿岸的抹香鲸和巨型乌贼进行全程追踪。
2007年,科学家运用深海探测设备在墨西哥湾海域开展科考活动,这可能是人类首次对深海动物的猎捕过程进行即时追踪,结果发现了一只全新种类的巨型乌贼。
这只巨型乌贼十分特别,它的10只触须的长度完全相同,像自行车车轮的轮辐一样从头部向四周散开。更奇怪的是,在它的两只腕足上还长有类似肘关节的附属组织,可以使腕足远端大幅弯折。科学家把这种外形怪异的物种命名为“大鳍乌贼”。这种乌贼或许是因为生活在极深(水下1940~4735米)的深海中,在浮向浅海的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猎食或变得支离破碎,所以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人类看到大鳍乌贼总共不过8次,拍摄到的相关资料最长也不过10分钟。
一再地与罕见的巨型乌贼相遇,这让科学家更加坚信:深海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全新物种,认识这些奇异的物种必将加深人类对海洋的了解。
巨型乌贼会摆上我们的餐桌吗
真的如传闻所说,巨型乌贼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吗?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它们一定会对人或船只等发起攻击,反倒是它们被人发现之后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这个问题令人担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渔民前往北冰洋海域捕捞巴塔哥尼亚多齿鱼,而这种鱼类恰巧也是巨型乌贼品喜爱的美食之一,巴塔哥尼亚多齿鱼十分肥美。最大的可以长到2米左右眼下,在北冰洋南部海域已经呈现出巴塔哥尼亚多齿鱼的数量因连到过度捕捞而下降的趋势。巴塔哥尼亚多齿鱼和巨型乌贼都是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类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情况还知之甚少。如何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科学家今后研究的重点。
值得庆幸的是,巨型乌贼不会像巴塔哥尼亚多齿鱼一样被摆上我们的海鲜餐桌,因为它们体内的氨水含量超高,其肉的味道跟地板清洁剂差不多。有谁会视它们为美食呢?
“巨无霸”乌贼
其实,巨型乌贼并非乌贼家族中唯一的大型乌贼。
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一种体型巨大的乌贼,人们称之为“巨无霸”乌贼“巨无霸”乌贼长着一对硕大的前凸的眼睛,全身布满长钉一样的触须,它的头顶(即所有触须集合部)的围度至少跟大卡车的轮胎相当。“巨无霸”乌贼是乌贼家族里块头最大且最可怕的成员。据说最大的个体比鲸还长。虽然成年巨型乌贼的体长也有达到12米的,但其体重却无法与“巨无霸”乌贼相比,在相同长度下,后者的体重比前者大约要重150千克。“巨无霸”乌贼能够潜入近2000米深海。是一种行动迅捷且极具攻击力的猎捕者。“巨无霸”乌贼被人称为“海洋世界里最可怕的捕猎者”和“人们最不愿在水中遇到的生物”、不过。一直以来,没有人见过“巨无霸”乌贼活着的个体。
2007年2月,一支新西兰捕鱼船队前往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岛附近捕捞多齿鱼,在返程途中,在新西兰以南的南极罗斯海水域。船队与一只体型巨大的乌贼不期而遇,后经证实,它就是人们传说已久的“巨无霸”乌贼一 这是人们迄今所见最大的乌贼,大约重500千克。体长12米。无论是超大的体型,还是锋利的喙和倒钩,都称得上是乌贼家族中的“巨无霸”一人们发现它时,它正在“偷食”挂在鱼钩上的巴塔哥尼亚多齿鱼,船员们颇费一番周折,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庞然大物拽上了船。
乌贼独特的身体结构
触须:乌贼有两根长长的触须,可以用来捕获猎物,而另外的八只触手则用来抓牢猎物 当鱼虾等食物游近时,乌贼会改变皮肤的颜色,同时舞动触手,对猎物展示它神奇的催眠术,引诱猎物进入触手可及的范围内,然后出其不意地抓住猎物乌贼的触手还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有敌情出现时,乌贼将水吸进触手的外套胜内,使之舒展开来,身体体积倍增,以此来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强大。
喙:乌贼的喙看起来和鹦鹉的喙十分相似。但通常人们看不到,因为它被深深地隐藏在乌贼八只触手的根部 乌贼的喙可以用来帮助制服猎物和抗拒其他捕食动物。不同种类的乌贼的喙不尽相同,科学家可以通过乌贼的喙来确定在某一海域里生活若哪些种类的乌贼。
大脑:乌贼的大脑与身体之比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甚至超过章鱼乌贼的大脑可以处理来自各种感官的信息,包括视觉和味觉器官,甚至还有对“声音”的感觉(不过是以压力波的形式)根据科学家对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乌贼可以利用视觉线索走出迷宫,它的智力可与章鱼和鸽子相媲美。
骨:乌贼骨是乌贼身体内部的多孔的甲壳,具有帮助控制浮力的作用,与鱼类的鱼鳔的作用相仿 不同的是,鱼鳔可以随着潜水深度的变化扩张或收缩 乌贼骨的前部腔室里充满空气,后部脏室里则充盈着海水,乌贼靠改变骨腔室内水和空气的量来控制潜水深度。乌贼骨富含钙,宠物店里常将乌贼骨粉作为鸟类的营养补充物出售。
眼睛:虽然乌贼天生色盲,但却拥有动物王国中高度进化的眼睛 当乌贼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外面世界时,它与众不同的“W”形瞳孔清晰可见,乌贼的眼睛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也能视物,还能探测到偏振光,从而大大提高了它对光线的感知能力按身体的比例来说,乌贼的眼睛是很大的,它的“W”形瞳孔还可帮助它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强度。
外套腔:乌贼的外套腔是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对于乌贼的运动能力来说,具有多种功用的外套腔是相当重要的身体结构,可使乌贼具备喷气推进式的运动方式,为了迅速逃离捕食动物,乌贼先将水吸进外套腔,然后强有力的外套腔肌肉一使劲,就将水以极大的力量喷射出去,从而使乌贼获得向相反方向快速逃窜的助力,水从一个可移动的漏斗状身体部件中喷射出来,这个“漏斗”能够控制喷射的角度外套腔还能协助呼吸,将水带进乌贼的鳃中,使血液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鳍:乌贼通常是依靠特殊的鳍来支持基本的运动,并维持恒定的速度 由于乌贼的波浪形的鳍没有硬骨和软骨的支撑,所以游动起来比其他鱼类更为灵活鳍可以让乌贼向任何方向移动,向后,向前。甚至是绕囤,当体型较小的雄性乌贼假扮成雌性,偷偷地游过较大的雄性乌贼身边以囤接近雌性乌贼时,更是将鳍灵活的运动和定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鳃:乌贼有一对橘黄色的鳃,从海水中吸入氯气送入血液循环系统乌贼有三个心脏,两个心脏将血液泵送到鳃里,另一个心脏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乌贼的血液里含有血蓝蛋白,因此乌贼的血是青绿色的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是包括乌贼、章鱼和鱿鱼在内的头足类动物所特有的血蓝蛋白的作用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而哺乳动物则是用含铁的血红蛋白来做这件事情。
墨蠢:乌贼外套腔里清晰可见有一个深色的墨蠢像它的近亲章鱼和鱿鱼一样,乌贼也拥有一个墨蠢,这是它在遇到捕食动物时的最后的逃命招术、乌贼在感知到危险的时候,可使用睾襄喷射出墨汁,并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快速逃离乌贼的墨汁里含有多巴胺和左旋多巴,对于那些以气味来捕食的捕食动物,还可起到暂时麻痹其嗅觉的作用
侧线孔系:乌贼不具备听力,但它却能依靠其发达的侧线孔系来感知海水中的低频震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发现乌贼的侧线孔系是由成千上万个叫做“毛细胞”的感觉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对75-100赫兹的低频噪声特别敏感。一项生理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侧线孔系健全的乌贼可以捕捉到其周围50°。的猎物,而侧线孔系不健全的乌贼则只能捕捉到30°。的猎物 侧线孔系还能让乌贼及时发现虎视耽耽的捕食动物,起到防御敌人的作用。
有关深海巨型乌贼的传闻,始于公元12世纪,是从挪威航海家们的口中传出来的:深海水域有一种“怪物”,浑身长满触须,或大或小,但都能给人带来致命的威胁。
在18世纪的小说《挪威自然史》中,这种神秘的海洋“怪物”被描述成“漂浮的小岛”,一旦靠近船队,即使是巨大的战船也能被它伸展的触须包裹并拖入海底。在“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巨型乌贼袭击潜艇的形象被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传闻说,一种巨大的乌贼突袭在海上航行的战舰并捕杀船员。
100多年中,不断有人发现被冲上海岸的死掉的巨大的乌贼,但几乎没有人确切地见过活着的它们,或许是见过它们真实面目的远洋水手都没能活下来。人们仅凭一些不确切的信息揣摩它们的神秘生活,它们也因此变得更加可怕。在各种科幻、神怪和探险小说中,这种超大的海洋动物被描绘成十分可怕的“怪物”——两片硕大的喙,所有的触须上都有能任意转动的弯钩。
长久以来,即使是科学家,他们对这种生活在深海的巨大动物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也不甚了解,因为可供他们研究的信息少得可怜,要么是被冲上海岸的尸体残骸,要么被商业捕捞船打捞上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科学家只能根据这些残缺的标本对它们进行复原。
1953年,终于有人真切地看到了这种深海“怪物”。目睹者说,“它的确具有耸人听闻的冲击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不少科考队专门出海寻找巨型乌贼,但大多无功而返。直到最近几年,各种新型海洋探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关于巨型乌贼的研究才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科学家正一点点地将这种深海“怪物”的真实面目拼凑出来——这是一种巨型乌贼,属头足类动物,是乌贼家族650个成员(包括普通乌贼、枪乌贼和鱿鱼等)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硕大的眼睛和10只翻卷的触须,行动敏捷,收缩自如,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可能会利用腕足上的发光器发光,诱捕猎物并传递信息;广泛分布于深海水域中,并非罕见的濒危物种……
上岸尸体泄露栖居之地
巨型乌贼出没深海,踪迹难寻,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捕食?怎样繁衍?人们知之甚少。不过,它们偶尔被冲上海岸的残缺不全的尸体却在无意中泄露了它们秘密的栖居之地。
2002年7月20日,有人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东部海湾发现了一具被冲到岸上的巨型乌贼尸体。这只乌贼大约重250千克,两只最长的触须已经残缺,但从其余触须的长度推断,它的体长约为15米。这是一只雌性成年乌贼,研究者在它的颈部和头部等处看到了多处因雄性乌贼“亲吻”而留下的印记,据此推测它有可能不久前才在附近海域完成交配。
在塔斯马尼亚岛附近有一个海湾,水下500米处是各种乌贼的生活乐园。每年1到3月和9月,乌贼家族中的枪乌贼和鱿鱼就会到此聚集,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人们在该海域已经三次发现巨型乌贼,之前的两次分别是1986年和1991年。
最近20多年间,在新西兰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先后打捞到了100多只巨型乌贼,而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打捞到的乌贼种类多达35种以上。研究者认为,从新西兰南岛到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巨型乌贼集中栖息繁衍的地方。
水下摄影显示身手非凡
巨型乌贼的动作是快还是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巨型乌贼生活在深海海域,动作应当十分缓慢,整天蛰伏在海底,把触须当成钓鱼竿引诱和捕食从身边游过的猎物。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巨型乌贼应该是行动敏捷的深海猎手。真相究竟是什么?
2005年,日本研究人员在深海成功地记录下巨型乌贼的影像,证实巨型乌贼极具攻击力,是行动敏捷的深海猎食者。
每年9月至12月,巨型乌贼的天敌抹香鲸会到北太平洋海域附近觅食,两名日本研究人员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特点,才通过追踪抹香鲸,最终在小笠原群岛附近900米深海中,使用水下照相机成功抓拍到了巨型乌贼的身影。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深海中的深海乌贼的影像。
研究人员用长达1000米的绳子,将水下照相机、照明设备、深度感应器等科学设备放人海底,希望能够捕捉到巨型乌贼的踪迹。9月30日上午9时15分,一只巨型乌贼出现在照相机面前,它连同触须在内足有8米多长,相当于一辆公交汽车的长度。显然,是虾饵将它引诱过来的。它用两条长长的触须像巨蟒一样缠住饵袋,似乎想把猎物勒死,却没想到这是一个陷阱。巨型乌贼的一条触须立即被钩子死死钩住了。
在接下来的4个小时里,照相机每隔30秒钟拍下一张巨型乌贼试图逃脱的照片。尽管这只乌贼拼命挣扎,但始终无法将自己的触须从钩子上挣脱,最后只好采取“壮士断腕”的手段,将一截触须拉断在钩子上,然后忍痛逃之夭夭。
乌贼在挣扎时断落的触须大约长5.5米,研究者据此推断出它的整体长度。如果这只触须不是从根部断落的,那么它的体长可能更大。目前已知最长的巨型乌贼可达18米(从头顶到触须的前端)。
抹香鲸与巨型乌贼上演“生死追击”
由于人们所能采集到的巨型乌贼标本通常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所以很久以来,人们都无法对其真面目进行描述,直到一支日本科考队在抹香鲸的后面紧追不舍,才最终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抹香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庞大的猎食者之一,通常身长可近18米,体重可达57吨。抹香鲸的猎食范围很广,包括各种鱼类、章鱼、普通乌贼和深海乌贼一直以来,由于抹香鲸常在海洋中层{海平面以下200~1000米的深海海域活动,人类对它们在深海中搜索、跟踪和捕获猎物的过程知之甚少,作家梅尔维尔在小说《自鲸记》中对抹香鲸的形象作了粗线条地勾勒:满口锋利的牙齿,栖息出没于世界各大洋中的庞然大物
这种体型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特别喜欢捕食乌贼,每年大约有1.1亿吨乌贼葬送在它们的口中这个数量与一年中全世界渔业捕捞乌贼总量大致相当。捕鲸者时常在抹香鲸的腹中看到残留的巨型乌贼的喙,他们还在捕获的抹香鲸的头部看见密布的伤痕,它们往往是抹香鲸在捕食巨型乌贼时被其触须上的吸盘或倒钩挂伤的,由此可以想象抹香鲸与巨型乌贼之间的生死追击场面 日本研究人员从中受到启发,希望通过对抹香鲸的追8宗来探寻巨型乌贼的行踪
近年来,日本科考队对抹香鲸和巨型乌贼进行追踪,他们成功地进入深海乌贼的栖息地,并借助远程水下摄像机拍摄到巨型乌贼的照片,最终解开了许多未解之谜,研究证明,原本以为数量稀少的巨型乌贼,其实在深海水域随处可见,而聪明的抹香鲸则懂得选择在巨型乌贼品不堪重击的时候对它们进行猎杀
研究者观察到,无论是抹香鲸还是巨型乌贼,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主要在水下180~400米的深海区域活动,但一到晚上,两者的情况就 大不一样了。夜晚,巨型乌贼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水下180米以上的海域觅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会有不少的小鱼浮上水面,是最佳的捕食时间。乌贼通常会一直待到第二天天亮时才重新返回深海抹香鲸则更喜欢终日都在深海海域活动,因为深海海域有大量乌贼,完全可以满足它们对美食的需求,它们并不需要为生存而沉沉浮浮
研究者还注意到,在捕食时,巨型乌贼总是习惯于快速地往返于深海和海面之间研究者估计,乌贼之所以这样做,一万面可能是尽量缩减在水温较高的海水中浸泡的时间,以免造成自身体能的过度消耗,另一万面则可能是为了缩短自身暴露在氧气浓度较高的近海面水域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巨型乌贼在享受饕餮盛宴的同时,其实也最容易成为抹香鲸的口中之食假若体力过度消耗,巨型乌贼便极可能在重返深海的途中进到抹香鲸的无情猎杀,此外,如若长时间在浅海水域活动,它们一旦返回深海就可能因氧气浓度骤降而变得反应迟缓 多种因素促使巨型乌贼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最终形成了快速往返的特殊习性。
抹香鲸究竟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猫捕巨型乌贼呢?研究者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有人猜测,抹香鲸可能像大多数捕猎者那样,悄无声息地跟在乌贼的身后,趁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也可能利用了它们独有的深海超声波
现阶段能够确定的是,抹香鲸能够在深海找到足够多的食物,有数据显示,抹香鲸每天仅在方圆100公里左右的海域游动觅食,由此可以推断,深海中一定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深海乌贼,完全能够满足抹香鲸的食物需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深海渔业的快速发展,海洋里的各种生物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种不利的大环境下,巨型乌贼的大量存在表明,深海生态系统尚未遭受巨大冲击这个消息让人感到些许欣慰。
腕足发光诱捕深海猎物
巨型乌贼长着一对大的眼睛,堪称“动物世界里眼睛最大的动物”。通常情况下,生活在深海中的各种动物的眼睛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动物都要大一些。科学家认为,深海发光动物可以借助光亮信号进行交流或吸引异性。巨型乌贼的大眼睛说明,它们可能懂得如何利用另类光源如其他动物身上的生物荧光捕食。那么,它们自身会不会发光呢?
2007年2月,在西北太平洋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日本研究人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穿成串的小乌贼做诱饵,引来一只黄褐色的巨型乌贼。这只身长约7米的乌贼仿佛是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角色,被鱼线缠绕,困在水下900多米处。后来,人们将它打捞上来,但它很快便死去。
从外观上看,这只巨型乌贼与人们见过的其他深海乌贼很不一样,没有专门进食的长触须,两只腕足(乌贼通常有10只触须,其中两只较长且较灵活,也被称为腕足)的前端看起来像吸管,外侧附着倒钩。最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这只乌贼的腕足前端有如柠檬般大小的发光器,可以发出耀眼的闪光。通过分析影像资料发现,这只乌贼在远远看到猎物后就开始发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的,一次大约持续1.5秒钟,然后以高达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向猎物发起攻击。考虑到深海的超高水压,这一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这段影像资料还记录了这只乌贼在非捕猎状态下使用荧光信号的情景。研究者推测,它有可能用某种暗号与同类进行交流。比如,一次持续2秒以上的光亮可能用来传达“靠近不明物体”的信息,一次持续8秒以上且伴随若干次短促闪烁的光亮则可能传达寻觅伴侣或正在进行交配的信息。
这次发现证明,巨型乌贼是目前已知所有发光物种中最大的。
电子追踪发现全新种类
渔民们经常在抹香鲸胃里发现巨型乌贼的喙,由此知道,巨型乌贼是抹香鲸最喜爱的食物之一。近年来,科学家运用电子跟踪系统对墨西哥境内的太平洋沿岸的抹香鲸和巨型乌贼进行全程追踪。
2007年,科学家运用深海探测设备在墨西哥湾海域开展科考活动,这可能是人类首次对深海动物的猎捕过程进行即时追踪,结果发现了一只全新种类的巨型乌贼。
这只巨型乌贼十分特别,它的10只触须的长度完全相同,像自行车车轮的轮辐一样从头部向四周散开。更奇怪的是,在它的两只腕足上还长有类似肘关节的附属组织,可以使腕足远端大幅弯折。科学家把这种外形怪异的物种命名为“大鳍乌贼”。这种乌贼或许是因为生活在极深(水下1940~4735米)的深海中,在浮向浅海的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猎食或变得支离破碎,所以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人类看到大鳍乌贼总共不过8次,拍摄到的相关资料最长也不过10分钟。
一再地与罕见的巨型乌贼相遇,这让科学家更加坚信:深海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全新物种,认识这些奇异的物种必将加深人类对海洋的了解。
巨型乌贼会摆上我们的餐桌吗
真的如传闻所说,巨型乌贼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吗?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它们一定会对人或船只等发起攻击,反倒是它们被人发现之后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这个问题令人担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渔民前往北冰洋海域捕捞巴塔哥尼亚多齿鱼,而这种鱼类恰巧也是巨型乌贼品喜爱的美食之一,巴塔哥尼亚多齿鱼十分肥美。最大的可以长到2米左右眼下,在北冰洋南部海域已经呈现出巴塔哥尼亚多齿鱼的数量因连到过度捕捞而下降的趋势。巴塔哥尼亚多齿鱼和巨型乌贼都是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类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情况还知之甚少。如何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科学家今后研究的重点。
值得庆幸的是,巨型乌贼不会像巴塔哥尼亚多齿鱼一样被摆上我们的海鲜餐桌,因为它们体内的氨水含量超高,其肉的味道跟地板清洁剂差不多。有谁会视它们为美食呢?
“巨无霸”乌贼
其实,巨型乌贼并非乌贼家族中唯一的大型乌贼。
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一种体型巨大的乌贼,人们称之为“巨无霸”乌贼“巨无霸”乌贼长着一对硕大的前凸的眼睛,全身布满长钉一样的触须,它的头顶(即所有触须集合部)的围度至少跟大卡车的轮胎相当。“巨无霸”乌贼是乌贼家族里块头最大且最可怕的成员。据说最大的个体比鲸还长。虽然成年巨型乌贼的体长也有达到12米的,但其体重却无法与“巨无霸”乌贼相比,在相同长度下,后者的体重比前者大约要重150千克。“巨无霸”乌贼能够潜入近2000米深海。是一种行动迅捷且极具攻击力的猎捕者。“巨无霸”乌贼被人称为“海洋世界里最可怕的捕猎者”和“人们最不愿在水中遇到的生物”、不过。一直以来,没有人见过“巨无霸”乌贼活着的个体。
2007年2月,一支新西兰捕鱼船队前往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岛附近捕捞多齿鱼,在返程途中,在新西兰以南的南极罗斯海水域。船队与一只体型巨大的乌贼不期而遇,后经证实,它就是人们传说已久的“巨无霸”乌贼一 这是人们迄今所见最大的乌贼,大约重500千克。体长12米。无论是超大的体型,还是锋利的喙和倒钩,都称得上是乌贼家族中的“巨无霸”一人们发现它时,它正在“偷食”挂在鱼钩上的巴塔哥尼亚多齿鱼,船员们颇费一番周折,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庞然大物拽上了船。
乌贼独特的身体结构
触须:乌贼有两根长长的触须,可以用来捕获猎物,而另外的八只触手则用来抓牢猎物 当鱼虾等食物游近时,乌贼会改变皮肤的颜色,同时舞动触手,对猎物展示它神奇的催眠术,引诱猎物进入触手可及的范围内,然后出其不意地抓住猎物乌贼的触手还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有敌情出现时,乌贼将水吸进触手的外套胜内,使之舒展开来,身体体积倍增,以此来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强大。
喙:乌贼的喙看起来和鹦鹉的喙十分相似。但通常人们看不到,因为它被深深地隐藏在乌贼八只触手的根部 乌贼的喙可以用来帮助制服猎物和抗拒其他捕食动物。不同种类的乌贼的喙不尽相同,科学家可以通过乌贼的喙来确定在某一海域里生活若哪些种类的乌贼。
大脑:乌贼的大脑与身体之比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甚至超过章鱼乌贼的大脑可以处理来自各种感官的信息,包括视觉和味觉器官,甚至还有对“声音”的感觉(不过是以压力波的形式)根据科学家对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乌贼可以利用视觉线索走出迷宫,它的智力可与章鱼和鸽子相媲美。
骨:乌贼骨是乌贼身体内部的多孔的甲壳,具有帮助控制浮力的作用,与鱼类的鱼鳔的作用相仿 不同的是,鱼鳔可以随着潜水深度的变化扩张或收缩 乌贼骨的前部腔室里充满空气,后部脏室里则充盈着海水,乌贼靠改变骨腔室内水和空气的量来控制潜水深度。乌贼骨富含钙,宠物店里常将乌贼骨粉作为鸟类的营养补充物出售。
眼睛:虽然乌贼天生色盲,但却拥有动物王国中高度进化的眼睛 当乌贼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外面世界时,它与众不同的“W”形瞳孔清晰可见,乌贼的眼睛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也能视物,还能探测到偏振光,从而大大提高了它对光线的感知能力按身体的比例来说,乌贼的眼睛是很大的,它的“W”形瞳孔还可帮助它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强度。
外套腔:乌贼的外套腔是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对于乌贼的运动能力来说,具有多种功用的外套腔是相当重要的身体结构,可使乌贼具备喷气推进式的运动方式,为了迅速逃离捕食动物,乌贼先将水吸进外套腔,然后强有力的外套腔肌肉一使劲,就将水以极大的力量喷射出去,从而使乌贼获得向相反方向快速逃窜的助力,水从一个可移动的漏斗状身体部件中喷射出来,这个“漏斗”能够控制喷射的角度外套腔还能协助呼吸,将水带进乌贼的鳃中,使血液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鳍:乌贼通常是依靠特殊的鳍来支持基本的运动,并维持恒定的速度 由于乌贼的波浪形的鳍没有硬骨和软骨的支撑,所以游动起来比其他鱼类更为灵活鳍可以让乌贼向任何方向移动,向后,向前。甚至是绕囤,当体型较小的雄性乌贼假扮成雌性,偷偷地游过较大的雄性乌贼身边以囤接近雌性乌贼时,更是将鳍灵活的运动和定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鳃:乌贼有一对橘黄色的鳃,从海水中吸入氯气送入血液循环系统乌贼有三个心脏,两个心脏将血液泵送到鳃里,另一个心脏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乌贼的血液里含有血蓝蛋白,因此乌贼的血是青绿色的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是包括乌贼、章鱼和鱿鱼在内的头足类动物所特有的血蓝蛋白的作用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而哺乳动物则是用含铁的血红蛋白来做这件事情。
墨蠢:乌贼外套腔里清晰可见有一个深色的墨蠢像它的近亲章鱼和鱿鱼一样,乌贼也拥有一个墨蠢,这是它在遇到捕食动物时的最后的逃命招术、乌贼在感知到危险的时候,可使用睾襄喷射出墨汁,并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快速逃离乌贼的墨汁里含有多巴胺和左旋多巴,对于那些以气味来捕食的捕食动物,还可起到暂时麻痹其嗅觉的作用
侧线孔系:乌贼不具备听力,但它却能依靠其发达的侧线孔系来感知海水中的低频震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发现乌贼的侧线孔系是由成千上万个叫做“毛细胞”的感觉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对75-100赫兹的低频噪声特别敏感。一项生理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侧线孔系健全的乌贼可以捕捉到其周围50°。的猎物,而侧线孔系不健全的乌贼则只能捕捉到30°。的猎物 侧线孔系还能让乌贼及时发现虎视耽耽的捕食动物,起到防御敌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