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仍应成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仍应成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
  华连山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存有偏见:一是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怕打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以为,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教学评价多元化这一要求,也违背了教育教学评价因材施评的要求,这样做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现就如何走出这一误区,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彻底消除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的偏见
  部分教师认为要使教育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就得用一些具有“表扬”性质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及其他活动的热情,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或是其他活动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对与错、得与失,教师总是以“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勇敢”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来表扬学生,见到的总是师生热烈鼓掌。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表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溺爱,容易使学生滋生盲目乐观的思想,失去帮助其客观认识自我的价值、意义和克服脆弱心理的机会。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习惯于教师的表扬,以至于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一旦遭遇挫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显得十分脆弱,没了主张,失去前进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厌学、逃避、自残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其实,“批评”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字经》里有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平常里人们所说的“良药苦口益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含有这种意思。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该批评时应批评,不能忌讳,更不能包庇与袒护。
  
  二、重新确认“批评”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地位
  “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根深蒂固。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以来,它就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使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延伸。其实,“批评”不光存在于我们教育界,它还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一些仁人志士、国家栋梁之材,对自己儿时被教师批评教育。深有感触。记忆犹新,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教师当年的批评教育,就不可能改变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批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受批评者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而达到不断发展。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此可见,“批评”在他们身上实施显得多么的重要。
  
  三、注重讲究“批评”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艺术性
  当“批评”插上艺术的翅膀时,“批评”才具有生长的土壤和生存空间,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首先,教师的批评应是善意的,它决不同于讽刺、挖苦学生。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征,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认可与接受教师的批评。第三,教师对学生提出批评的同时,还应饱含殷切的希望,使学生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
  总之,科学地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不仅不会伤害学生,反而会成为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一种动力。“批评”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固然少不了表扬,但也离不开批评,因此“批评”仍应成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不知同仁们是否支持、认同笔者的看法?
  
  巧妙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杜林贵
  
  现代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作为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只靠课文“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交际训练,其训练的力度、强度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除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外,巧妙地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口语交际内容,进行交际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填补空白,融入口语交际
  书画作品有“计白当黑”之说,文章也不例外。为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常常不把话说透说穿,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以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这样可以刺激读者去思考、去想像、去品味。教学时,巧妙地在文章空白处设计口语交际练习,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想像和表达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在所回忆的第一个小故事“谈水浒”中,伯父委婉而巧妙地批评了我“囫囵吞枣”的读书习惯。小故事的末尾作者告诉我们:临别时,伯父送了我《表》和《小约翰》两本书。伯父送书给我的情景描写作者惜墨如金,一带而过。显然,这里面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品出文章情感后,放飞想像的翅膀,自由寻找交际伙伴,让学生将伯父与“我”之间的对话以口语交际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如下对话:
  “鲁迅”:(微笑着)小晔,这两本书是我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很适合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阅读。希望你改掉看书不专心的习惯,好好学习,将来好改造这黑暗的旧社会!来,给你。(递书)
  “周晔”:(含着热泪,感激地接过书)大伯,谢谢您,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好好学习,再也不会像读《水浒传》那样囫囵吞枣地看书了。以后您到我家的时候,再来考考我吧! “鲁迅”:(满意地)好的,小晔,再见! “周晔”:(挥手)再见!大伯,我会好好保存这两本书的。
  
  二、延伸情节,契入口语交际
  延伸情节就是在原文末段的基础上,创设适当情境,设置交际话题,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以深入领悟文章之理、文耄之情。这样的交际训练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文章之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自探自悟,没有理性的分析和杲板的说教,能激发儿童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桃花心木》一文,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快要结束的时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Payt A Listen read andsay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词组on Chfistrnas Day Chrristmas tree somany presents  2 能听听懂、会说、会读句型及日常交际用语:Thi8 one is from Grandpa Open itfor me please Who is it/are they from?It’s/T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笔者结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谈谈探究性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加强估算,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    估算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事物作出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开始,教师出示一块学生常见的鹅卵石,问:你能估计出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添画和拼贴的方法表现新年小精灵的形象。  2. 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感受想象与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墨迹演示纸、塑料眼睛、不同墨迹的纸(藏在场地四周)、黑色笔、纸条、不同形状的卡片、胶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带有墨迹的演示纸,激发游戏兴趣  师:这张纸上藏着一个新年小精灵,看看它是谁?它的头在哪里?哪里是眼睛?  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幼儿思考的
欣赏绘本《老鼠娶新娘》  1.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用画笔表现故事内容。  2. 学会用平面、简括、夸张、拟人化的方法画出故事中的人物。  3. 通过视听讲结合,发展幼儿的连贯讲述能力。  工具材料  黄色卡纸、记号笔、水彩笔、水粉、刷子、油画棒、彩砂纸。  大班:水彩笔 淡彩画《老鼠嫁女》  1. 观察小老鼠和故事人物的特点,小老鼠水滴形状的头、老鼠动态要有变化。  2.
蝴蝶与花
期刊
解一鸣,来自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路幼儿园,幼儿园一级教师,从事幼教工作25年。她先后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江阴市科研先进个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尤其在幼儿园美术教学、环境创设等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多次指导幼儿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作品展览并获奖。她作为核心成员多次参与幼儿园美术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海 孙昌鸿(3岁)  孩子的
活动目标  1. 能画出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并大胆地画出四肢和脖子的不同动态舞姿。  2. 能按自己的意愿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丰富画面进行创作。  3. 乐于大胆尝试,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树林》喷画为背景的画纸人手一张。  2. 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PPT。  3. 记号笔,炫彩棒,QQ泥,纽扣,树叶,各种废色纸,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出示长
卷纸也称衍纸,发源于十八世紀英国,是纸艺的一种形式。卷纸工艺通过卷曲、弯曲、捏压等技能而形成原始设计形象,因为它具有简单易操作、变化多样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欢。卷纸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运用一条彩纸和一双小手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还能促使幼儿在卷纸中发现美的元素,在创作中体验美的联想,在分享中感受美的愉悦。  一、 “卷”入主题——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先不要急于
在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教与不教”“如何教”一直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1904年的“癸卯学制”到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试行)》,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的嬗变影响和制约着幼儿美术教育实践过程。幼儿美术教学方法经历了从单纯临摹范画到写生法、命题作画法多种方法相融合的转向。受中国古代绘画方法的影响,教师示范——学生临摹——教师评价的模式一直广泛运用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到了近现代,人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在众多的载体中,绘本以其图像简约直观、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欢。从美术角度来说,绘本中的图画具有美术表现语言丰富多变,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色彩运用大胆协调等特点。其中蕴含点的舞蹈、线的律动、面的张力、色彩的渲染,能给正处于读图阶段的幼儿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