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秋祺,是一茶一坐旗下逸茶雅集品牌的总舵主,无论谢秋祺之于逸茶雅集,还是逸茶雅集之于谢秋祺,都仿佛是二元的世界,不分彼此。这位一手开创“逸茶雅集”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的人物,是茶行业不可不提的茶文化推广者。
我们准时准点,到达了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茶一坐公司的总部。上海漕河泾地区汇集了众多的台湾企业,而一茶一坐就是其中的翘楚。创始于2001年的一茶一坐,今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旗下100家餐厅的百店同庆,而其所属的“逸茶雅集”,也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
一身黑色西装,无框眼镜,语气温婉,面容儒雅,这是谢秋祺给人的第一印象。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思维缜密,说话条理清晰,给他做采访,更像是我们在听一场讲座,是关于中国茶的讲座,更是一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宣讲会,怪不得媒体都称谢秋祺为“茶博士”。他喜欢讲故事,并且一边讲一边会问你问题,使你一不小心就被带入他的茶叶世界,并跟着他的思维不停打转。
其实在此之前,谢秋祺曾做过企业管理、品牌策划、企业咨询师甚至创过业,做过各种项目的管理,可直到他创办了“逸茶雅集”这个品牌,才感觉到人生的精彩,并笑称自己从此每天只做四件事:喝茶聊天、交朋友、做生意、到处游走。
谢秋祺从一个从来都不喝茶的人,到现在成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推广者,中间的过程不长,才四年而已,但四年时间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创办独立品牌
2007年的一天,还在台湾百货业做项目策划的谢秋祺,突然接到了旧日同事、当时已是一茶一坐创始人之一林盛智的一个电话:“你愿不愿意来跟一茶一坐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牌?”
当时谢秋祺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所以这邀约使他犹豫良久:“你想,我本来是做百货行业的,连茶都不喝的人,竟然要去做茶叶品牌,实在有些冒险。”但最终,谢秋祺看到了一茶一坐有关茶世界的宏伟构想,就从台湾来到了上海。
其实,一茶一坐在创立之初就已设有茶人生活事业部,公司自创立初期起定位就很明确—是一家在茶盅与餐桌边,不断上演生命故事的餐厅。茶是一茶一坐真正的灵魂,而它的主流消费群为25~35岁的年轻白领,如何让这些年轻人爱上喝茶,就成为一茶一坐筹备“逸茶雅集”品牌的初衷。
说实话,茶叶本身的良莠不齐和整个茶叶市场的混乱,导致中国没有真正叫得响的茶品牌。在参加完拉斯维加斯世界茶叶展后,谢秋祺对自主茶品牌建设深有感触:“最好的茶都在中国,但好多都单纯地在为国外的茶品牌打工,卖原料给他们。中国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因此成立一家国际性的茶叶品牌,成为我们的使命。”
谢秋祺在茶叶研发中,首先想到了为品牌的名字做足噱头,为了使整个品牌文化体系更雅致,他想到了双品牌的方式。“逸茶雅集”是对优雅茶文化的深刻演化,并且与“一茶一坐”谐音,整体搭配体现出这个品牌的文化内涵;而英文商标“EASTCHA”看似中文味道浓郁,其实正是谢秋祺的一种坚持:这个品牌沿用中式发音“CHA”,显得足够东方,并且与“逸茶雅集”的构思不谋而合。
逸茶雅集的故事
对谢秋祺而言,逸茶雅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从着手开创这个品牌,到最终完成品牌塑造和营销开展,他越来越投入其中,并且乐此不疲。曾几何时,当逸茶雅集还在酝酿阶段的时候,谢秋祺就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所有人都离开也浑然不觉,而那时早已夜深。“开始创办这个品牌时是最艰难的,还好我现在已经挺过来了,也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
谢秋祺用云淡风轻的几句话,跳过了一段艰辛历程,他将我们的注意力带回眼前:“喏,现在这个包装刚刚获得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展览会的金奖。”说着,他一边抽出一个茶叶盒,一边迅速打开茶叶包并放在玻璃杯中旋转,之后拿起来让我闻这款“桂花绿茶”的余味。我吸一口气,感觉神清气爽。
不过,一茶一坐的主流消费群既然是逸茶雅集要集中服务的对象,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连基本的茶知识都很少,如何能做到分享好茶、品鉴好茶?
这些问题成为谢秋祺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化繁为简的魔力
其实作为独立策划人,谢秋祺对茶有自己的理解。年轻时他一度只喝咖啡,并跟所有不喝茶的年轻人持同一观点:喝茶是老人才做的事。但后来通过实际的工作,他明白了为何年轻人会有这种想法: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不方便。现在生活节奏快,导致年轻人喝茶也要图方便,尽管有些国外品牌的简易茶包并不好喝,大都是碎茶,茶叶口感也差,但依旧因其便利热销。反观国内的优质茶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他决定,将解决年轻人喝茶的不方便,作为第一道突破口。
谢秋祺习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当他把茶叶分为绿、红、青、紫四种可简单辨识的颜色,再以“喝好茶、简单泡”的醒目标语表达诉求时,逸茶雅集便在年轻人中成为时尚茶文化的代名词。
在谢秋祺的办公桌边,摆满了各式茶具和茶杯。他聊天时随手便将身边的水烧开,然后动作娴熟地从左边的茶盒取出一包绿茶,将茶叶包打开,随即根据水温进行现场冲泡,然后又立刻将冲泡的茶包取出,放入另外的茶杯,让我们现场品闻。当然他在做这系列动作期间,从来都没停止过聊天。
逸茶雅集品牌的运营,完全凸显了谢秋祺在营销策划方面的专长。他最擅长的便是用极诗化的语言来解释他们所创造的茶叶的“真善美”。比如红色迷恋:当透着淡淡果香的紫色茶包被放进玻璃杯的瞬间,那心形茶包立刻便散出浪漫的紫红色,“这款就是专门为恋人设计的,你看这心形的茶包和慢慢浸出的紫色,不正是浪漫的代名词吗?”
这时候,你千万别把眼前的谢秋祺当成什么经营者、商人,他完全是个“会说故事的文化策划者”,能将每款茶都讲得头头是道,甚至滴水不漏,让你一不留神就中圈套:“那好吧,我来尝尝这一款。”
“有人说茶叶是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水里。那么,以绿茶举例,它是用一青二叶的芽茶制作,经水泡制之后像不像鸟在飞?自不自在?在逸茶雅集的文化理念里,喝绿茶就如同林中飞鸟一般自在。”谢秋祺微微一笑,流露出营销大师的气质。
茶文化营销攻略
当然了,这些手段,无疑都是谢秋祺最拿手的文化营销的一部分,他之前就是百货行业鼎鼎大名的策划大师,如今只是将手法巧妙一转,换到了茶行业而已。
如今的逸茶雅集,经常和文化界的名人进行跨界合作推出各类型的商业活动,比如在逸茶雅集买茶叶,就能得到歌手萨顶顶的新专辑;而最近作家吕玫出版的《回甘》,则是第三次与一茶一坐合作。作为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吕玫十分热衷茶道,近年来,她一口气写下了《茶之恋》、《东方美人》、《八十八夜》等多部茶恋小说,其中《茶之恋》曾因日销1200册而获得2007年中国杰出营销奖。
这些小说都将其故事背景嵌入了一茶一坐,并且主人公都爱喝茶,茶叶则来自逸茶雅集。谢秋祺指着眼前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说:“我们做的是感动营销、文化营销,让文艺作品拴住消费者的心,就能让他长期光顾一茶一坐,品尝逸茶雅集的茶,成为忠实顾客。我们用植入式营销的方式,把虚拟的小说世界和一茶一坐的真实体验结合起来,是要创造将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品牌,而不仅仅出一个浪漫的CD或小说。”
“俭清和静”气质如茶
在几年的斗转星移中,谢秋祺对茶的解读和认识越来越加深,而跟茶的这段缘分,又让他有幸和世界级的茶专家有了交往。在谢秋祺的办公室内,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幅写着“逸茶雅集”的字画了,落款处的署名是张天福。这幅字得来不易。
那是200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谢秋祺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中国茶学泰斗张天福。当时,他到福建考察,因为当天天气不理想,其他同事都相继回去,只有谢秋祺一个人留在福建。他本来并未想到能见张老,没想到机缘巧合,就在留下来的当天,一个朋友打来了电话:“走,带你去拜见一个人。”
谢秋祺没想到,自己要拜见的这位专家正是张天福,而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之所以能见到张老,是因为当天排队等候约见的人突然爽约。要知道一般人想和张老见一面,算上预约时间怎么也要半年。谢秋祺那天运气极佳,不但见到了张老本人,更得到了老人家的墨宝—他为逸茶雅集题的字,要知道,张老淡泊名利,从来不随便赐字给哪家企业,他为逸茶雅集题字,完全是被谢秋祺对茶的满腔真诚所打动。
从那时起,谢秋祺白色办公室的墙面上,便挂起了遒劲有力的“逸茶雅集”四个字,它既像一种鼓励,又像是种鞭策,促使谢秋祺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敢稍事懈怠。与茶打交道的几年里,他逐渐拥有一种清淡素雅的气质,跟张天福所提倡的“俭清和静”之道颇为相似。而在谢秋祺的心中,他一直深深敬佩着张老—老人从青年时代,便不曾须臾离茶,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如今虽已百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敏、思维清晰、精神矍铄。
正因为“俭清和静”的态度,使谢秋祺最为钟爱白牡丹。因为白牡丹茶的叶子呈现出自然的白毫,抽针后称为白毫银针,为自然干燥而成。它不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单纯如一,但内质却很丰富,呈现多元的状态,这样的特质,也是谢秋祺做人的态度:真心待人、真诚处事、真情立身。
我们准时准点,到达了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茶一坐公司的总部。上海漕河泾地区汇集了众多的台湾企业,而一茶一坐就是其中的翘楚。创始于2001年的一茶一坐,今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旗下100家餐厅的百店同庆,而其所属的“逸茶雅集”,也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
一身黑色西装,无框眼镜,语气温婉,面容儒雅,这是谢秋祺给人的第一印象。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思维缜密,说话条理清晰,给他做采访,更像是我们在听一场讲座,是关于中国茶的讲座,更是一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宣讲会,怪不得媒体都称谢秋祺为“茶博士”。他喜欢讲故事,并且一边讲一边会问你问题,使你一不小心就被带入他的茶叶世界,并跟着他的思维不停打转。
其实在此之前,谢秋祺曾做过企业管理、品牌策划、企业咨询师甚至创过业,做过各种项目的管理,可直到他创办了“逸茶雅集”这个品牌,才感觉到人生的精彩,并笑称自己从此每天只做四件事:喝茶聊天、交朋友、做生意、到处游走。
谢秋祺从一个从来都不喝茶的人,到现在成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推广者,中间的过程不长,才四年而已,但四年时间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创办独立品牌
2007年的一天,还在台湾百货业做项目策划的谢秋祺,突然接到了旧日同事、当时已是一茶一坐创始人之一林盛智的一个电话:“你愿不愿意来跟一茶一坐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牌?”
当时谢秋祺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所以这邀约使他犹豫良久:“你想,我本来是做百货行业的,连茶都不喝的人,竟然要去做茶叶品牌,实在有些冒险。”但最终,谢秋祺看到了一茶一坐有关茶世界的宏伟构想,就从台湾来到了上海。
其实,一茶一坐在创立之初就已设有茶人生活事业部,公司自创立初期起定位就很明确—是一家在茶盅与餐桌边,不断上演生命故事的餐厅。茶是一茶一坐真正的灵魂,而它的主流消费群为25~35岁的年轻白领,如何让这些年轻人爱上喝茶,就成为一茶一坐筹备“逸茶雅集”品牌的初衷。
说实话,茶叶本身的良莠不齐和整个茶叶市场的混乱,导致中国没有真正叫得响的茶品牌。在参加完拉斯维加斯世界茶叶展后,谢秋祺对自主茶品牌建设深有感触:“最好的茶都在中国,但好多都单纯地在为国外的茶品牌打工,卖原料给他们。中国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因此成立一家国际性的茶叶品牌,成为我们的使命。”
谢秋祺在茶叶研发中,首先想到了为品牌的名字做足噱头,为了使整个品牌文化体系更雅致,他想到了双品牌的方式。“逸茶雅集”是对优雅茶文化的深刻演化,并且与“一茶一坐”谐音,整体搭配体现出这个品牌的文化内涵;而英文商标“EASTCHA”看似中文味道浓郁,其实正是谢秋祺的一种坚持:这个品牌沿用中式发音“CHA”,显得足够东方,并且与“逸茶雅集”的构思不谋而合。
逸茶雅集的故事
对谢秋祺而言,逸茶雅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从着手开创这个品牌,到最终完成品牌塑造和营销开展,他越来越投入其中,并且乐此不疲。曾几何时,当逸茶雅集还在酝酿阶段的时候,谢秋祺就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所有人都离开也浑然不觉,而那时早已夜深。“开始创办这个品牌时是最艰难的,还好我现在已经挺过来了,也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
谢秋祺用云淡风轻的几句话,跳过了一段艰辛历程,他将我们的注意力带回眼前:“喏,现在这个包装刚刚获得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展览会的金奖。”说着,他一边抽出一个茶叶盒,一边迅速打开茶叶包并放在玻璃杯中旋转,之后拿起来让我闻这款“桂花绿茶”的余味。我吸一口气,感觉神清气爽。
不过,一茶一坐的主流消费群既然是逸茶雅集要集中服务的对象,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连基本的茶知识都很少,如何能做到分享好茶、品鉴好茶?
这些问题成为谢秋祺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化繁为简的魔力
其实作为独立策划人,谢秋祺对茶有自己的理解。年轻时他一度只喝咖啡,并跟所有不喝茶的年轻人持同一观点:喝茶是老人才做的事。但后来通过实际的工作,他明白了为何年轻人会有这种想法: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不方便。现在生活节奏快,导致年轻人喝茶也要图方便,尽管有些国外品牌的简易茶包并不好喝,大都是碎茶,茶叶口感也差,但依旧因其便利热销。反观国内的优质茶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他决定,将解决年轻人喝茶的不方便,作为第一道突破口。
谢秋祺习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当他把茶叶分为绿、红、青、紫四种可简单辨识的颜色,再以“喝好茶、简单泡”的醒目标语表达诉求时,逸茶雅集便在年轻人中成为时尚茶文化的代名词。
在谢秋祺的办公桌边,摆满了各式茶具和茶杯。他聊天时随手便将身边的水烧开,然后动作娴熟地从左边的茶盒取出一包绿茶,将茶叶包打开,随即根据水温进行现场冲泡,然后又立刻将冲泡的茶包取出,放入另外的茶杯,让我们现场品闻。当然他在做这系列动作期间,从来都没停止过聊天。
逸茶雅集品牌的运营,完全凸显了谢秋祺在营销策划方面的专长。他最擅长的便是用极诗化的语言来解释他们所创造的茶叶的“真善美”。比如红色迷恋:当透着淡淡果香的紫色茶包被放进玻璃杯的瞬间,那心形茶包立刻便散出浪漫的紫红色,“这款就是专门为恋人设计的,你看这心形的茶包和慢慢浸出的紫色,不正是浪漫的代名词吗?”
这时候,你千万别把眼前的谢秋祺当成什么经营者、商人,他完全是个“会说故事的文化策划者”,能将每款茶都讲得头头是道,甚至滴水不漏,让你一不留神就中圈套:“那好吧,我来尝尝这一款。”
“有人说茶叶是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水里。那么,以绿茶举例,它是用一青二叶的芽茶制作,经水泡制之后像不像鸟在飞?自不自在?在逸茶雅集的文化理念里,喝绿茶就如同林中飞鸟一般自在。”谢秋祺微微一笑,流露出营销大师的气质。
茶文化营销攻略
当然了,这些手段,无疑都是谢秋祺最拿手的文化营销的一部分,他之前就是百货行业鼎鼎大名的策划大师,如今只是将手法巧妙一转,换到了茶行业而已。
如今的逸茶雅集,经常和文化界的名人进行跨界合作推出各类型的商业活动,比如在逸茶雅集买茶叶,就能得到歌手萨顶顶的新专辑;而最近作家吕玫出版的《回甘》,则是第三次与一茶一坐合作。作为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吕玫十分热衷茶道,近年来,她一口气写下了《茶之恋》、《东方美人》、《八十八夜》等多部茶恋小说,其中《茶之恋》曾因日销1200册而获得2007年中国杰出营销奖。
这些小说都将其故事背景嵌入了一茶一坐,并且主人公都爱喝茶,茶叶则来自逸茶雅集。谢秋祺指着眼前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说:“我们做的是感动营销、文化营销,让文艺作品拴住消费者的心,就能让他长期光顾一茶一坐,品尝逸茶雅集的茶,成为忠实顾客。我们用植入式营销的方式,把虚拟的小说世界和一茶一坐的真实体验结合起来,是要创造将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品牌,而不仅仅出一个浪漫的CD或小说。”
“俭清和静”气质如茶
在几年的斗转星移中,谢秋祺对茶的解读和认识越来越加深,而跟茶的这段缘分,又让他有幸和世界级的茶专家有了交往。在谢秋祺的办公室内,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幅写着“逸茶雅集”的字画了,落款处的署名是张天福。这幅字得来不易。
那是200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谢秋祺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中国茶学泰斗张天福。当时,他到福建考察,因为当天天气不理想,其他同事都相继回去,只有谢秋祺一个人留在福建。他本来并未想到能见张老,没想到机缘巧合,就在留下来的当天,一个朋友打来了电话:“走,带你去拜见一个人。”
谢秋祺没想到,自己要拜见的这位专家正是张天福,而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之所以能见到张老,是因为当天排队等候约见的人突然爽约。要知道一般人想和张老见一面,算上预约时间怎么也要半年。谢秋祺那天运气极佳,不但见到了张老本人,更得到了老人家的墨宝—他为逸茶雅集题的字,要知道,张老淡泊名利,从来不随便赐字给哪家企业,他为逸茶雅集题字,完全是被谢秋祺对茶的满腔真诚所打动。
从那时起,谢秋祺白色办公室的墙面上,便挂起了遒劲有力的“逸茶雅集”四个字,它既像一种鼓励,又像是种鞭策,促使谢秋祺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敢稍事懈怠。与茶打交道的几年里,他逐渐拥有一种清淡素雅的气质,跟张天福所提倡的“俭清和静”之道颇为相似。而在谢秋祺的心中,他一直深深敬佩着张老—老人从青年时代,便不曾须臾离茶,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如今虽已百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敏、思维清晰、精神矍铄。
正因为“俭清和静”的态度,使谢秋祺最为钟爱白牡丹。因为白牡丹茶的叶子呈现出自然的白毫,抽针后称为白毫银针,为自然干燥而成。它不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单纯如一,但内质却很丰富,呈现多元的状态,这样的特质,也是谢秋祺做人的态度:真心待人、真诚处事、真情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