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祺:茶人本色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秋祺,是一茶一坐旗下逸茶雅集品牌的总舵主,无论谢秋祺之于逸茶雅集,还是逸茶雅集之于谢秋祺,都仿佛是二元的世界,不分彼此。这位一手开创“逸茶雅集”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的人物,是茶行业不可不提的茶文化推广者。
  
  我们准时准点,到达了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一茶一坐公司的总部。上海漕河泾地区汇集了众多的台湾企业,而一茶一坐就是其中的翘楚。创始于2001年的一茶一坐,今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旗下100家餐厅的百店同庆,而其所属的“逸茶雅集”,也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
  一身黑色西装,无框眼镜,语气温婉,面容儒雅,这是谢秋祺给人的第一印象。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思维缜密,说话条理清晰,给他做采访,更像是我们在听一场讲座,是关于中国茶的讲座,更是一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宣讲会,怪不得媒体都称谢秋祺为“茶博士”。他喜欢讲故事,并且一边讲一边会问你问题,使你一不小心就被带入他的茶叶世界,并跟着他的思维不停打转。
  其实在此之前,谢秋祺曾做过企业管理、品牌策划、企业咨询师甚至创过业,做过各种项目的管理,可直到他创办了“逸茶雅集”这个品牌,才感觉到人生的精彩,并笑称自己从此每天只做四件事:喝茶聊天、交朋友、做生意、到处游走。
  谢秋祺从一个从来都不喝茶的人,到现在成为逸茶雅集茶文化的推广者,中间的过程不长,才四年而已,但四年时间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创办独立品牌
  2007年的一天,还在台湾百货业做项目策划的谢秋祺,突然接到了旧日同事、当时已是一茶一坐创始人之一林盛智的一个电话:“你愿不愿意来跟一茶一坐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牌?”
  当时谢秋祺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所以这邀约使他犹豫良久:“你想,我本来是做百货行业的,连茶都不喝的人,竟然要去做茶叶品牌,实在有些冒险。”但最终,谢秋祺看到了一茶一坐有关茶世界的宏伟构想,就从台湾来到了上海。
  其实,一茶一坐在创立之初就已设有茶人生活事业部,公司自创立初期起定位就很明确—是一家在茶盅与餐桌边,不断上演生命故事的餐厅。茶是一茶一坐真正的灵魂,而它的主流消费群为25~35岁的年轻白领,如何让这些年轻人爱上喝茶,就成为一茶一坐筹备“逸茶雅集”品牌的初衷。
  说实话,茶叶本身的良莠不齐和整个茶叶市场的混乱,导致中国没有真正叫得响的茶品牌。在参加完拉斯维加斯世界茶叶展后,谢秋祺对自主茶品牌建设深有感触:“最好的茶都在中国,但好多都单纯地在为国外的茶品牌打工,卖原料给他们。中国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因此成立一家国际性的茶叶品牌,成为我们的使命。”
  谢秋祺在茶叶研发中,首先想到了为品牌的名字做足噱头,为了使整个品牌文化体系更雅致,他想到了双品牌的方式。“逸茶雅集”是对优雅茶文化的深刻演化,并且与“一茶一坐”谐音,整体搭配体现出这个品牌的文化内涵;而英文商标“EASTCHA”看似中文味道浓郁,其实正是谢秋祺的一种坚持:这个品牌沿用中式发音“CHA”,显得足够东方,并且与“逸茶雅集”的构思不谋而合。
  逸茶雅集的故事
  对谢秋祺而言,逸茶雅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从着手开创这个品牌,到最终完成品牌塑造和营销开展,他越来越投入其中,并且乐此不疲。曾几何时,当逸茶雅集还在酝酿阶段的时候,谢秋祺就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所有人都离开也浑然不觉,而那时早已夜深。“开始创办这个品牌时是最艰难的,还好我现在已经挺过来了,也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
  谢秋祺用云淡风轻的几句话,跳过了一段艰辛历程,他将我们的注意力带回眼前:“喏,现在这个包装刚刚获得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展览会的金奖。”说着,他一边抽出一个茶叶盒,一边迅速打开茶叶包并放在玻璃杯中旋转,之后拿起来让我闻这款“桂花绿茶”的余味。我吸一口气,感觉神清气爽。
  不过,一茶一坐的主流消费群既然是逸茶雅集要集中服务的对象,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连基本的茶知识都很少,如何能做到分享好茶、品鉴好茶?
  这些问题成为谢秋祺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化繁为简的魔力
  其实作为独立策划人,谢秋祺对茶有自己的理解。年轻时他一度只喝咖啡,并跟所有不喝茶的年轻人持同一观点:喝茶是老人才做的事。但后来通过实际的工作,他明白了为何年轻人会有这种想法: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不方便。现在生活节奏快,导致年轻人喝茶也要图方便,尽管有些国外品牌的简易茶包并不好喝,大都是碎茶,茶叶口感也差,但依旧因其便利热销。反观国内的优质茶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他决定,将解决年轻人喝茶的不方便,作为第一道突破口。
  谢秋祺习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当他把茶叶分为绿、红、青、紫四种可简单辨识的颜色,再以“喝好茶、简单泡”的醒目标语表达诉求时,逸茶雅集便在年轻人中成为时尚茶文化的代名词。
  在谢秋祺的办公桌边,摆满了各式茶具和茶杯。他聊天时随手便将身边的水烧开,然后动作娴熟地从左边的茶盒取出一包绿茶,将茶叶包打开,随即根据水温进行现场冲泡,然后又立刻将冲泡的茶包取出,放入另外的茶杯,让我们现场品闻。当然他在做这系列动作期间,从来都没停止过聊天。
  逸茶雅集品牌的运营,完全凸显了谢秋祺在营销策划方面的专长。他最擅长的便是用极诗化的语言来解释他们所创造的茶叶的“真善美”。比如红色迷恋:当透着淡淡果香的紫色茶包被放进玻璃杯的瞬间,那心形茶包立刻便散出浪漫的紫红色,“这款就是专门为恋人设计的,你看这心形的茶包和慢慢浸出的紫色,不正是浪漫的代名词吗?”
  这时候,你千万别把眼前的谢秋祺当成什么经营者、商人,他完全是个“会说故事的文化策划者”,能将每款茶都讲得头头是道,甚至滴水不漏,让你一不留神就中圈套:“那好吧,我来尝尝这一款。”
  “有人说茶叶是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水里。那么,以绿茶举例,它是用一青二叶的芽茶制作,经水泡制之后像不像鸟在飞?自不自在?在逸茶雅集的文化理念里,喝绿茶就如同林中飞鸟一般自在。”谢秋祺微微一笑,流露出营销大师的气质。
  茶文化营销攻略
  当然了,这些手段,无疑都是谢秋祺最拿手的文化营销的一部分,他之前就是百货行业鼎鼎大名的策划大师,如今只是将手法巧妙一转,换到了茶行业而已。
  如今的逸茶雅集,经常和文化界的名人进行跨界合作推出各类型的商业活动,比如在逸茶雅集买茶叶,就能得到歌手萨顶顶的新专辑;而最近作家吕玫出版的《回甘》,则是第三次与一茶一坐合作。作为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吕玫十分热衷茶道,近年来,她一口气写下了《茶之恋》、《东方美人》、《八十八夜》等多部茶恋小说,其中《茶之恋》曾因日销1200册而获得2007年中国杰出营销奖。
  这些小说都将其故事背景嵌入了一茶一坐,并且主人公都爱喝茶,茶叶则来自逸茶雅集。谢秋祺指着眼前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说:“我们做的是感动营销、文化营销,让文艺作品拴住消费者的心,就能让他长期光顾一茶一坐,品尝逸茶雅集的茶,成为忠实顾客。我们用植入式营销的方式,把虚拟的小说世界和一茶一坐的真实体验结合起来,是要创造将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品牌,而不仅仅出一个浪漫的CD或小说。”
  “俭清和静”气质如茶
  在几年的斗转星移中,谢秋祺对茶的解读和认识越来越加深,而跟茶的这段缘分,又让他有幸和世界级的茶专家有了交往。在谢秋祺的办公室内,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幅写着“逸茶雅集”的字画了,落款处的署名是张天福。这幅字得来不易。
  那是200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谢秋祺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中国茶学泰斗张天福。当时,他到福建考察,因为当天天气不理想,其他同事都相继回去,只有谢秋祺一个人留在福建。他本来并未想到能见张老,没想到机缘巧合,就在留下来的当天,一个朋友打来了电话:“走,带你去拜见一个人。”
  谢秋祺没想到,自己要拜见的这位专家正是张天福,而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之所以能见到张老,是因为当天排队等候约见的人突然爽约。要知道一般人想和张老见一面,算上预约时间怎么也要半年。谢秋祺那天运气极佳,不但见到了张老本人,更得到了老人家的墨宝—他为逸茶雅集题的字,要知道,张老淡泊名利,从来不随便赐字给哪家企业,他为逸茶雅集题字,完全是被谢秋祺对茶的满腔真诚所打动。
  从那时起,谢秋祺白色办公室的墙面上,便挂起了遒劲有力的“逸茶雅集”四个字,它既像一种鼓励,又像是种鞭策,促使谢秋祺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敢稍事懈怠。与茶打交道的几年里,他逐渐拥有一种清淡素雅的气质,跟张天福所提倡的“俭清和静”之道颇为相似。而在谢秋祺的心中,他一直深深敬佩着张老—老人从青年时代,便不曾须臾离茶,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如今虽已百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敏、思维清晰、精神矍铄。
  正因为“俭清和静”的态度,使谢秋祺最为钟爱白牡丹。因为白牡丹茶的叶子呈现出自然的白毫,抽针后称为白毫银针,为自然干燥而成。它不经过任何人工修饰,单纯如一,但内质却很丰富,呈现多元的状态,这样的特质,也是谢秋祺做人的态度:真心待人、真诚处事、真情立身。
其他文献
2011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已日趋多元化。在高端红茶金骏眉的带动下,正山小种、宜红、川红、信阳红、遵义红、政和工夫等历史红茶名品纷纷重振旗鼓,红茶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跃进式的发展时期,“红茶热”已悄然兴起。  由于内销市场需求强劲,加之商家的热推,2011年国内红茶市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不平衡状态,除金骏眉外,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滇红、川红、祁红
期刊
12月31日,2011年的最后一天。  和2011年所有忙碌的早晨一样,不到8点半,北京马连道的大街已经车水马龙。车流从北边的湾子路口一直延伸到马连道茶城和格调茶城的交界路口,尽管行驶缓慢,但是所有经过这里的司机和行人都耐心地等待着红绿灯指示下的交替通行。路边一些店铺已经开门,隐约可见茶艺女子俏丽的身影穿梭其中。或者还可以看到一些装卸货物的车辆,三三两两的装卸工身穿厚厚的棉服,在冷风中口吐“白雾”
期刊
2010年3月份,福建知名品牌企业安溪铁观音集团正式宣布,张铁林、新民歌四小花旦之一的张燕助力安溪铁观音,成为“凤山”铁观音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随后不久,著名影星许晴也与八马茶业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八马的代言人。11月底,国际巨星李连杰重金签约福建大自然茶业。  2011年,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明星代言路。2011年8月6日,华祥苑在厦门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李冰冰为华祥苑2011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的形
期刊
尽管是品牌运作的高手,但联合利华在“京华茶叶”上还是栽了跟头。这种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昂贵的。    2007年6月,北京二商集团所属北京茶叶总公司宣布,“京华茶叶”品牌正式回归。“京华茶叶”,这个曾被联合利华公司收购的中国北方第一大茶叶品牌,在经历8年与洋品牌的婚姻之后,又回到了娘家。  此后,业界议论纷纷:有人批评,把积淀如此深厚的民族品牌出让到洋品牌旗下是多么不应该;有人盘算,“京华”品牌的两
期刊
2011年,对于许多茶企业而言,在维持传统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纷纷加快了产业链延伸的力度。  随着国内可利用的茶园总面积增长放缓,国内茶企的茶叶产量已经逐渐接近恒定。因此,茶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发展的新业务增长点,其中,横向拓宽产品线、纵向延伸产业链已成为业界的一大共识。  在茶产品开发方面,不少茶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经营传统的本地产茶叶。它们通过创新茶口味、推广保健茶、开发茶饮料、兼营茶配套商
期刊
对于国内广大茶商而言,2011年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恐怕非“茶博会”莫属。深圳茶博会、广州茶博会、北京茶博会、上海茶博会、重庆茶博会、义乌茶博会、西湖茶博会、南宁茶博会、贵州茶博会……无论是主要茶产地—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浙江、湖南等地,还是茶叶的传统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都有被冠以不同名目的茶博会。  比起其他行业,我国茶行业会展起步得相对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
期刊
3月19日,关于“蒙顶山茶”的一则精美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二套正式开播,川茶第一次组团在央视亮相。  3月21日,福建知名茶企九峰茗茶品牌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开播,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8月17日,福建正山茶业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正山茶业成为全国首家登陆央视的红茶企业。  在9月举行的央视2012节目资源推介会上,福建茶企成为今年的“新客”,正山堂、华祥苑、新坦洋……连福建茶业协会
期刊
2011年12月24日,70多位来自全国各主要产茶地政府茶业主管部门领导、茶专家、企业家、记者雅聚北京,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庆典暨文化强国茶道先行研讨会。  据介绍,为了加强茶产业内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提高茶业经济研究与管理水平,提高茶文化教育培训质量,加大茶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与茶文化宣传力度,中国社科院茶研中心特成立专家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李维民副
期刊
年终岁末,让大家和本刊一起猜想一下新的一年里,中国的茶产业该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又会何去何从?    01.出口型、原料型茶企向内销型、品牌化转向  其实,在2011年,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出现,而未来的一年里,这种趋势将愈演愈烈。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绿茶和红茶出口占世界前列。但是,随着近年国内茶市的热销,茶叶国内市场的售价高于出口价格,许多传统的出口型企业更加看好国内市场。  另外,许多传统的生
期刊
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从被烧造成型的那一刻起,紫砂壶便注定“一生”与茶结缘。一把紫砂壶如果不用来泡茶,那么它就像毫无生命力的“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爱茶者对于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但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紫砂泥也不例外。目前,随着紫砂泥越来越稀缺,要想选购一把令人满意的紫砂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