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犯罪远离城市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以改革开放的总体性、二元性特征逐渐演变出分化性、开放性、流动性的特征。伴随着这些新特征的出现和社会的变革及经济的转轨、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城市(含城镇)出现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18-25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给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突出,成为城市化管理的新课题。近期,笔者通过统计分析、走访调查及阅卷研究等方法,对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2010年以来审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案件进行调研,获取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2010年至2011年间,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共审结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总数32件50人,其中:盗窃9件12人,诈骗6件9人,抢劫3件4人,交通肇事3件3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3件6人,妨害公务2件3人,强奸1件1人,故意伤害1件4人,过失致人死亡1件1人,贩卖毒品1件4人,销售伪劣产品1件1人,介绍卖淫1件2人。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透视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呈现出明显的特点,表现为:犯罪年龄日益低龄化;结伙行为突出,共同犯罪特征明显;初犯为多,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动机简单,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及盲目性;多为侵财型犯罪,尤以“两抢一盗”为主。具体如下:
   1、共同犯罪居多,主要表现为结群性与从众性。从调研情况看,单独作案的13件,占40.6%,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9件,占59.4%。这一方面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从众心里比较强,另一方面虽然以共同犯罪、团伙犯罪为主,但“同乡”概念有所淡化,发展到与“非老乡”人员纠合而共同实施违法犯罪。
   2、侵财目的显著,尤以“两抢一盗”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中,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占56.25%,其中抢劫占9.38%,盗窃占28.13%,诈骗占18.75%。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是他们犯罪以侵财为主要目的的重要原因。
   3、犯罪动机简单,冲动性犯罪突出。在调查中,65%的被访者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28%的人表示“说不清楚”,“蓄谋已久”的只占7%。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他们的犯罪动机简单,具有很强的冲动性、盲目性。
   4、犯罪时间和地点有一定规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高峰出现在到达打工目的地的第一年内,具体犯罪行为多发生在凌晨、傍晚和深夜。就漳浦为例,多发生在具有城乡结合部特征的城区的街道里巷、车站码头以及游戏厅、旅店宾馆等公共娱乐场所。
   5、犯罪类型多样化。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除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近几年来,一些新类型案件如隐瞒犯罪所得、妨害公务、销售伪劣产品、介绍卖淫、吸毒贩毒等有所增多。
   6、初次犯罪为多。调查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中初次犯罪占到94%,“二进宫”的再犯罪仅有6%。
   7、犯罪年龄低龄化。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年龄构成也趋于年轻化,调查显示,18周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占18%。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层面因素
   1、就业危机与机会缺乏。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非正式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流,他们较少利用劳动合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随时面临着被解雇和失业的危险,就业前景不确定。
   2、社会支持与社会救济不足。由熟悉的家乡进入陌生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要面对全方位的生活考验,较低的经济收入、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疏离的人际关系常使他们陷入困境,社会支持显得意义重大。当他们面临困境时,很少求助当地政府及其他正规组织,而主要是向老乡求助。当非正式渠道也无法提供救济时,很多人就会铤而走险,走向犯罪深渊。
   3、城市拒斥与歧视文化。农民工融人城市,首先遇到以居民身份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福利保险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社会身份制度等制度障碍。由于体制的惯性,城市管理部门制定了对于职业进入的种种限制,使农民工被排斥到从事那种收人低、工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劣的工作。城市人排斥、歧视、欺负外来人员,造成外来人员仇视本地人的反社会心理,导致进城农民工与市民两大群体的群体性对立与冲突不断加剧。
   (二)自身层面因素
   1、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较差。新生代农民工无论从受教育程度还是从年龄结构、整体素质来看,与城市社会的人口素质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初中文化占到 66%,小学文化程度占30%,高中以上学历只有4%。这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只能从事收入低、不稳定、缺乏保障的重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很低的服务行业。
   2、法制意识淡漠。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中有65%认为自己犯罪是由于“缺少法律知识”。这跟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成长在一个相对封闭且道德力量远远超过法律约束的农村,法制知识淡漠,而且他们来到城市后,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中断,熟人社会的监督制约不复存在。
   3、独特的身心特征。一是心理失衡感。这往往表现为爱慕虚荣、喜欢攀比,为达到目的常常铤而走险;二是边缘化心理严重。由于不能融入城市,加之他们又经常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这就日益产生边缘化心理;三是犯罪获利心理突出。由于监管的疏漏,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后被抓获的现实威胁性较小,定罪概率也较小。他们往往认为犯罪成本极低,而犯罪获利却很丰厚,因而犯罪可能性较大。
  四、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防控对策及建议
   (一)实行“人性化”居住证管理制度
   目前的户籍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一步到位直接废除,会使城市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更加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目前可以对原有“暂住证”制度进行完善。比如,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基本的审查后领取的“居住证”,可使他们享受与该区域居民相同的受教育、租住房屋、医疗生活保障等公民基本保障,保障费用问题可由其务工所在地政府与其原籍所在地政府协调解决。
   (二)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
   劳动保障部门应该作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积极联系用工单位,利用劳动市场,为农民工就业“牵红线”,在劳动市场准入方面为他们提供相对平等机会。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利用自己下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对有接受再教育愿望和就业技能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他们自尊心及对城市归属感,并可以解决城市长久以来存在的“技工荒”。
   (三)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办事机构
   由于各部门工作的联系不具有紧密性,而农民工进入城市合法身份及各项基本权利的取得又需要涉及公安、卫生、劳动等各个部门,一方面,因为办事效率较低,会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信心。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新的行政法规,借鉴“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采用联合办公方法,在该中心设立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保障等办事窗口,为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提供多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四)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难免和城市社区那种异质、多元的文化理念发生冲突,难以融入其中,容易做出越轨乃至犯罪行为。因此,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社工,应当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利用城市社区成员职业多元的优势,以趣味性、实用性的活动使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进来,一方面提高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一方面又可以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改造,防止重新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罪犯有自身独特的身心特点,教育改造好这部分人,对于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监狱部门和社区在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和矫正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具有独特的作用,应加大引导和改造力度,防止新生代农民工重新犯罪,使他们真正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福建 漳浦 363200;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福建 漳浦 363200;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检察院,福建 漳州 363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刑事领域中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制度。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解决犯罪数量增加而司法资源有限等司法现实的一种选择,更是实现刑罚最终目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条途径。我国一些地方也进行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尝试,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至于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其建立的理论基础何在?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人权保障主义;刑
期刊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一经生效便具有法律强制力,负有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必须执行,任何拒不执行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即意味着对国家法律权威的挑衅。  为惩罚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通过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对该罪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补充》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期刊
一、充分认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基层检察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依法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检察特点的一系列文化理念、执法思想、工作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集合,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检察工作的发展也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虽然文化影响人们行为的方式是潜移默
期刊
摘 要:关于刑罚的争论最终会归结为是否特定犯罪现实地造成了危害,如果造成了危害,是否是刑罚应该惩罚的危害。实际了,无论是功利主义理论还是报应主义理论,不同刑罚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行为是否会造成危害,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确定这种危害是不是刑罚规制的范围。  关键词:犯罪;刑罚;危害   刑罚大体上有两个阵营,一个是功利主义陈营:认为刑罚在减少不法行为的层面上具有正当性。可以通过限制自由的方式减
期刊
摘 要:对都昌县近三年查办的妨害公务犯罪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妨害公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治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方法等预防和减少妨害公务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都昌县;妨害公务犯罪;分析    妨害公务犯罪增加国家机关执法成本,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扰乱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影响恶劣,分析此类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妨害公务犯罪的对策,非常迫切和必要,笔者结合办
期刊
摘 要:证明责任对民事诉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证明责任的分配除了法律直接规定外,更多的需要法官的司法裁量。因此如何规范证明责任司法裁量权,防止法官权力的滥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证明责任;司法裁量;诚实信用原则   证明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被人誉为“诉讼的脊梁”,而证明责任分配是证明责任的核心内容。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指在讼争事实真伪不明时,应该由谁
期刊
摘 要:职务犯罪侦查有其特殊性,强制措施具有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功能,应当建立适应职务犯罪侦查的强制措施体系,本文主要探讨现行强制措施体系中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从理念和制度上做一个梳理,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功能定位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
期刊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责任。笔者结合实际,就检察工作中如何贯
期刊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探索民生司法的有效途径,依法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时期,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
期刊
在全国检察机关公诉工作会议中,曹建明检察长多次提出要深刻认识公诉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公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增强做好公诉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把公诉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努力开创公诉工作新局面。可见公诉工作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作用。因此,履行公诉职责应该注重创新化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