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书记的崇高情怀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建党89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他说:只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
  当前,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正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值此之际,本刊发表此文,希望广大读者从常德盛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
  
  常德盛,这个名字有着无数耀眼的光环: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人大代表等等。他的身份很简单,生在1日社会牛车棚里、长在新中国红旗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农民。他的经历不简单,今年67岁的他,有44年党龄,做了44年基层党组织书记。
  67年里,他从未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土地,从未离开过苦乐同在的乡亲。44年,在这片曾经“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穷乡僻壤,在这个血吸虫病流行的“光棍村”里,他带领蒋巷村的村民,建造了一个幸福、文明、生态、和谐的“近距离观察小康社会的标本”。他忠于事业,富民强村,从未放弃。他有能力,有实干精神,但没有用来谋求个人利益,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不追求名利,慈幼敬老,体恤民艰,无私奉献,为群众办实事。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用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支撑的“大写的人”。
  忠于事业勇担责任——“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强村富民,共同富裕。富不是天生,穷不会生根。”
  常德盛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蒋巷村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求真务实,在发展征程中踩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40多年前,蒋巷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荒凉偏僻、地势低洼,血吸虫病流行,人们过着“十年九涝一旱荒,瓜豆野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现状激发了常德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斗志。他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农业起家。上个世纪60、70年代,常德盛身先士卒,凭着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干,带着乡亲们凭着一根扁担两个筐,硬是把全村的低洼地抬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的问题。经过大规模的土地平整,蒋巷村1000多亩良田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在不断地摸索中,他顶住压力,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探索出“不种三熟粮、种好单季稻”的科学种植模式,创新了“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沤肥堆肥”等先进耕种方法。粮食亩产量排名从常熟倒数一跃到第一名。
  工业发家。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对市场经济一窍不通的常德盛带领蒋巷人奋起直追,不幸上当受骗。当时,有15个官司缠身,天天有人上门讨债,但村民们凭着对常德盛多年的信任,纷纷表示支持他。他咬牙向村民保证:“只要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宁愿少活几年也要拼命把蒋巷经济搞上去。”经历过改革的阵痛和挫折,经过多方努力,现今,常盛集团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轻、重钢结构及轻质建材企业,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业务量和利税总额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常盛”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旅游旺家。进入新世纪,常德盛吃透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带领村民走上一条生态环保和谐幸福的绿色新家园的建设征途。他始终坚持农民本色,“农民一定要种好地”,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村建设,创造性地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农村旅游之路,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以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游、以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生态农业乡村游、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社会实践游等项目每年都能吸引10多万游客。2008年蒋巷村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生态村”。
  40多年来,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从家里走一个多小时到村里,没有礼拜天没有节假日,兢兢业业,争分夺秒,脚踏实地,呕心沥血。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爱岗敬业的崇高情怀。不屈不挠的坚韧、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不断进取的主人翁精神支撑他越走越好。
  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我这个人没有野心,但是有干事业的雄心。我当一天支部书记,就要为群众谋一天福利。”
  常德盛心中装的始终都是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村里186户人家都在他的心上,每家的情况如何,他都是一清二楚。他始终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为自己的责任。他说:“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要求,是党支部尤其是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从入党那一天开始,就始终认为,‘入党当干部,是党组织和群众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从而把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看做是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全心全意为村民群众服务,作为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干部终身奋斗的目标。”党员创先争优就是要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优秀。常德盛就是在平凡的村官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40多年的努力,村里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为幸福富裕的家园建设提供了保障。
  首先,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分两批建成了186幢220平方米的两层别墅,每幢造价近30万元,只向入住的村民收取12.8万元。别墅区绿化面积达50%以上,设有学校、剧院、商贸街、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别墅配备电话、宽带、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
  第二,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出路是最大的问题,全部进工厂做工不现实,圈在土地上不可能富裕。常德盛反复琢磨之后,提出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宜重则重、宜轻则轻”的思路,根据村民的性格、劳动力程度和水平高低等实际情况,凡是适合在企业工作的村民全部到集团所属企业,将1000多亩耕地集中到16个种田能手手中,建成三产房提供给愿意经商的小老板们,让副业方面有兴趣和技术的村民从事养鱼、养鸭等副业,文化低、身强力壮的村民从事修桥铺路等重活,年老体弱的村民干些绿化、清洁等工作,使得人人有活干,个个有收入。
  第三,实现老有所养。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年龄,每月可领取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口粮。鼓励年轻人赡养老人,让父母和自己同住别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每年给予2000元的奖励。同时,为了让老人过上舒心、自在的生活,村里建设了138套老年公寓,按照三星级宾馆标准配齐用具,宽敞舒适,环境优美,免费给老人使用。全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第四,学习有奖励。发展重在人才的培养。蒋巷村的幼儿园是免费的,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品学 兼优者还能得到奖学金。如果考上大学、博士或者出国留学,在提供奖学金外,另有“重奖”。村里投资建立了江苏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村里免费为村民订了“四报一刊”,鼓励大家写读书笔记,并定期评奖,给予物质奖励。
  第五,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医疗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每年免费为村民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为孤寡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家庭病床访视服务和康复指导服务。村民享受合作医疗保险,除规定的医疗费报销外,个人承担的部分村里补助50%-60%,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蒋巷村旧貌换新颜,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蒋巷生态园和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的“四园一基地”交相辉映,家家住上了220平方米的别墅,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全覆盖,从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变成了“天堂村”。他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忠心爱戴。
  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入党当干部,就意味着要吃苦,还要准备吃亏。无私奉献也是幸福。”
  走进蒋巷村,绿树成荫,繁花缤纷,一排排两层别墅错落有致,别墅里,车库、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等城里人有的,这里应有尽有,但这些别墅却没有一栋是属于常德盛的。村里流传着一个“常书记卖房子”的故事。住在镇上的蒋巷老村民蔡雪元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常书记主动借钱给他买了一台拖拉机,并介绍业务给他做。蔡雪元的儿子长大了,该成家了,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为此事他硬着头皮,去请常书记帮忙。常书记在村委会上提出来,村里人都说蔡雪元的户口已经在镇上了,不属于村里,不能划土地给他建房子。这个房子的问题让常书记伤透了脑筋。最后他想出了办法,他把自己住的房子半卖半送给了蔡雪元,市价30多万的房子就这么被常书记打了若干折扣以6.5万元成交。蔡雪元住上了房子,常书记却住进了女儿家中,直到儿子给他们在厂房里搭了几间平房才解决了问题。
  常德盛经常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要经受得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考验,不能算自己的吃亏便宜帐。”他一心为村民谋利益,却清正廉洁,从不吃请,从不收礼。他不但以身作则,而且要求村支部成员和党员干部超前奉献,坚持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
  他默默关心困难地区的困难群众。1998年抗洪灾时,他拿出节衣缩食的积蓄,一次就捐了2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又捐了2万元。
  只要是村里的事情,不论大小,一桩桩一件件,常德盛都要操心。大到规划发展,小到老百姓婚丧嫁娶,比如谁家结婚没有婚车啊,谁家结婚盖不起房子,只要找到书记帮忙,都会得到圆满解决。常德盛脚上的黑色布鞋,在他的办公室里面还放了七八双一模一样的。这些黑布鞋伴随他走遍了地头车间,走遍了一户户村民家,走遍了蒋巷村每个边边角角。走过了发展路途中的沟沟坎坎。
  40多年来,常德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在世上不要钱不现实,但不能钻到钱眼里,那样什么事业办不成,特别是党员干部。”他的话虽然纯朴,却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他把他个人应得的报酬大部分贡献给了全体村民,任村支书的岗位报酬每年只取一个零头。兼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报酬分文未取,亲自推销产品按照规定提取的奖励也丝毫没要,企业改制该他持有的股份仍然被他拒绝,坚持把这份资产交给全体村民共同享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常德盛却说: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这就是一个村书记的崇高情怀!
其他文献
当前,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就乡镇经济而言,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强农富民,无疑是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常熟市董浜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积极的实践。    一、政府支持农业连上新台阶    我们董浜镇乡镇企业起步早,农民转移就业比较充分,但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同时,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
期刊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实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部署。《规划纲要》和会议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江苏教育规划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指明了江苏教育
期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既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近年来,宜兴市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着力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以案件调查报告、查案工作总结报告、案发单位整改意见报告、典型案例通报报告、对上建议报告为主要内容的查办案件“一案五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关工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从关爱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发掘典型,积极推广典型,大力宣传典型,培树了一批各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典型,有效推动了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    深入调研,善于发现优秀典型    先进典型一般都活跃在基层一线,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发现这些典型,并将之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工作的标杆,促进面上工作的创新发展。  南通校外教育辅导站始建于上世纪80
期刊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点上,回眸“十一五”,我们欣喜地看到,省委书记梁保华提出的“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目标正在呈现出现实的模样——  2009年,江苏省人均GDP达6475美元,名列全国第一。与发达的经济和谐共振的是繁荣的文化。省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09年度江苏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1065亿元,仅次于广东,名列全国第二;
期刊
编者按:当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正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回眸“十一五”,谋划“十二五”。近期本刊约请省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市(县)委书记,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了一组笔谈,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重抓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创新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震宁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实践中,我们深入分析江苏工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调
期刊
公开铸就公信    【新闻回放】近期,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1年将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公开本部门的相应数据。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每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要审议国务院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透露,今年6月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将公开“三公支出”。  点评:“三公支出”一直是
期刊
历史上的苏商是我国五大传统商派之一,与徽商、晋商、潮商、浙商齐名,崇尚实业、务实沉稳、诚实守信、担当有为,曾经造就近现代民族工业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和文化脉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江苏企业家群体的苏商,必须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坚持依法管理、诚信经营,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以法治和诚信作为金字招牌,努力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谱写苏商文化新篇章。   
期刊
南京市委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公推公选”这一新的“一把手”选拔方式。这种方式由公推和公选两个方面组成。公推,是指在个人自荐、联名举荐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民主的方式产生初步人选,主要是解决初始提名权和在多数人中选人的问题;公选,是指让更多的人参与比较和选择,主要是解决多数人选人和好中选优的问题。公推公选一般包括发布岗位和任职条件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民主推荐、驻点调研
期刊
G20和APEC折射出国际经济的焦点矛盾    随着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20国集团(G20)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先后落下帷幕,全球经济形势基调基本确定。会议虽然在有关国际金融货币体制、自由贸易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全球经济未来前景仍不十分乐观,主要经济冲突仍未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负增长,刺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