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
1.1 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是有些章节编排较乱,使得一些内容在根据教材顺序学习时,显得突兀,学生不易接受,有些知识点顺序安排也欠妥。另外,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如果没有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觉往往像在穿新鞋走老路,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微粒的直径、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以及能量变化,新课标中只提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那么到底应该落实到什么程度呢?
1.2 课时紧张的困惑。新学科,学生比较陌生,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学快了后进生跟不上,学慢了进度跟不上,老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直接归纳,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时间分配出现困难。教师精讲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所以即使选重点讲,进度还是会偏慢一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课题,更是难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1.3 实验教学中的困惑。初三化学课时紧张,做实验费时费力,所以有时会感觉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不如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来得简单,既省时又有针对性,因此老师偏重理论教学,把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忽略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现在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和周围的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如在煤炉中煤球的燃烧、水垢的清除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时我们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有趣,失去了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
1.4 学生管理上的困惑。我认为初三的学生是叛逆的重要时期。老师普遍反映,初三的学生真得很难管,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上课不听老师的话,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爱出风头,好逞强,女生爱漂亮,男生爱帅气,甚至有极其个别的学生偶尔顶撞老师,有时还会发生聚众斗殴等恶性事件。这样的学生最令年轻的老师头疼,因为年轻的老师有时缺乏耐心,更多的是缺乏经验。
2 教学中解决困惑的具体措施
2.1 使用教材的改进方法:初三化学课本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对分子原子元素的内容,老师可以少讲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觉得挺有意思,并且只记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元素就不用细学,一带而过就可以了,学习第二单元时,学生就不会受第一单元模糊混乱知识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会清楚地把原子分子元素的知识理清理顺,学会学好。对于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般采用先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进行测定,为了少污染一般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现象明显,说明问题。而后再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测定氧气的含量,也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只是可视度很差,两者结合来做,比只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要好一些。
2.2 课时紧张的解决方法。解决教学时间还需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联系起来。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常一节课可分几个阶段:教师活动,提出教学目标;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常见练习;精讲教学内容;完成课后典型练习;教师点评。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取组长组织讨论学习,课堂上生帮生的学习形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3 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法。初中化学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解惑”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绪言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空杯生牛奶”、“清水变果汁”、“烧不坏的手帕”,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动口,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认为做好实验是关键。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改进方法。教学时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还要抓住物质的结构这条主线,突出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通过理解、推导让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全面正确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2.5 学生管理上的解决方法。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不要将叛逆学生视为异类,要用爱去教育。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形成叛逆的原因,分析自身在教育学生上的不足。同时老师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长处,对不足之处用适当的方法指出,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还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感,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避免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1.1 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是有些章节编排较乱,使得一些内容在根据教材顺序学习时,显得突兀,学生不易接受,有些知识点顺序安排也欠妥。另外,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如果没有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觉往往像在穿新鞋走老路,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微粒的直径、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以及能量变化,新课标中只提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那么到底应该落实到什么程度呢?
1.2 课时紧张的困惑。新学科,学生比较陌生,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学快了后进生跟不上,学慢了进度跟不上,老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直接归纳,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时间分配出现困难。教师精讲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所以即使选重点讲,进度还是会偏慢一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课题,更是难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1.3 实验教学中的困惑。初三化学课时紧张,做实验费时费力,所以有时会感觉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不如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来得简单,既省时又有针对性,因此老师偏重理论教学,把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忽略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现在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和周围的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如在煤炉中煤球的燃烧、水垢的清除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时我们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有趣,失去了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
1.4 学生管理上的困惑。我认为初三的学生是叛逆的重要时期。老师普遍反映,初三的学生真得很难管,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上课不听老师的话,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爱出风头,好逞强,女生爱漂亮,男生爱帅气,甚至有极其个别的学生偶尔顶撞老师,有时还会发生聚众斗殴等恶性事件。这样的学生最令年轻的老师头疼,因为年轻的老师有时缺乏耐心,更多的是缺乏经验。
2 教学中解决困惑的具体措施
2.1 使用教材的改进方法:初三化学课本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对分子原子元素的内容,老师可以少讲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觉得挺有意思,并且只记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元素就不用细学,一带而过就可以了,学习第二单元时,学生就不会受第一单元模糊混乱知识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会清楚地把原子分子元素的知识理清理顺,学会学好。对于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般采用先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进行测定,为了少污染一般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现象明显,说明问题。而后再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测定氧气的含量,也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只是可视度很差,两者结合来做,比只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要好一些。
2.2 课时紧张的解决方法。解决教学时间还需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联系起来。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常一节课可分几个阶段:教师活动,提出教学目标;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常见练习;精讲教学内容;完成课后典型练习;教师点评。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取组长组织讨论学习,课堂上生帮生的学习形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3 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法。初中化学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解惑”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绪言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空杯生牛奶”、“清水变果汁”、“烧不坏的手帕”,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动口,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认为做好实验是关键。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改进方法。教学时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还要抓住物质的结构这条主线,突出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通过理解、推导让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全面正确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2.5 学生管理上的解决方法。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不要将叛逆学生视为异类,要用爱去教育。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形成叛逆的原因,分析自身在教育学生上的不足。同时老师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长处,对不足之处用适当的方法指出,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还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感,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避免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