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创造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向性。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某一方面的能力。
  1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这种思维无一定的范围,是一种不守陈规,标新立异,从多侧面探索结论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最宝贵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地理学科的新观念、新概念、新方法多来源于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丰富的素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有得因素,指导学生练习,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印度耕地面积与人口”的内容,学生计算印度耕地面积、人均面积,再与中国耕地面积、人均面积进行比较,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之间的关系,各国的优劣情况,如何解决矛盾。学生各抒己见,用彩图说明印度的雨季和旱季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耕地面积比中国多;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保障养活13亿人口,印度不实行计划生育,又有水、旱灾害,生活比我国穷。学生观点有片面性与知识的局限性,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也有标新立异,有的甚至错误。如“印度在2050年人中将达16亿,超过中国人口,而名列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学生立刻回答:“为什么中国第一人口大国要让给印度,我们也可以死劲生,多生一些人。”话音未落,立刻遭到同学反驳,学生会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答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联系当前世界的热点形势,让学生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的北约攻打科索沃地区,其目的是什么?美国攻打阿富汗,试分析其野心是什么?克什米尔地区是谁播下仇恨的种子,让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兄弟打得焦头烂额?21世纪全球将会为水而战,试分析会在哪些国家发生?类似这些题目的答案超出了课本知识,需要学生运用其它学科知识去分析,去探索。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问题要抓到实处
  对学生的好问、多问、深问、怪问,教师应持肯定的态度;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鼓励他的勇气;对好问而又抓不住要点的学生,则要耐心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显露过程来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明白,只有当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提出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从真实的地理课出发,展示地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过程中地理学问题背景的演化、大量的地理学家的精彩事例,阐明重大地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把学生引向设疑——质疑——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中去,体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迈向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思想始终沉浸在好奇之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精神。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精髓。
  总之,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观,要求学校必须培养敢于质疑、善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探究型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坚信,在推行新一轮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问题探索式教学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正如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所言,科学的第一特征,就是“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其他文献
面对英语教材,要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钻研,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的长处,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不仅合理使用教材,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 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  1.1 注意初、高中要求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的衔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首先要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再次要搞好初
期刊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涵盖着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并有所扩充,即包括智力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如,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因此,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教学观念上看,传统的教学重逻辑推理、思维训练,轻知觉体验、情感发展,使
期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话掷地有声,时时响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人求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做真人”是我从来没有停歇过的追求,也是我引导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真”字,告诫我们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人的一生中,都来不得半点虚假。  首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我深知“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
期刊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
期刊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
期刊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动性;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在当前物理教学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思想。传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今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1 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期刊
目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学习习惯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效率低下,对知识的遗忘快,成绩较差等等。这些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改变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观点认识:  1 原因  我们要弄清他们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我认为造成他们遗忘快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觉性不够。学生对于作业等硬任务能基本完成,但是对于预习、看书、作
期刊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加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喜悦。  1 拉近师生情感,突破创新障碍  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