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购原酒”、“勾兑酒”每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说明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国家对新工艺白酒的标准要明确,信息要透明化,要让消费者有一个清晰的衡量标准;二是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让生产信息透明化。
每一个企业都有义务向消费者传达真实的产品信息以及企业的质量标准,教育消费者客观评价各种不同档次产品的质量,而不是蒙骗消费者去获得超额利润。
如果政府及企业一味地不作为,结果只能让整个行业失去消费者信任,一如婴儿奶粉行业那样被动。同时,低端品牌对老工艺宣传的无限透支,更会对中高档传统品牌造成严重不良冲击,从而使得整个产业无法健康持续地发展。
新老工艺的分化趋势
很多企业担心:要是信息透明化了,还有消费者会买我们的酒吗?我们不妨看看国际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葡萄酒最正宗的原产地是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他们长期坚持老工艺、老传统,坚持自然酿造法则,称为“旧世界”葡萄酒。旧世界葡萄酒以其优异的品质、品牌的历史,长期占领着世界葡萄酒的中高端市场。
而“新世界”葡萄酒品牌,大量存在于澳洲、美国、智利等国家,他们没有严格遵循法国的传统工艺,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创新口味,最大限度地突出果香味,更符合中低档消费者的口感。
从葡萄酒品质来说,新世界不如旧世界。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凭借更加创新的工艺和口味,牢牢占据着全球大部分的中低档葡萄酒市场。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世界葡萄酒标准的清晰化及信息的透明化,使得葡萄酒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新老世界葡萄酒品牌共同获利,实现双赢,并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中国白酒市场也必然面临类似的分化。笔者认为,中国白酒未来必然出现新老工艺的分化、老工艺白酒标准的分化。老工艺白酒,以全国一线高端品牌名酒为代表(如茅台、五粮液等)及地方一线名酒(如汾酒、洋河、西凤、口子窖等)为代表;而新工艺白酒,以全国性的大众化品牌为代表(如老村长、小刀等),它们在技术创新、口味创新及性价比上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满足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企业的两难选择
从新老工艺白酒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曝光的洋河外购原酒事件,正是其作为传统的老工艺名酒,没有完全按照老工艺名酒的标准进行生产,采用其它产地的酒进行勾兑,从而引起品质信任危机。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许多百元价位中档品牌(如洋河)正面临战略的两难选择:如果坚持传统老工艺,那么生产成本高,当市场规模不够大时,难以获得良好的效益,而且面临很多新工艺白酒成本对抗(很多采用新工艺的品牌并不宣传自己是新工艺),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如果放弃传统工艺,宣传新工艺,而新工艺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企业品牌难以生存。
在不透明的市场规则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只能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伤害,从而使得整个行业产生信任危机,最终伤到的是企业自己。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企业不诚信,而是应该看到整个行业发展背后的非理性因素。这些非理性因素不是一个点,而是整个中国白酒行业面。
要保证面上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制定更加明确合理的品质标准;另一方面,更需要白酒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让企业信息更加透明,让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更加理性,才能使得中国白酒企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专家看点
绝大多数白酒企业都会外购原酒,只是其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比如,有的企业是委托其他企业代购,做得比较隐蔽。虽然如此,但外购原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首先,经济学中有个最基本的理论就是资源的最佳配置。会做原酒的不善于做营销,会做营销的原酒产能又可能不够,这时为什么不资源互补,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呢?
第二,这也是国际流行的做法。比如,英国在印度生产威士忌,再买回英国。再比如,LV的包绝大多数是在中国生产的,这样一个价值动辄数万的商品尚且如此,那白酒这样一个普通消费品为什么不可以呢?
第三,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五粮液生产浓香是很好的,茅台生产酱香、汾酒生产清香、西凤生产凤香都不错,但如果要像酒鬼、口子窖、白云边他们生产兼香复合香型呢?这时,他就不得不整合资源,在外面进购原酒。
第四,目前消费者认知存在大的误区,都认为“勾兑”不好,“勾兑”就像“小姐”这个词一样被抹黑了。其实,勾兑就像炒菜中的调味一样,目的是为了让菜更好吃。但这个矛盾短期内无法解决,只能靠提高消费者认知程度来化解。
每一个企业都有义务向消费者传达真实的产品信息以及企业的质量标准,教育消费者客观评价各种不同档次产品的质量,而不是蒙骗消费者去获得超额利润。
如果政府及企业一味地不作为,结果只能让整个行业失去消费者信任,一如婴儿奶粉行业那样被动。同时,低端品牌对老工艺宣传的无限透支,更会对中高档传统品牌造成严重不良冲击,从而使得整个产业无法健康持续地发展。
新老工艺的分化趋势
很多企业担心:要是信息透明化了,还有消费者会买我们的酒吗?我们不妨看看国际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葡萄酒最正宗的原产地是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他们长期坚持老工艺、老传统,坚持自然酿造法则,称为“旧世界”葡萄酒。旧世界葡萄酒以其优异的品质、品牌的历史,长期占领着世界葡萄酒的中高端市场。
而“新世界”葡萄酒品牌,大量存在于澳洲、美国、智利等国家,他们没有严格遵循法国的传统工艺,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创新口味,最大限度地突出果香味,更符合中低档消费者的口感。
从葡萄酒品质来说,新世界不如旧世界。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凭借更加创新的工艺和口味,牢牢占据着全球大部分的中低档葡萄酒市场。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世界葡萄酒标准的清晰化及信息的透明化,使得葡萄酒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新老世界葡萄酒品牌共同获利,实现双赢,并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中国白酒市场也必然面临类似的分化。笔者认为,中国白酒未来必然出现新老工艺的分化、老工艺白酒标准的分化。老工艺白酒,以全国一线高端品牌名酒为代表(如茅台、五粮液等)及地方一线名酒(如汾酒、洋河、西凤、口子窖等)为代表;而新工艺白酒,以全国性的大众化品牌为代表(如老村长、小刀等),它们在技术创新、口味创新及性价比上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满足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企业的两难选择
从新老工艺白酒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曝光的洋河外购原酒事件,正是其作为传统的老工艺名酒,没有完全按照老工艺名酒的标准进行生产,采用其它产地的酒进行勾兑,从而引起品质信任危机。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许多百元价位中档品牌(如洋河)正面临战略的两难选择:如果坚持传统老工艺,那么生产成本高,当市场规模不够大时,难以获得良好的效益,而且面临很多新工艺白酒成本对抗(很多采用新工艺的品牌并不宣传自己是新工艺),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如果放弃传统工艺,宣传新工艺,而新工艺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企业品牌难以生存。
在不透明的市场规则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只能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伤害,从而使得整个行业产生信任危机,最终伤到的是企业自己。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企业不诚信,而是应该看到整个行业发展背后的非理性因素。这些非理性因素不是一个点,而是整个中国白酒行业面。
要保证面上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制定更加明确合理的品质标准;另一方面,更需要白酒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让企业信息更加透明,让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更加理性,才能使得中国白酒企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专家看点
绝大多数白酒企业都会外购原酒,只是其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比如,有的企业是委托其他企业代购,做得比较隐蔽。虽然如此,但外购原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首先,经济学中有个最基本的理论就是资源的最佳配置。会做原酒的不善于做营销,会做营销的原酒产能又可能不够,这时为什么不资源互补,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呢?
第二,这也是国际流行的做法。比如,英国在印度生产威士忌,再买回英国。再比如,LV的包绝大多数是在中国生产的,这样一个价值动辄数万的商品尚且如此,那白酒这样一个普通消费品为什么不可以呢?
第三,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五粮液生产浓香是很好的,茅台生产酱香、汾酒生产清香、西凤生产凤香都不错,但如果要像酒鬼、口子窖、白云边他们生产兼香复合香型呢?这时,他就不得不整合资源,在外面进购原酒。
第四,目前消费者认知存在大的误区,都认为“勾兑”不好,“勾兑”就像“小姐”这个词一样被抹黑了。其实,勾兑就像炒菜中的调味一样,目的是为了让菜更好吃。但这个矛盾短期内无法解决,只能靠提高消费者认知程度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