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落地,从员工“心动”开始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硬抄照搬是不行的。公司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有一整套健全的价值观,而且要忠实地严守。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为企业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统一,即员工响应公司文化。笔者认为,企业可以按照员工对企业文化从认知、认同到最终认定这三个逐渐深入的层次着手采取措施,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响应,使企业的思想精髓真正渗透到员工的精神领域,从而对发展实践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真正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文化认知重在身教
  企业文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员工是企业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地位建立在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平等一致的前提下。在一个企业中,职位的高低只说明分工的不同,每位个体在文化地位上没有高低、尊卑之分;收入的高低只说明个人贡献价值的不同,每位个体在文化势力上没有强弱、高下之分。
  企业在推进文化理念的宣传与实践时,尤其要注重理念在操作层面的贯彻执行。再好的理念如果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也只能是虚无缥缈的“幻境”,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管理者应当率先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将落实员工主体地位作为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的载体和主要体现方式。身教重于言教,在文化宣讲和实践中,管理者不要只重口号而轻实际,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把工作做好。既有言传,又有身教,员工工作起来会更加积极主动,这也是推进企业文化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途径。
  推进企业文化认知,开展文化培训活动必不可少,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尽力避免走弯路——不要试图控制员工的精神。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应严守这一底线,用文化引领而非文化控制的手段,去启发、引导那些暂时对企业文化没有认知或部分不认同的员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充分尊重员工人格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文化培训、交流活动。
  文化认同重在转化
  员工对企业文化了解多少,知道能否做到,这属
  于认同范畴。员工对企业文化是否认同,取决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员工不认同组织文化,最大的障碍是个体价值观与组织文化不“兼容”。消除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障碍关键在于有效沟通,沟通是文化融合的主渠道,如果能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展开平等对话,这将大大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首先,管理者要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这也是考量管理者胸襟和领导力的重要指标。只有设法让员工敞开心扉,才能顺利化解隔阂,达成共识,实现统一。其次,建立起企业与员工双向沟通的渠道。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员工的意见反映不上来,或者反映了不被接受、得不到反馈,久而久之,言路关闭,管理者与员工只能各行其是。因此,管理者既要充当引导者,也要做好倾听者,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再次,建立员工表达诉求、寻求帮助的机构,健全机制,使员工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问题时,能有表达诉求的场所和制度保障。
  文化认同重在转化。企业文化只有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制度,通过制度解读的形式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有可能避免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只有渗透到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去,才能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例如,有些企业强调“忠诚文化”,那就必须明确,他们需要忠于组织还是忠于个人;在制度面前,他们是应该忠于原则还是忠于感情。
  此外,应妥善对待与企业文化相左的员工。对既不认同企业文化,又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要做好离职面谈,使其体面地离开企业;对暂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给予培训、教育和转变的机会;对那些经过培训、教育仍无法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员工,应果断地让其离职。
  文化认定重在感化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绝非一朝一夕。还要看企业能否持续坚持、一贯到底。这关系到员工对企业文化是否最终认定的问题。不能否认,员工进入企业工作首先是趋利的,既向钱看,更向前看。企业应该把握员工心理特点,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坚持物质、精神两手抓,既给予员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为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其生活无忧,又为员工搭建“精神家园”,使其精神世界在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愿景下有所依托,有所归属。当企业的远景尚属长期目标时,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价值观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员工的思想不至于“开小差”,企业才能焕发出文化管理的正能量。
  文化认定重在感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定需要一个由信任、依赖到坚守的过程。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回归管理本真,完成由制度约束到文化约束的转变。企业要以情感人,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衷的认定。
  首先,要推进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员工当家做主的感觉,使其逐步对企业管理产生信任。企业员工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互相熏陶,彼此影响,人人都能受到企业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从而把企业的价值取向变成所有员工的价值取向。
  其次,将企业战略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员工的个人成长,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存共荣意识。从岗位设置上,为各类员工开辟职业发展通道,让更多的员工找到用武之地;从职业设计方面,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在尊重员工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其成长;在工作职责上,借助平衡计分卡等考核工具,将关键指标分解到员工个人,使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在激励机制上,企业可以运用全面薪酬理念激励员工,以充分认可员工、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弹性福利和奖励等方式,对员工施以情感激励,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让员工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
  再次,帮助员工在价值创造和人生追求中找到与企业共同的福祉,推动员工个人价值的升华,并逐步转化为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企业在给员工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帮助员工追求生活的幸福感,追求与企业共同的幸福。推崇“愿景激励”,员工以企业文化为灵魂,认同企业的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
其他文献
铁铲实验:开启“科学管理”之门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实验基础上的,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铁铲实验。  1898年,泰勒在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铁铲实验。当时他发现,不管是铲取铁石还是搬运煤炭,工人都使用铁铲,起用的搬运工动辄就有五六百名。
三年前,《甄嬛传》火了;半年前,《武媚娘传奇》也火了。这些宫斗剧被一些人转化为职场宝典,他们把职场比作宫廷,处处有惊险,处处有算计。在职场不算计就不能生存吗?雷锋式的职场人真的会被淘汰出局吗?智联招聘曾做过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有六千余名职场人,近七成受访者希望自己办公室里有“雷锋”同事。统计其原因,不乏有功利目的。近四成职场人表示,同事之间互相帮助是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使自己的人缘更好,也有想通
来信咨询:请问,2012年4月28日后生育的参保女职工,已经按照当时的政策享受到了90天生育津贴待遇,是否还要补发8天生育津贴待遇?  专家解答:2012年4月28日后生育的参保人员按照新政策未享受到98天生育津贴待遇的,如果在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期间未存在停保、转换身份、欠费等情况,将给予补发8天生育津贴的待遇。补领这8天生育津贴待遇需提供以下材料:  1.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复印件;2.《女职
王曾是宋朝的一名官员。有一次他在出差途中听到一对母女在路旁哭泣,哭声甚悲,王曾就询问附近邻居,邻人说:这对母女家里很穷,又欠了公家的钱,官府催逼得紧,故此准备把女儿卖掉来还债,所以才痛哭不止啊!王曾于是登门拜访这对母女,了解到的情况确如邻人所言,就对这位母亲说:“你可以把女儿卖给我,我因为做官,经常路过此地,这样你们母女也可以时常见面。”随后,王曾付给母女偿还债务的银两,并约定三天后将其女儿带走。
曾有这样一位推销员,他在为著名的香皂公司高露洁推销香皂时很不顺利,接到的订单很少。他很担心失业,因而每当他推销失败时,他就会在街上走一走,仔细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呢?有时他还会返回去询问商家:“请告诉我刚才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您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意见和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这种真诚、谦虚的态度换来了许多珍贵的忠告,也赢得了客户的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向樵夫求救,樵夫让它躲进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狐狸经过,樵夫说没有,但他的手却暗暗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可是猎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就离开了。狐狸见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转身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说:“我救你一命,你说走就走,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吗?”狐狸讥讽地答道:“要是你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一样,我肯定会向你感恩道谢的!”  表里不一、笑里藏刀,交友助
特邀嘉宾  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员工关系及合规经理:蒋先桂  悉地国际集团HRBP:程 燕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HRM:刘 艳  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HRM:Ivy Gu  来伊份HRM:田华珍  点评专家  劳达集团资深顾问:李婷  案例一:沈某系上海某电子商务公司员工,在该公司担任产品总监一职。2011年10月,沈某参与了一个项目,在项目中负责决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产品的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论语·八佾》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列子·黄帝》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说符》  物种以竞争
重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听康熙在痛斥贪污现象时说:“自朕继位以来,以为鳌拜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鳌拜以为吴三桂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吴三桂以为葛尔丹是最大的敌人。这一路斗下来才发现,最大敌人就在这乾清宫!就是我们自己!”由此联想,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依附着两个自己: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是一对天生不和的兄弟,每天都在战斗,都在试图打败对方。随之,我的心得被反应机敏的洪诚阳延伸开去:“商场中,有伙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近20年时间,与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是最快的。但同时,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7.4%。  专家指出,我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才红利。从数据看,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