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能够挂起“功成身退”的大旗,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路线图
腐败是一种全球都普遍存在的灾难,它有时在一些国家根深蒂固,以至于让人们认为腐败几乎不可战胜。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于2016年1月发布了清廉印象指数(CPI),指出这一问题“依然是世界各国的一大祸患。”
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乌克兰,有可能切断对乌总额为4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其理由是担心腐败官员会窃取或挥霍这笔资金。而且,教皇佛朗西斯最近在墨西哥访问期间,指出该国部分领导人(包括总统及其夫人在内)正在被卷入利益冲突丑闻——打击普遍存在的腐败。
但是,从过去几年我们在公司治理领域的观察来看,做出改变是可能的。就在不到10年前,看似有着不可撼动权威的某些人还从“黑匣子般”的房间里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持不同意见的“股东激进分子”被视为一种麻烦——改良梦想家永远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投资回报,至于民众、地球或经济体会付出什么样的成本则无需考虑。
现实主义者是错误的。从2016年年初开始,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和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一直在与其他商界领袖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对公司治理做出可能的改善。2016年2月1日,贝莱德投资公司(BlackRock)董事长劳伦斯·芬克给一些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写了一封信,发出了对短期行为的严厉警告,并要求各大公司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
翌日,一直批评股东激进分子的公司律师马丁·利普顿发表了一份题为“公司治理新范式”的备忘录。利普顿承认长期积极投资者有必要存在,而企业则须坚持奉行更高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并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样,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会最近宣布,将考量其投资组合中所持有公司的人权记录,而不是仅仅考量公司的财务记录。而曾被告知性别平等可以在一代人内实现的女性将实际受益于过去一年在意大利、德国和法国通过的“女性配额”法案。
所有这一切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现在变革正在加速,因为这种势头已经持续积累了一段时间。举报人拒绝保持沉默、记者调查企业的不良行为、投资者要求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引导他们向挪威财富基金看齐)。上述及其他因素的累积和相互间的促进效应带来了变化。而就在不久前,这些变化还看似根本不可能。
逐渐提速的反腐斗争
毫无疑问,反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能够挂起“功成身退”的大旗。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路线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仅有少数几家非政府组织表达了对腐败的关注,还有少数勇敢的记者偶尔写文章揭露他们自身和其他人亲眼目睹的事情。反腐败似乎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任务,人们付出艰苦孤独的努力,但成绩却并不突出。有关反腐败的呼声持续不断地积累,逐渐汇聚成更为强大的合声。
政府正在通过更严格的立法,如2010年英国出台的《反贿赂法案》;并出台覆盖范围更广的监督机制,如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来鼓励加强立法和执行力。企业正面临坚持反腐败原则的真实压力,大量高知名度事件——从墨西哥的沃尔玛腐败丑闻(涉嫌违反美国海外反腐败法案)到正在接受司法调查的巴西石油公司、劳斯莱斯、TeliaSonora(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领先的通讯公司)和国际足联案应该可以起到警示威慑的作用。
同时还有部分政府官员遭到起诉。危地马拉前总统奥托·佩雷斯·莫利纳被迫辞职,随后因腐败罪名而被判入狱;印尼众议院议长诺凡托也被迫辞职,罪名是试图从费利浦·麦克莫兰伦矿业公司的某子公司勒索钱财;而印尼特别法庭刚刚判处该国前能源及矿产资源部部长哲罗·瓦芝克有期徒刑四年。
新闻报道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记者有更多的信息来源、知识背景和传播渠道来让人们分享他们的报道,其中也包括社交媒体。那些面对明目张胆的腐败不愿再保持沉默的群体成了他们的受众。比方说,在欧洲最穷的国家摩尔多瓦,一起数十亿美元的银行丑闻已经掀起了一波呼吁重新选举的公众抗议活动。
这样的局面标志着真正的变化。事实上,很多政府官员正在采取讲原则的态度。2016年2月4日,乌克兰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艾瓦拉斯·阿布罗马维丘斯表示,因不能有效工作,将递交辞呈,并指出有高层阻挠反腐败举措的施行。
镇压官员腐败的确会对商业造成影响。普拉达和LV等遍及全球的奢侈品零售商将中国反腐败行动视为其销售疲软的重要原由。在2016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没有人敢去腐败”的国家。
权力、秘密和压制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腐败的温床。战胜腐败的利器包括公民动员、信息公开、阳光政府和严厉执法。那些认为腐败问题难以根除的人,应该关注已经开始改变公司治理的类似进程。
(作者为马尔库斯创业咨询公司CEO。本文由王艺璇译。Project Syndicate, 2016。?www.project-syndicate.org)
腐败是一种全球都普遍存在的灾难,它有时在一些国家根深蒂固,以至于让人们认为腐败几乎不可战胜。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于2016年1月发布了清廉印象指数(CPI),指出这一问题“依然是世界各国的一大祸患。”
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乌克兰,有可能切断对乌总额为4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其理由是担心腐败官员会窃取或挥霍这笔资金。而且,教皇佛朗西斯最近在墨西哥访问期间,指出该国部分领导人(包括总统及其夫人在内)正在被卷入利益冲突丑闻——打击普遍存在的腐败。
但是,从过去几年我们在公司治理领域的观察来看,做出改变是可能的。就在不到10年前,看似有着不可撼动权威的某些人还从“黑匣子般”的房间里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持不同意见的“股东激进分子”被视为一种麻烦——改良梦想家永远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投资回报,至于民众、地球或经济体会付出什么样的成本则无需考虑。
现实主义者是错误的。从2016年年初开始,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和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一直在与其他商界领袖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对公司治理做出可能的改善。2016年2月1日,贝莱德投资公司(BlackRock)董事长劳伦斯·芬克给一些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写了一封信,发出了对短期行为的严厉警告,并要求各大公司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
翌日,一直批评股东激进分子的公司律师马丁·利普顿发表了一份题为“公司治理新范式”的备忘录。利普顿承认长期积极投资者有必要存在,而企业则须坚持奉行更高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并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样,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会最近宣布,将考量其投资组合中所持有公司的人权记录,而不是仅仅考量公司的财务记录。而曾被告知性别平等可以在一代人内实现的女性将实际受益于过去一年在意大利、德国和法国通过的“女性配额”法案。
所有这一切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现在变革正在加速,因为这种势头已经持续积累了一段时间。举报人拒绝保持沉默、记者调查企业的不良行为、投资者要求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引导他们向挪威财富基金看齐)。上述及其他因素的累积和相互间的促进效应带来了变化。而就在不久前,这些变化还看似根本不可能。
逐渐提速的反腐斗争
毫无疑问,反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能够挂起“功成身退”的大旗。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路线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仅有少数几家非政府组织表达了对腐败的关注,还有少数勇敢的记者偶尔写文章揭露他们自身和其他人亲眼目睹的事情。反腐败似乎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任务,人们付出艰苦孤独的努力,但成绩却并不突出。有关反腐败的呼声持续不断地积累,逐渐汇聚成更为强大的合声。
政府正在通过更严格的立法,如2010年英国出台的《反贿赂法案》;并出台覆盖范围更广的监督机制,如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来鼓励加强立法和执行力。企业正面临坚持反腐败原则的真实压力,大量高知名度事件——从墨西哥的沃尔玛腐败丑闻(涉嫌违反美国海外反腐败法案)到正在接受司法调查的巴西石油公司、劳斯莱斯、TeliaSonora(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领先的通讯公司)和国际足联案应该可以起到警示威慑的作用。
同时还有部分政府官员遭到起诉。危地马拉前总统奥托·佩雷斯·莫利纳被迫辞职,随后因腐败罪名而被判入狱;印尼众议院议长诺凡托也被迫辞职,罪名是试图从费利浦·麦克莫兰伦矿业公司的某子公司勒索钱财;而印尼特别法庭刚刚判处该国前能源及矿产资源部部长哲罗·瓦芝克有期徒刑四年。
新闻报道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记者有更多的信息来源、知识背景和传播渠道来让人们分享他们的报道,其中也包括社交媒体。那些面对明目张胆的腐败不愿再保持沉默的群体成了他们的受众。比方说,在欧洲最穷的国家摩尔多瓦,一起数十亿美元的银行丑闻已经掀起了一波呼吁重新选举的公众抗议活动。
这样的局面标志着真正的变化。事实上,很多政府官员正在采取讲原则的态度。2016年2月4日,乌克兰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艾瓦拉斯·阿布罗马维丘斯表示,因不能有效工作,将递交辞呈,并指出有高层阻挠反腐败举措的施行。
镇压官员腐败的确会对商业造成影响。普拉达和LV等遍及全球的奢侈品零售商将中国反腐败行动视为其销售疲软的重要原由。在2016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没有人敢去腐败”的国家。
权力、秘密和压制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腐败的温床。战胜腐败的利器包括公民动员、信息公开、阳光政府和严厉执法。那些认为腐败问题难以根除的人,应该关注已经开始改变公司治理的类似进程。
(作者为马尔库斯创业咨询公司CEO。本文由王艺璇译。Project Syndicate, 2016。?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