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框架的迅速拉大,都市村庄的数目的总的趋势是增加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真正工业化、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大中城市的建设区日益膨胀,发达地区的一系列新城迅猛崛起,大片农村地区被纳入城市建设区范围,原来点状分布的农村居民点则成为淹没在城市建设区的孤岛,“都市村庄”是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城市;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都市村庄概念
都市村庄,及时人们常说的城中村,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影响范围也随着其经济的增长以及城市化的大力推进而扩大,而原本处于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就会主动或被动的纳入城市范围,然而不同于现代城市居民小区的是,这些城中村的房屋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自筹自建的,其虽处于城市建成区或即将楔入城市的建成区,但生活管理仍为传统的农村模式。都市村庄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的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转型不彻底造成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
二.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的现状
1.人口密度过高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城镇住房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口只能租赁住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另一方面,都市村庄的租金价格往往远低于城镇商品房,因此吸引外来人口在此高度集中。
2.流动性强
社会治安难以保证,都市村庄廉价的房屋租金吸引了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得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多、组成复杂、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上出租房分散,无人管理,都市村庄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被边缘化的人群定居点。人员多而且杂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因为城中村的人口流动性强,每当有违法的行为出现也给刑侦机关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规划落后
违章建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村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很多都市村庄建筑密度在70%以上。都市村庄中一系列的违章建筑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得城市化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强拆等等。更有甚者造成政府人员和居民的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规划管理不力,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由于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驱使及规划控制不力,违法建设行为总是在土地物业收益高而规划实施管理弱的地区蔓延。
4.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卫生较差
大多数都市村庄的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的通行条件。水、电管线混乱,公厕稀少,在火灾、地震、台风等其他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都市村庄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和商业服务点普遍偏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排污设施、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上村民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方式,使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或附近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积。在经济和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都市村庄建设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都市村庄面貌粗糙雷同,缺乏地域特征,环境污染和沙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逐渐消失。
5.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都市村庄作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是外來人口和个体经营户的集中区域,特别是无照经营和黑作坊的多发区域,制假售假现象猖獗。其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正规品牌商品的企业形象,对合法、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有重大影响。制假贩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同时严重侵犯了人民的利益,甚至使城中村的居民被更加边缘化。
三、改善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的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的完整性
政府应当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充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近期建设规划和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避免出现城镇中地区性的严重差异;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城市改造或重建项目的布局、规模和时序,以防止对项目任意进行调整。合理安排空间,对改造和回迁安置住房用地进行合理布局,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使得拆迁居民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当中;政府出资金,在不减少城中村用地规模的基础上,改建为廉租住房用,不仅没有影响城市用地规模,还可以使拆迁户就地安置;不仅使拆迁户得到较好的安置条件,也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优化治安环境,维护城市的和谐与秩序。
2.加强法制管理,提高人员素养
解决都市村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法律和法规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强有力的法律和法规,和合理的制度,才能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素质培养,提高居民的素养和技能。这样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可以使城中村的居民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率,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让他们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对于落后的都市村庄内基础教育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村民参与设施的改善,对其中有出色表现的村民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强改善教育设施,以提高都市村庄居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通过接受教育带动自身的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强改善教育设施,以提高都市村庄居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通过接受教育带动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种形式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努力吸引外籍投资者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运营和建设。加大对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将较为破旧的房屋改建为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暖气、有线电视及天然气和其他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房。促进城市社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4.加强改造项目的实施
加强都市村庄改造项目的实施,将其列入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制定到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之中,由编制单位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政府应通过对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条件与预算评估,对参与机构做出具体资格的规定。都市村庄改造项目的建设开发机构需通过招标确定;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追究违约责任;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部门实施全程监督,以确保国家、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加强对城中村建设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监管,按照统一的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要求,实现城中村建设项目按,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进行审核管理、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和违法项目的惩罚管理。
5.加强地区动态监测
在都市村庄地区实施动态监测与动态监控,实时了解城中村的建设开发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掌握村庄的发展状态与空间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建设行为,避免新的违法建设活动使城中村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都市村庄的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规划编制系统,是通过由点至面的规划实践,强调控制与引导土地集约利用与建设用地分区控制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协调规划组织,实现双向互动的规划反馈机制。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强化其建设力度,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颖.城中村改造布局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刘鹏鹏.都市村庄住宅楼梯的结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赵雨虹.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崔玲.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05-207.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城市;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都市村庄概念
都市村庄,及时人们常说的城中村,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影响范围也随着其经济的增长以及城市化的大力推进而扩大,而原本处于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就会主动或被动的纳入城市范围,然而不同于现代城市居民小区的是,这些城中村的房屋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自筹自建的,其虽处于城市建成区或即将楔入城市的建成区,但生活管理仍为传统的农村模式。都市村庄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的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转型不彻底造成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
二.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的现状
1.人口密度过高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城镇住房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口只能租赁住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另一方面,都市村庄的租金价格往往远低于城镇商品房,因此吸引外来人口在此高度集中。
2.流动性强
社会治安难以保证,都市村庄廉价的房屋租金吸引了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得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多、组成复杂、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上出租房分散,无人管理,都市村庄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被边缘化的人群定居点。人员多而且杂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因为城中村的人口流动性强,每当有违法的行为出现也给刑侦机关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规划落后
违章建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村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很多都市村庄建筑密度在70%以上。都市村庄中一系列的违章建筑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得城市化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强拆等等。更有甚者造成政府人员和居民的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规划管理不力,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由于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驱使及规划控制不力,违法建设行为总是在土地物业收益高而规划实施管理弱的地区蔓延。
4.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卫生较差
大多数都市村庄的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的通行条件。水、电管线混乱,公厕稀少,在火灾、地震、台风等其他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都市村庄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和商业服务点普遍偏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排污设施、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上村民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方式,使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或附近农田,固体废弃物无序堆积。在经济和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都市村庄建设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都市村庄面貌粗糙雷同,缺乏地域特征,环境污染和沙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逐渐消失。
5.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都市村庄作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是外來人口和个体经营户的集中区域,特别是无照经营和黑作坊的多发区域,制假售假现象猖獗。其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正规品牌商品的企业形象,对合法、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有重大影响。制假贩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同时严重侵犯了人民的利益,甚至使城中村的居民被更加边缘化。
三、改善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的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的完整性
政府应当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充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近期建设规划和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避免出现城镇中地区性的严重差异;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城市改造或重建项目的布局、规模和时序,以防止对项目任意进行调整。合理安排空间,对改造和回迁安置住房用地进行合理布局,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使得拆迁居民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当中;政府出资金,在不减少城中村用地规模的基础上,改建为廉租住房用,不仅没有影响城市用地规模,还可以使拆迁户就地安置;不仅使拆迁户得到较好的安置条件,也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优化治安环境,维护城市的和谐与秩序。
2.加强法制管理,提高人员素养
解决都市村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法律和法规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强有力的法律和法规,和合理的制度,才能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素质培养,提高居民的素养和技能。这样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可以使城中村的居民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率,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让他们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对于落后的都市村庄内基础教育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村民参与设施的改善,对其中有出色表现的村民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强改善教育设施,以提高都市村庄居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通过接受教育带动自身的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强改善教育设施,以提高都市村庄居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通过接受教育带动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种形式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努力吸引外籍投资者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运营和建设。加大对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将较为破旧的房屋改建为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暖气、有线电视及天然气和其他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房。促进城市社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4.加强改造项目的实施
加强都市村庄改造项目的实施,将其列入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制定到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之中,由编制单位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政府应通过对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条件与预算评估,对参与机构做出具体资格的规定。都市村庄改造项目的建设开发机构需通过招标确定;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追究违约责任;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部门实施全程监督,以确保国家、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加强对城中村建设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监管,按照统一的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要求,实现城中村建设项目按,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进行审核管理、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和违法项目的惩罚管理。
5.加强地区动态监测
在都市村庄地区实施动态监测与动态监控,实时了解城中村的建设开发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掌握村庄的发展状态与空间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建设行为,避免新的违法建设活动使城中村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都市村庄的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规划编制系统,是通过由点至面的规划实践,强调控制与引导土地集约利用与建设用地分区控制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协调规划组织,实现双向互动的规划反馈机制。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强化其建设力度,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颖.城中村改造布局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刘鹏鹏.都市村庄住宅楼梯的结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赵雨虹.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崔玲.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