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血凝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测定,现主要用于术前患者、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筛查,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疾病的检测以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等。
关键词:血凝;检测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Ⅶ、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PT的报告方式。一般情况下,可同时报告被检标本PT(s)和正常对照Pr(s)及PT比率;PT比率(PTR)=被检血浆PT,正常血浆Pr。当PT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时,则须同时报告其INR值。
正常参考值:①成人延长11-15 s;新生儿延长2-3 s:早产儿延长3-5 s(3~4 d后达到成人水平)。②PTR:0.85-1.15。PT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成PTR超过参考值范围即为延长。
PT检测意义: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Ⅱ、V、Ⅷ、X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肝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皿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及抗凝血因子Ⅱ、V、Ⅶ、X的抗体;缩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二、血凝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血凝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廊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正确治疗的保障。血凝检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样本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使用、复溶、预温及储存;药物使用、监控、参考范围的确定;检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是否正规操作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检验报告正确填写或输入检验报告的复核,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对各种影响检测结果作以下分析。
标本采集与处理:采血技术,息者处于平静、空腹状态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避免血小板、凝血因子的激活;止血带不应拉得太紧,最好不要超过5min,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Ⅷ,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原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采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不宜用力振摇,避免用力振荡破坏凝血蛋白;宜采用真空采血管,可颠倒混匀。采血时有多管,宜采用第2管。采血时不能有气泡,气泡会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Ⅷ变性。
试管要求一次性注射器,硅化玻璃管,要求2mL血量规格。
标本保存。标本保存受时间和温度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话,室温条件下,试管加塞避免C02扩散而使pH改变。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即开始变化,随离体的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从标本采集起.PT 2h之内、TT 2h之内、APTT 2h之内完成检测。凝血试验在室温保存4h内完成,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完成,放置4℃冰箱保存,24h内完成。不能完成将血浆放置在-20℃冷冻存放1周。试验PT血浆应于37℃快速融化,不要超过l0min;TT试剂预温不宜超过30min,不能反复冻融。血液采集进人空器及进入实验所用时间越短,凝血因子保护越好。
标本运送和处理。最好在实验室内采血,标本应随采随测,病房患者的标本尽快送到实验室,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防止日光直射,以避免凝血因子降低酶活性。3000r/min离心l0min,标本离心后如发现有溶血或小凝块应重抽,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应通知临床医生。出现这种情况都严重影响结果。
试剂使用及要求。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有不同的最佳适用范围,应选用适合检测的仪器,适合本实验室目的凝血活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注意有效期和稳定性。取溶试剂使用后,立即放人冰箱保存,每次使用要求混匀,发现试剂混浊立即遗弃。复溶后的试剂不能反复冻融。严格控制好APTT试剂中的CaC12浓度。试剂使用中要注意污染的问题,避免试剂瓶盖错盖造成交叉污染;同一试剂用同一吸管或移液头,不能交叉使用,否则会造成试剂标本的交叉污染。更换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和部分凝血酶试剂时,必须要检测正常对照。要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每天做室内质控。
操作的因素。操作技术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某个环节不正确将会造成试验结果的明显变化。检查仪器电源、光源是否稳定,预热时间或温度是否正确。温度过高过低都影响检验结果。检查所有试剂、缓冲液、标本是否合格,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次检测之前,应先检测质控血浆的数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浆预温不宜超过l0min。加试剂时量要准确,要防止气泡的产生,有气泡时凝血时间会延长,出现错误的结果。加样器与反应杯垂直,加样时间要掌握好,加样动作要稳、准、快。
三、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随着现代医学对止血与血栓形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血凝仪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凝仪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了较多的实验指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济南汉方全自动血凝仪是为用于试管检验设计的全自动实验室设置,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它可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样品测试。
凝固法检测原理。 凝固法的检测原理是在被测血浆粘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检测杯两侧设有线圈,检测杯中放人血浆和磁珠,检测杯下方有一感应线圈,当磁珠运动时,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并且感应电流的强度和磁珠的运动速度正相关,仪器通电后产生磁场,磁珠在磁场力驱动下,沿检测杯底部弯曲的轨道作谐振运动,随着血浆粘度增加,磁珠的运动阻力增大,运动速度减慢,并且振幅减小。因此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也减小,导致感应电流也相应减弱,所以,通过测定感应电流可以间接地反应血液凝固情况。检测电路检测出磁珠从开始运动的振幅到振幅减弱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即为血浆凝固时间。电磁场的能量分弱磁场和强磁场2种,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可选用弱磁场或强磁场。如纤维蛋白原使用弱磁场,而其它检测使用强磁场。
参考文献:
[1]HeinsM,ReinauerH.Artomation in coagulation testing.JIFCC,2006;8:117~22
[2]WalengaJM,FareedJ.Autom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agulation laboratory.Clin Lab Med,2004;14:709~28
[3]MohammedA,MehrabaniPA,CoomsRetal.The MDA-800 coagulation analyzer:a laboratory evaluation,2007;29:176~83
[4]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196~200
关键词:血凝;检测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Ⅶ、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PT的报告方式。一般情况下,可同时报告被检标本PT(s)和正常对照Pr(s)及PT比率;PT比率(PTR)=被检血浆PT,正常血浆Pr。当PT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时,则须同时报告其INR值。
正常参考值:①成人延长11-15 s;新生儿延长2-3 s:早产儿延长3-5 s(3~4 d后达到成人水平)。②PTR:0.85-1.15。PT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成PTR超过参考值范围即为延长。
PT检测意义: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Ⅱ、V、Ⅷ、X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肝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皿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及抗凝血因子Ⅱ、V、Ⅶ、X的抗体;缩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二、血凝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血凝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廊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正确治疗的保障。血凝检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样本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使用、复溶、预温及储存;药物使用、监控、参考范围的确定;检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是否正规操作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检验报告正确填写或输入检验报告的复核,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对各种影响检测结果作以下分析。
标本采集与处理:采血技术,息者处于平静、空腹状态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避免血小板、凝血因子的激活;止血带不应拉得太紧,最好不要超过5min,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Ⅷ,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原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采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不宜用力振摇,避免用力振荡破坏凝血蛋白;宜采用真空采血管,可颠倒混匀。采血时有多管,宜采用第2管。采血时不能有气泡,气泡会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Ⅷ变性。
试管要求一次性注射器,硅化玻璃管,要求2mL血量规格。
标本保存。标本保存受时间和温度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话,室温条件下,试管加塞避免C02扩散而使pH改变。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即开始变化,随离体的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从标本采集起.PT 2h之内、TT 2h之内、APTT 2h之内完成检测。凝血试验在室温保存4h内完成,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完成,放置4℃冰箱保存,24h内完成。不能完成将血浆放置在-20℃冷冻存放1周。试验PT血浆应于37℃快速融化,不要超过l0min;TT试剂预温不宜超过30min,不能反复冻融。血液采集进人空器及进入实验所用时间越短,凝血因子保护越好。
标本运送和处理。最好在实验室内采血,标本应随采随测,病房患者的标本尽快送到实验室,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防止日光直射,以避免凝血因子降低酶活性。3000r/min离心l0min,标本离心后如发现有溶血或小凝块应重抽,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应通知临床医生。出现这种情况都严重影响结果。
试剂使用及要求。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有不同的最佳适用范围,应选用适合检测的仪器,适合本实验室目的凝血活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注意有效期和稳定性。取溶试剂使用后,立即放人冰箱保存,每次使用要求混匀,发现试剂混浊立即遗弃。复溶后的试剂不能反复冻融。严格控制好APTT试剂中的CaC12浓度。试剂使用中要注意污染的问题,避免试剂瓶盖错盖造成交叉污染;同一试剂用同一吸管或移液头,不能交叉使用,否则会造成试剂标本的交叉污染。更换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和部分凝血酶试剂时,必须要检测正常对照。要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每天做室内质控。
操作的因素。操作技术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某个环节不正确将会造成试验结果的明显变化。检查仪器电源、光源是否稳定,预热时间或温度是否正确。温度过高过低都影响检验结果。检查所有试剂、缓冲液、标本是否合格,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次检测之前,应先检测质控血浆的数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浆预温不宜超过l0min。加试剂时量要准确,要防止气泡的产生,有气泡时凝血时间会延长,出现错误的结果。加样器与反应杯垂直,加样时间要掌握好,加样动作要稳、准、快。
三、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随着现代医学对止血与血栓形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血凝仪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凝仪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为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了较多的实验指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济南汉方全自动血凝仪是为用于试管检验设计的全自动实验室设置,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它可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样品测试。
凝固法检测原理。 凝固法的检测原理是在被测血浆粘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检测杯两侧设有线圈,检测杯中放人血浆和磁珠,检测杯下方有一感应线圈,当磁珠运动时,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并且感应电流的强度和磁珠的运动速度正相关,仪器通电后产生磁场,磁珠在磁场力驱动下,沿检测杯底部弯曲的轨道作谐振运动,随着血浆粘度增加,磁珠的运动阻力增大,运动速度减慢,并且振幅减小。因此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也减小,导致感应电流也相应减弱,所以,通过测定感应电流可以间接地反应血液凝固情况。检测电路检测出磁珠从开始运动的振幅到振幅减弱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即为血浆凝固时间。电磁场的能量分弱磁场和强磁场2种,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可选用弱磁场或强磁场。如纤维蛋白原使用弱磁场,而其它检测使用强磁场。
参考文献:
[1]HeinsM,ReinauerH.Artomation in coagulation testing.JIFCC,2006;8:117~22
[2]WalengaJM,FareedJ.Autom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agulation laboratory.Clin Lab Med,2004;14:709~28
[3]MohammedA,MehrabaniPA,CoomsRetal.The MDA-800 coagulation analyzer:a laboratory evaluation,2007;29:176~83
[4]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19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