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临床麻醉的重要方面,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目前,多模式镇痛已逐渐取代过去的单模式镇痛,其联合应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镇痛,镇痛效果明显有了提高。
关键词:术后急性疼痛;急性疼痛管理;多模式镇痛
术后急性疼痛为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一种急性伤害性疼痛,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影响,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发展成长期的慢性疼痛。传统的单模式镇痛方式镇痛效果不够理想,多模式镇痛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联合选用各种镇痛药物,使镇痛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目前已逐渐取代单模式镇痛。
1.急性疼痛的影响
急性疼痛管理(APS)目的是减少患者的急性疼痛,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疼痛,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急性疼痛会引起: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增加血管阻力和出血等心血管症状;②肺内分流、肺功能减弱,低氧血症、肺炎、促发肺不张、呼吸受限等呼吸症状;③胃酸分泌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产生应激性溃疡,进而引起肠梗阻;④增加白细胞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降低促合成激素的分泌,例如胰岛素等,进而破坏负氮平衡,引起内源高糖血症;⑤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衡;⑥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感染率;⑦增加血小板的黏度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产生高凝状态;⑧患者产生抑郁、恐惧、焦虑、失眠等不良心理反应。
2.多模式镇痛的特点
单一的镇痛模式易造成镇痛不全,因此要积极采用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利用不同镇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叠加和协同不同镇痛方法的效应靶位,以减少每种镇痛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效用,方法合理有效。多模式镇痛通常依靠局部麻醉、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NSAID),局部麻醉减少介导外周疼痛的发生,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产生作用。应当采用正确的镇痛模式,因为外伤、炎症、手术等痛刺激会导致神经生理反应以及疼痛感觉异化、痛敏感等系列痛反应,对手术患者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增加患者的并发症,不利于康复、使免疫力下降等。目前正向预防性或MMA镇痛发展,以对术后疼痛进行控制,减少慢性疼痛,而传统的单一镇痛效果一般,并且易引起并发症。预防性或MMA镇痛根据疼痛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及投药部位。为预防脊髓后角、丘脑、皮质等中枢疼痛发生敏化,减轻身心的不适,对免疫、内分泌等内环境稳态进行控制,应根据各种药物的各自的药效和药用特点,采取适当的镇痛预防的给药模式。
3.实施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术后镇痛按照创伤范围、手术类型,划分疼痛的轻、中、重度类型,轻度疼痛例如局部软组织手术、关节清晰术等,重度疼痛例如截肢术、胸腔手术、上腹部手术、骨肿瘤手术等。多模式镇痛治疗的下一步骤选用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应根据疼痛强度,其第一步包括切口的局麻浸润以及对如NSAIDs或COX-2、乙酰氨基酚等非阿片类镇痛药的给予;之后给予进行中度术后疼痛手术的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第3步针对切口较大的外科手术患者的操作,或是对需大量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进行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等。
4.联合应用镇痛药物
选用适量的辅助性镇痛药进行急性疼痛管理,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部分辅助性镇痛药及选用的临床依据,见。
注:A级证据充分有力,B级证据是有利的,C级证据不利。
5.急性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管理的建立促进了主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广了局麻药、阿片类药物输注等镇痛技术;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有数据显示,急性疼痛管理减少了10%至27%的重度疼痛发生率;急性疼痛管理应用的服务范围广,包括小儿、高龄、癌痛、心血管患者等;此外,急性疼痛管理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患者的镇痛方案日趋合理。
结术语:
综上所述,作为术后疼痛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急性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术后的镇痛效果。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各种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优化镇痛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李艳萍,卢雅立,等.超前镇痛对开胸病人术后慢性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225-227.
[2]许幸,吴新民,叶铁虎,等.氟比洛芬酯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502-504.
[3]Sommer M,de Rijke JM,van Kleef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a sample of 1490 surgical inpatients[J]Eur J Anaesthesiol,2008,25:267-74.
[4]Schug SA,Sidebotham DA,McGuinnety M,et al.Acetaminophen as an adjunct to morphine b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J]Anesth Analg,1998,87:368-372.
[5]Akural EI,J?rvim?ki V,L?nsineva A,et al.Effects of combination treatmentwith ketoprofen 100 mg + acetaminophen 1000 mg on postoperative dental pain:a single-dose,10-hour,randomized,double-blind,active-a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lin Ther,2009,31:560-568.
[6]Apfelbaum JL,Chen C,Mehta SS,et al.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postoperative pain continues to be undermanaged[J]Anesth Analg,2003,97:34-40.
关键词:术后急性疼痛;急性疼痛管理;多模式镇痛
术后急性疼痛为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一种急性伤害性疼痛,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影响,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发展成长期的慢性疼痛。传统的单模式镇痛方式镇痛效果不够理想,多模式镇痛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联合选用各种镇痛药物,使镇痛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目前已逐渐取代单模式镇痛。
1.急性疼痛的影响
急性疼痛管理(APS)目的是减少患者的急性疼痛,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疼痛,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急性疼痛会引起: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增加血管阻力和出血等心血管症状;②肺内分流、肺功能减弱,低氧血症、肺炎、促发肺不张、呼吸受限等呼吸症状;③胃酸分泌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产生应激性溃疡,进而引起肠梗阻;④增加白细胞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降低促合成激素的分泌,例如胰岛素等,进而破坏负氮平衡,引起内源高糖血症;⑤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衡;⑥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感染率;⑦增加血小板的黏度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产生高凝状态;⑧患者产生抑郁、恐惧、焦虑、失眠等不良心理反应。
2.多模式镇痛的特点
单一的镇痛模式易造成镇痛不全,因此要积极采用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利用不同镇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叠加和协同不同镇痛方法的效应靶位,以减少每种镇痛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效用,方法合理有效。多模式镇痛通常依靠局部麻醉、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NSAID),局部麻醉减少介导外周疼痛的发生,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产生作用。应当采用正确的镇痛模式,因为外伤、炎症、手术等痛刺激会导致神经生理反应以及疼痛感觉异化、痛敏感等系列痛反应,对手术患者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增加患者的并发症,不利于康复、使免疫力下降等。目前正向预防性或MMA镇痛发展,以对术后疼痛进行控制,减少慢性疼痛,而传统的单一镇痛效果一般,并且易引起并发症。预防性或MMA镇痛根据疼痛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及投药部位。为预防脊髓后角、丘脑、皮质等中枢疼痛发生敏化,减轻身心的不适,对免疫、内分泌等内环境稳态进行控制,应根据各种药物的各自的药效和药用特点,采取适当的镇痛预防的给药模式。
3.实施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术后镇痛按照创伤范围、手术类型,划分疼痛的轻、中、重度类型,轻度疼痛例如局部软组织手术、关节清晰术等,重度疼痛例如截肢术、胸腔手术、上腹部手术、骨肿瘤手术等。多模式镇痛治疗的下一步骤选用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应根据疼痛强度,其第一步包括切口的局麻浸润以及对如NSAIDs或COX-2、乙酰氨基酚等非阿片类镇痛药的给予;之后给予进行中度术后疼痛手术的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第3步针对切口较大的外科手术患者的操作,或是对需大量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进行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等。
4.联合应用镇痛药物
选用适量的辅助性镇痛药进行急性疼痛管理,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部分辅助性镇痛药及选用的临床依据,见。
注:A级证据充分有力,B级证据是有利的,C级证据不利。
5.急性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管理的建立促进了主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广了局麻药、阿片类药物输注等镇痛技术;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有数据显示,急性疼痛管理减少了10%至27%的重度疼痛发生率;急性疼痛管理应用的服务范围广,包括小儿、高龄、癌痛、心血管患者等;此外,急性疼痛管理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患者的镇痛方案日趋合理。
结术语:
综上所述,作为术后疼痛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急性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术后的镇痛效果。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各种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优化镇痛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李艳萍,卢雅立,等.超前镇痛对开胸病人术后慢性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225-227.
[2]许幸,吴新民,叶铁虎,等.氟比洛芬酯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502-504.
[3]Sommer M,de Rijke JM,van Kleef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a sample of 1490 surgical inpatients[J]Eur J Anaesthesiol,2008,25:267-74.
[4]Schug SA,Sidebotham DA,McGuinnety M,et al.Acetaminophen as an adjunct to morphine b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J]Anesth Analg,1998,87:368-372.
[5]Akural EI,J?rvim?ki V,L?nsineva A,et al.Effects of combination treatmentwith ketoprofen 100 mg + acetaminophen 1000 mg on postoperative dental pain:a single-dose,10-hour,randomized,double-blind,active-a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lin Ther,2009,31:560-568.
[6]Apfelbaum JL,Chen C,Mehta SS,et al.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postoperative pain continues to be undermanaged[J]Anesth Analg,2003,9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