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2例,术前均通过常规检查对其骨折情况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然后进行手术,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后外侧切口沿着股二头肌的后缘向下,直到患者关节处的弯向内侧,且顺其皮肤纹理横行约2至3cm。结果:22例患者中,疗效优13例,良7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30%。结论: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安全性相对较高、解剖结构相对较少、暴露充分以及创面较小等,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胫骨平台;关节;骨折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作为临床上相对少见与特殊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具有发生部位偏后与周围血管丰富等特点[1],且主要是因为高能量的损伤所致,其损伤处周围肿胀与软组织覆盖也有着相对较差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治疗不慎的问题,将导致一些早期与晚期手术的并发症,例如关节功能障碍、关节不稳定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2]。为了寻求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对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共有22例,而我院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MRI检查、CT断层扫描或者常规的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等。我院的22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中有13例女性患者于9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5.2)岁。就患者的病因而言,有3例是因砸伤,有7例是因高处坠落,有12例是因车祸;就Khan骨折的分型而言,有10例患者是后内侧骨折,有9例患者是后外侧骨折,有3例患者是累及后内与后外侧骨折,且均为闭合性骨折。此外,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3至10d左右。
1.2研究方法
1.2.1术前检查
我院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在术前均通过常规检查对其骨折情况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而这些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三维重建检查、左右斜位X线片以及摄膝关节正侧位等。就治疗方法而言,有10例患者采用的是胫骨平台内测治疗,有9例患者采用的是胫骨平台外侧治疗,有3例患者采用的是内外侧治疗。
1.2.2术中操作
术中患者进行手术时,麻醉方式主要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嘱患者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后外侧切口沿股二头肌的后缘向下,直至患者关节处的弯向内侧,且顺其皮肤纹理横行约2~3cm。在切开深筋膜之后,需要在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脂肪组织中对股二头肌腱与腓总神经作相关的探查与分离,一并向外侧进行牵拉工作。骨膜下需要分离比目鱼肌腓骨起点,使其与腓肠肌外侧头共同牵至内侧,切开关节囊使胫骨平台后外侧得到充分的显露,对外侧半月板与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另外,后内侧切口主要是沿着半膜肌的后缘向下,直至关节处的弯向外侧,并顺患者皮肤纹理横行约2~3cm,使其在腓肠肌的内侧头表面得以向下延伸,同时使半膜肌件与其在胫骨内侧后的关节囊附着处得以充分显露。然后切开部分半膜肌附着处,切开关节囊使胫骨平台后内髁得到充分的显露,同时对内侧半月板与后内侧平台骨折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探查。此外,在术中清理完毕淤血与凝血块之后,还要将细小的碎骨块进行清理,直视下复位的骨折块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工作。若患者胫骨平台有明显的局部塌陷现象,还需在下方充填植骨。待患者手术完成后,要对伤口进行及时冲洗与彻底止血,并对伤口处进行逐层缝合,再以棉垫加压包扎,最后用石膏进行固定。
1.2.3术后护理
我院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在术前1d、术中以及术后6至10d时,给予患者常规的静脉滴注抗生素;在术后3至4d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恢复训练;在术后6至15d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1.2.4疗效判定
我院对疗效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能力、膝伸直缺失度、行走能力、疼痛各6分,且共计30分,并以大于27分作为优,介于20至26分作为良,介于10至19分作为可,小于10分作为差。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0.0软件,并以p值小于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的疗效评分
患者例数 差 一般 良 优 优良率
22 0 2 7 13 90.9%
治疗结果,我院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了随访,根据疗效评分显示,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平均得分是25.8,而优良率则达到90.9%。
3.讨论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累及胫骨内、外侧髁,有着相对少见与相对特殊的特点[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医疗人员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而近年来随着螺旋CT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4]。本文根据相关案例对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其优点主要包括:安全性相对较高、解剖结构相对较少、暴露充分以及创面较小等,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在术后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给予分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曹伟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82,184.
[2]施利华,袁永健,王丹等.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1007-1008,1014.
[3]周建军,张建良,雷维讳等.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70-271.
[4]陈红卫,赵钢生,潘骏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2,25(4):352-355.
关键词:胫骨平台;关节;骨折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作为临床上相对少见与特殊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具有发生部位偏后与周围血管丰富等特点[1],且主要是因为高能量的损伤所致,其损伤处周围肿胀与软组织覆盖也有着相对较差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治疗不慎的问题,将导致一些早期与晚期手术的并发症,例如关节功能障碍、关节不稳定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2]。为了寻求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对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共有22例,而我院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MRI检查、CT断层扫描或者常规的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等。我院的22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中有13例女性患者于9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5.2)岁。就患者的病因而言,有3例是因砸伤,有7例是因高处坠落,有12例是因车祸;就Khan骨折的分型而言,有10例患者是后内侧骨折,有9例患者是后外侧骨折,有3例患者是累及后内与后外侧骨折,且均为闭合性骨折。此外,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3至10d左右。
1.2研究方法
1.2.1术前检查
我院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在术前均通过常规检查对其骨折情况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而这些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三维重建检查、左右斜位X线片以及摄膝关节正侧位等。就治疗方法而言,有10例患者采用的是胫骨平台内测治疗,有9例患者采用的是胫骨平台外侧治疗,有3例患者采用的是内外侧治疗。
1.2.2术中操作
术中患者进行手术时,麻醉方式主要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嘱患者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后外侧切口沿股二头肌的后缘向下,直至患者关节处的弯向内侧,且顺其皮肤纹理横行约2~3cm。在切开深筋膜之后,需要在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脂肪组织中对股二头肌腱与腓总神经作相关的探查与分离,一并向外侧进行牵拉工作。骨膜下需要分离比目鱼肌腓骨起点,使其与腓肠肌外侧头共同牵至内侧,切开关节囊使胫骨平台后外侧得到充分的显露,对外侧半月板与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另外,后内侧切口主要是沿着半膜肌的后缘向下,直至关节处的弯向外侧,并顺患者皮肤纹理横行约2~3cm,使其在腓肠肌的内侧头表面得以向下延伸,同时使半膜肌件与其在胫骨内侧后的关节囊附着处得以充分显露。然后切开部分半膜肌附着处,切开关节囊使胫骨平台后内髁得到充分的显露,同时对内侧半月板与后内侧平台骨折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探查。此外,在术中清理完毕淤血与凝血块之后,还要将细小的碎骨块进行清理,直视下复位的骨折块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工作。若患者胫骨平台有明显的局部塌陷现象,还需在下方充填植骨。待患者手术完成后,要对伤口进行及时冲洗与彻底止血,并对伤口处进行逐层缝合,再以棉垫加压包扎,最后用石膏进行固定。
1.2.3术后护理
我院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在术前1d、术中以及术后6至10d时,给予患者常规的静脉滴注抗生素;在术后3至4d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恢复训练;在术后6至15d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1.2.4疗效判定
我院对疗效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能力、膝伸直缺失度、行走能力、疼痛各6分,且共计30分,并以大于27分作为优,介于20至26分作为良,介于10至19分作为可,小于10分作为差。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0.0软件,并以p值小于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的疗效评分
患者例数 差 一般 良 优 优良率
22 0 2 7 13 90.9%
治疗结果,我院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了随访,根据疗效评分显示,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平均得分是25.8,而优良率则达到90.9%。
3.讨论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累及胫骨内、外侧髁,有着相对少见与相对特殊的特点[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医疗人员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而近年来随着螺旋CT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4]。本文根据相关案例对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其优点主要包括:安全性相对较高、解剖结构相对较少、暴露充分以及创面较小等,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在术后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给予分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曹伟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82,184.
[2]施利华,袁永健,王丹等.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1007-1008,1014.
[3]周建军,张建良,雷维讳等.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70-271.
[4]陈红卫,赵钢生,潘骏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2,25(4):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