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建构活动包含丰富的思维活动,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优化学生思维结构的基本课程。但是,要想真正优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切实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其在建构、迁移、创新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改善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本文将从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欲望;组织小组合作,丰富学生探究参与经验;优化学生评价,优化学生思维参与程度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实施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虽然会认真听讲,但是这一行为却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全面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因为有不少小学生会在课上出现神游天外、昏昏欲睡、死记硬背等现实问题,属于无意义学习行为,并不能能动生成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育特点,客观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及时实现自主进步,确保小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其自主归纳有效学习经验,逐步形成可持续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如此,小学生则可顺利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
一、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要想切实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首要前提便是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自觉思考、主动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来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学习,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就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训练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笔者及时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小学生共可站成三排,第一排与第三排的学生随机在纸上写下一个小数,第二排学生需在纸上写下“+”或者“-”;各排学生可随着音乐变更位置,待音乐声音停止之后,处于同一位置的各排学生会自成一组,列出小数加减法算式,计算结果。这个游戏比较直观、趣味十足,所以本班大多数小学生都自觉参与了数学游戏,主动分析了小数加减法知识,切实巩固了知识记忆。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真正实现自主进步。在课堂结尾环节,不少学生都表示他们很喜欢数学游戏,还主动在课后与同伴共同组织了趣味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内化了数学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绪,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组织小组合作,丰富学生探究参与经验
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小学生的自主参与行为并不积极、主动,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与督促下才会展开数学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被动低效的问题,无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切实改善教学效益。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及时展开能动探究,使其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多思考、多交流、多分享,由此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切实实现深度教学。
就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了4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一名优等生、学困生,两名中等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之内,希望小学生可以通过同伴共享与相互监督实现自主学习。在小组内部,每个成员均可自主分享数学学习经验,展现解题思路。为此,笔者以本校的校园环境作为背景资料,明确了植树问题的总距离,还补充了基本的科学资料,让小学生科学确定了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接下来,各个小组便可自主展开数学探究。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合作探究行为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这个小组内部成员首先独立学习,自主确定了植树方案。然后,小组内部便开始轮流解释指数方案,求同存异,积极交流,从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不植树这三个条件下分析了植树方案,生成了探究结论。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及时展开数学学习,切实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待小组内部探究任务结束之后,笔者就鼓励各小组共享数学学习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合作交流范围,也希望本班学生可以产生思维碰撞。通过组际共享,本班学生自主归纳了植树总距离、植树数量、数一数的间隔距离这几个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切实增加了数学建构经验。
三、優化学生评价,优化学生思维参与程度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在阶段性的考试结束之后,根据考试成绩来进行定量评价的,虽然相对比较客观,但是不够全面,难以综合反映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可能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在数学课上产生无效学习行为。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展开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及时反思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以便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4人小组合作模式组织了课堂探究活动,希望各个小组可以在数学课上及时生成数学探究经验,借此优化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总结环节,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展开个人评价与小组互评活动,希望小学生可以及时反思数学学习过程。比如,有的学生在个人评价过程中比较谦虚,认为自己虽然内化了本课重点知识,但是学习行为却不够主动,浪费了探究机会,对此感到懊恼。有的学生则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在小组互评时逐一肯定了本组成员的数学学习优势,对比了自己的不足,阐述了自己在下一轮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改正的数学学习行为。还有的学生比较自信、勇敢,表示自己已经发挥出了最好的表现,虽然尚有不足,但是十分满足,没有遗憾。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能动学习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客观、综合分析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自主表现,创设趣味、丰富的数学活动,组织能动、发现式的教学互动,让小学生在能动探究与自主发展过程中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丽.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何元翠.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77-7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实施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虽然会认真听讲,但是这一行为却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全面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因为有不少小学生会在课上出现神游天外、昏昏欲睡、死记硬背等现实问题,属于无意义学习行为,并不能能动生成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育特点,客观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及时实现自主进步,确保小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其自主归纳有效学习经验,逐步形成可持续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如此,小学生则可顺利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
一、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要想切实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首要前提便是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自觉思考、主动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来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学习,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就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训练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笔者及时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小学生共可站成三排,第一排与第三排的学生随机在纸上写下一个小数,第二排学生需在纸上写下“+”或者“-”;各排学生可随着音乐变更位置,待音乐声音停止之后,处于同一位置的各排学生会自成一组,列出小数加减法算式,计算结果。这个游戏比较直观、趣味十足,所以本班大多数小学生都自觉参与了数学游戏,主动分析了小数加减法知识,切实巩固了知识记忆。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真正实现自主进步。在课堂结尾环节,不少学生都表示他们很喜欢数学游戏,还主动在课后与同伴共同组织了趣味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内化了数学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绪,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组织小组合作,丰富学生探究参与经验
常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小学生的自主参与行为并不积极、主动,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与督促下才会展开数学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被动低效的问题,无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切实改善教学效益。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及时展开能动探究,使其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多思考、多交流、多分享,由此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切实实现深度教学。
就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了4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一名优等生、学困生,两名中等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之内,希望小学生可以通过同伴共享与相互监督实现自主学习。在小组内部,每个成员均可自主分享数学学习经验,展现解题思路。为此,笔者以本校的校园环境作为背景资料,明确了植树问题的总距离,还补充了基本的科学资料,让小学生科学确定了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接下来,各个小组便可自主展开数学探究。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合作探究行为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这个小组内部成员首先独立学习,自主确定了植树方案。然后,小组内部便开始轮流解释指数方案,求同存异,积极交流,从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不植树这三个条件下分析了植树方案,生成了探究结论。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及时展开数学学习,切实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待小组内部探究任务结束之后,笔者就鼓励各小组共享数学学习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合作交流范围,也希望本班学生可以产生思维碰撞。通过组际共享,本班学生自主归纳了植树总距离、植树数量、数一数的间隔距离这几个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切实增加了数学建构经验。
三、優化学生评价,优化学生思维参与程度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在阶段性的考试结束之后,根据考试成绩来进行定量评价的,虽然相对比较客观,但是不够全面,难以综合反映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可能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在数学课上产生无效学习行为。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展开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及时反思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以便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4人小组合作模式组织了课堂探究活动,希望各个小组可以在数学课上及时生成数学探究经验,借此优化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总结环节,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展开个人评价与小组互评活动,希望小学生可以及时反思数学学习过程。比如,有的学生在个人评价过程中比较谦虚,认为自己虽然内化了本课重点知识,但是学习行为却不够主动,浪费了探究机会,对此感到懊恼。有的学生则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在小组互评时逐一肯定了本组成员的数学学习优势,对比了自己的不足,阐述了自己在下一轮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改正的数学学习行为。还有的学生比较自信、勇敢,表示自己已经发挥出了最好的表现,虽然尚有不足,但是十分满足,没有遗憾。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能动学习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客观、综合分析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自主表现,创设趣味、丰富的数学活动,组织能动、发现式的教学互动,让小学生在能动探究与自主发展过程中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丽.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何元翠.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