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这不只是在知识层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层面的转变。农村小学生升到初中就是要面临一个环境更好,人数更多的新校园,可能会出现不适应,逃避,厌恶,自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做好农村学生小升初的有效对接,做好提前研读,积极的沟通交流,做好农村学生小升初的心理适应工作。
关键词:学生心理;小升初;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75
莎士比亚说:“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意在说明心理准备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生一般都会就近读书,小学学校可能会因为教育理论陈旧,教育资源短缺,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落后的教学环境中。在农村学生小升初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质量较高,甚至与周围的新学生不在同一眼界,这就让农村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如果家长和学生没有及时给予纠正,会酿成大错。
一、小升初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升初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单单的不适应新校园环境的问题,它是在不适应之后带出的大量心理变化上的难题。首先,学生对新环境的向往和对熟悉环境的不舍。农村学生观因为长期处于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一切对外界美好的描述都是通过教师得知的,开始期待升入初中后的美好。但又怕自己离开熟悉的教师和朋友,无法适应新环境。其次,长期教学环境的落后,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速度和能力也处于落后的阶段,但初中的教学速度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决定的,农村学生会出现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心理上就会自主的逃避新鲜知识,开始放松要求,对成绩和作业的不关心,产生厌学的心理;最后,初中还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没有经历过考试选拔,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可能处于这其中的低水平阶段。原本的成绩可能就在整体的下半部分,基础知识可能又没有其他人牢固,甚至努力之后没有成果,久而久之,就会在农村学生的心理中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愿再与他人交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二、小升初学生心理变化的对策
(一)有效对接
在农村学生小升初的过度阶段,初中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的小学教师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心理和家庭情况,决定要不要在哪方面给予特殊关照,或者是特殊家庭,特殊学生,更要提前了解清楚,做好小升初的心理衔接工作。比如一位农村学生因意外事故造成了生理上的缺陷,教师就可以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快乐读书吧:笑与泪,快乐与成长》开展一场活动,鼓励该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揭露自己的伤疤,而是让学生可以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这个事实,避免到了初中接受新的目光,产生自卑心理。小学教师把升初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事情,打好预防针,做好衔接,让农村学生以更自信的态度走进初中的校园[1]。
(二)提前研读
农村学生之所以出现小升初心理转化上的难题,很大一部分是学习进度跟不上,教学模式不适应造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教师的思想前进的,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升入初中会自然就会跟不上课堂进度。而且由于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育理念无法及时更新,升入初中后完全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农村小学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新的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小学六年级阶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的把初中模式加入课堂。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前预习,找出存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中也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课后布置习题,自主完成,巩固知识。这些流程下来,农村学生对初中课堂有了大概的认知,恐惧感也会减少,对小升初的新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2]。
(三)沟通交流
新环境的不适,熟悉朋友的离开,教学模式的陌生,这些存在与农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和沟通交流,长期压制在学生心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情绪变化大。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有《给老師的一封信》一课,教师可以借此开展活动,让马上小升初的学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以写信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在阅读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给学生一个安心的答案。在农村学生升入初中之后的过渡阶段,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异样,要及时沟通,用平等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也能感受到熟悉的温暖,顺利的完成小升初的心理变化[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升初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必经之路,但农村学生因为教育资源落后,信息闭塞的客观因素,会在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难以完成心理上的转化,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很严重,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家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提前研读,完成小升初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何风岗. 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 中小学管理, 2008, 000(004):49-49.
[2]王亚蓉. 未雨绸缪,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小升初衔接工作初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1):49-52.
[3]李林峰. 引导小升初过渡,提升学习有效性[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0015-0015.
关键词:学生心理;小升初;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75
莎士比亚说:“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意在说明心理准备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生一般都会就近读书,小学学校可能会因为教育理论陈旧,教育资源短缺,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落后的教学环境中。在农村学生小升初之后,看到的是一个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质量较高,甚至与周围的新学生不在同一眼界,这就让农村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如果家长和学生没有及时给予纠正,会酿成大错。
一、小升初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升初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单单的不适应新校园环境的问题,它是在不适应之后带出的大量心理变化上的难题。首先,学生对新环境的向往和对熟悉环境的不舍。农村学生观因为长期处于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一切对外界美好的描述都是通过教师得知的,开始期待升入初中后的美好。但又怕自己离开熟悉的教师和朋友,无法适应新环境。其次,长期教学环境的落后,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速度和能力也处于落后的阶段,但初中的教学速度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决定的,农村学生会出现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心理上就会自主的逃避新鲜知识,开始放松要求,对成绩和作业的不关心,产生厌学的心理;最后,初中还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没有经历过考试选拔,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可能处于这其中的低水平阶段。原本的成绩可能就在整体的下半部分,基础知识可能又没有其他人牢固,甚至努力之后没有成果,久而久之,就会在农村学生的心理中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愿再与他人交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二、小升初学生心理变化的对策
(一)有效对接
在农村学生小升初的过度阶段,初中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的小学教师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心理和家庭情况,决定要不要在哪方面给予特殊关照,或者是特殊家庭,特殊学生,更要提前了解清楚,做好小升初的心理衔接工作。比如一位农村学生因意外事故造成了生理上的缺陷,教师就可以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快乐读书吧:笑与泪,快乐与成长》开展一场活动,鼓励该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揭露自己的伤疤,而是让学生可以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这个事实,避免到了初中接受新的目光,产生自卑心理。小学教师把升初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事情,打好预防针,做好衔接,让农村学生以更自信的态度走进初中的校园[1]。
(二)提前研读
农村学生之所以出现小升初心理转化上的难题,很大一部分是学习进度跟不上,教学模式不适应造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教师的思想前进的,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升入初中会自然就会跟不上课堂进度。而且由于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育理念无法及时更新,升入初中后完全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农村小学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新的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小学六年级阶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的把初中模式加入课堂。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前预习,找出存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中也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课后布置习题,自主完成,巩固知识。这些流程下来,农村学生对初中课堂有了大概的认知,恐惧感也会减少,对小升初的新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2]。
(三)沟通交流
新环境的不适,熟悉朋友的离开,教学模式的陌生,这些存在与农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和沟通交流,长期压制在学生心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情绪变化大。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有《给老師的一封信》一课,教师可以借此开展活动,让马上小升初的学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以写信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在阅读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给学生一个安心的答案。在农村学生升入初中之后的过渡阶段,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异样,要及时沟通,用平等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也能感受到熟悉的温暖,顺利的完成小升初的心理变化[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升初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必经之路,但农村学生因为教育资源落后,信息闭塞的客观因素,会在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难以完成心理上的转化,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很严重,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家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提前研读,完成小升初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何风岗. 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 中小学管理, 2008, 000(004):49-49.
[2]王亚蓉. 未雨绸缪,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小升初衔接工作初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1):49-52.
[3]李林峰. 引导小升初过渡,提升学习有效性[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001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