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女性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期,距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整个19世纪星光璀璨的俄罗斯文学几乎没有女作家留名,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白银时代,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坛才逐渐有所变化,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等优秀女作家的出现使得俄罗斯文坛中首现女作家的身影。回首20世纪前的俄罗斯文学,不难发现女性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被杰出的男性作家们的光芒所掩盖。
  然而20世纪的俄罗斯命运多舛,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文学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摆脱了社会束缚的镣铐和意识形态枷锁的女性开始为自己发声,以女性特有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书写观点。时至今日,毫不夸张地说,女性作家已占据俄罗斯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本文将以托尔斯泰娅、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奇若娃以及乌利茨卡娅的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例,借此来捕捉当代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一、托尔斯泰娅笔下的“爱情捕手”—卓娅
  托尔斯泰娅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极不平凡的书香门第,其在俄罗斯与美国各大高校的文学系中均留下足迹,侨居的生活经历也为她在创作过程中提供了灵感。
  卓娅是托尔斯泰娅所著小说《猎猛犸》中的女主人公,她外表温婉文静,但实则内心爱慕虚荣,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在她看来,爱情只是一场势在必得的狩猎游戏:男人是“猎物”,婚姻则是看守“猎物”的“牢笼”,只要牢牢看住这只“猎物”,她就是游戏的最终赢家。
  卓娅是一名美丽优雅的青年女性,对于结婚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普通女性婚后相濡以沫、相夫教子的生活并不是卓娅结婚的理由,她只是需要一个男人来满足她的物质需要,来让她享受合法妻子所带来的全部权利。为此,卓娅甚至陷入了疯狂的境地:她开始与一个自己根本不曾心动过甚至是有些讨厌的工程师弗拉基米尔交往,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其实和男友在一起的每一天对卓娅都是一种折磨,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极度渴望和弗拉基米尔结婚: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他的钱包里,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但是享受了这些的弗拉基米尔并没有表现出要和她结婚的打算。终于,一直在等待着被求婚的卓娅耐心耗尽,用“绳索”等工具把弗拉基米尔这头“猛犸”暴力驯服。
  小说中的卓娅可以说是物质虚荣女性的代表,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不乏这类女性的存在。卓娅虽生活在现代,但“依赖男性”的观念仍深深地扎根在她的心中。托尔斯泰娅向读者展现了两性关系中真实而又丑陋的一面,揭露了当代部分女性扭曲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不禁引发女性思考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塑造的“悲惨女人”—安娜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被誉为“当代契诃夫”,她的作品多从现实出发。其极为关注女性的命运,创作内容极其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
  中篇小说《夜深时分》是其成名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深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煎熬,独自在底层生活中苦苦挣扎。物质富足,安娜从不敢企及,甚至连温馨的家庭生活对她而言都是一种奢望。默默承受一切的安娜,被至亲骨肉一步步拽入无底深渊。
  主人公安娜·安德里阿诺夫娜在年轻时曾与有妇之夫坠入爱河,两人一度打得火热,但后来安娜因此失去工作,男人也重新回到了妻子的身边,留给安娜的只有痛苦的回忆和没有父亲的两个孩子。安娜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抚养长大,可是当儿女双双长大成人后,她身上的负担不轻反重:儿子安德烈因为替别人担罪而进了监狱,出狱后经常向她要钱并且不断制造麻烦;而女儿阿廖娜则重蹈了自己的覆辙,不停地结交新男友,最后也落得了未婚先孕的下场。安娜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工资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可是即便如此,儿女们非但不感激,反而对母亲恶语相向,无休止的谩骂和矛盾使得这个本就残破的家完全土崩瓦解。女主人公破败不堪的人生中唯一的精神灯塔就是自认为是诗人,她为自己与白银时代的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同名而感到骄傲。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笔下的女性们大多和安娜一样:住在城市里几代同堂的一居室的小屋中,过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生活。她们被围困在柴米油盐之中不得片刻喘息,而苏联女性们的如此遭遇,是同时代西欧主妇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作家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刻画以示女性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面临的生存窘境,引发了万千女性读者们的共鸣。
  三、奇若娃勾勒的“回忆化身”—苏珊娜
  奇若娃是当今俄罗斯文坛炙手可热的女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以及评论家,尽管才出道短短十几年,但是时至今日,她已在俄罗斯文坛享有盛誉,其作品多次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值得一提的是,奇若娃还是首位获得俄语布克奖的圣彼得堡作家。
  奇诺娃的力作《女性时代》是作家根据自己童年时的亲身经历所改编的,彼时的时局背景为奇若娃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小说中满是作家真实生活的痕迹,小女孩儿苏珊娜更是与童年时期的她颇为相似。奇若娃在小说中描绘了众多女性,她们千人千色、个性迥异,作家通过频繁转换的女性视角勾勒出了彼时列宁格勒的真实图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列宁格勒,年轻美丽的农村姑娘安东尼娜从外省来到列宁格勒务工,她被一个生性放荡不羁的城市青年所哄骗,在他花言巧语的诱惑下,最终落入温柔陷阱,然而青年在一次约会后不辞而别,安东尼娜却因此怀上了女儿苏珊娜。不久后得知自己已癌症晚期的安东尼娜一度想过把女儿送去孤儿院,然而与她同住一个套间的三位老太太却不忍孩子被抛弃,于是苏珊娜就在“外婆们”的照料下逐渐长大。苏珊娜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然而在6岁前却一直不会说话,外婆们守护着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为女孩儿构筑了一道抵御外界风雨的围墙,她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导苏珊娜:看芭蕾舞剧、学做针线活、定期去教堂礼拜、学习法语等。母亲去世后,苏珊娜留在了老人們身边生活,直至她们也相继离世。哑症已痊愈的她不负众望,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望的艺术家。   毫无疑问,在小说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就是女孩兒苏珊娜,她从小耳濡目染俄罗斯传统文化,生于20世纪50年代,又长在当代社会,可以说是集三种不同时期的文化特性于一体,这也奠定了她日后成为艺术家的基础。作者曾经谈到,苏珊娜的童年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她本人的亲身经历,长辈们时常向她提起经历过的大封锁,身边亲人多舛的命运。奇若娃以女性对柔软心灵的敏感捕捉和对大千世界的细腻感受,造就了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独树一帜的女性视角也使小说具有了碎片化、充满真实感、颇具直觉性等特点。
  四、乌利茨卡娅刻画的“博爱圣母”—美狄亚
  乌利茨卡娅是当今俄罗斯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第一位获得俄语布克奖的女性作家,乌利茨卡娅在中国也颇具知名度,近年来,其著作陆续地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广为传播。
  美狄亚是乌利茨卡娅的成名作《美狄亚和孩子们》中的女主人公,透过她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俄罗斯传统女性的魅力,还能体会到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对作者创作的影响。作者笔下的美狄亚虽没有亲生骨肉,但她却拥有一个母亲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品格。
  美狄亚出生于一个希腊族村庄,16岁时父母双亡,从此,她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三个弟弟妹妹。在她年近30岁时,才嫁给了一位患有癫痫病的犹太医生。从怜悯到爱恋,美狄亚一直忠贞不渝地守护在丈夫身边。即便后来知道丈夫与妹妹曾有私情,她仍一直恪守着妻子的本分,在病床前悉心照料,还把他的私生女尼卡视如己出。美狄亚的爱是纯粹的、圣洁的,她一直坚持着自己做人的态度和对爱情的忠贞。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美狄亚众多亲人们的眼中,她就是家族的中心,也是家族的母亲。
  乌利茨卡娅虽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女巫美狄亚之名,但是却塑造了一个与其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作者试图借女主人公身上的“圣母”精神来唤醒女性们的伟大母性,这与作者的成长环境中所蕴含的犹太文化底蕴息息相关。小说创作时,社会充斥着对现实的绝望和面对未来的迷惘,美狄亚作为一个理想女性,在万千读者的心中散播温暖,聊以慰藉。
  五、结语
  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文学舞台上的女性形象从“完美女性”发展为真实平凡的普通女性,她们的形象鲜活生动、真实可感。女性作家们通过这些作品及形象,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给予她们更多的尊重及关爱,同时也启迪当代女性,应正视自己的生存困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从而实现自我、收获幸福。
其他文献
阿明这个男孩子挺好玩的,读初中时异常腼腆内向,和女同学一说话就脸红脖子粗,半天憋不出一言半语。可是,不知哪来的胆量,哪来的勇气,非要整天腆着他那红到耳朵根的脸,有事没事找阿浅说话。  其实,20世纪90年代,在读书的大好青春年华时,尽管男女生之间也会有好感和喜欢,而这种情感意识不到也控制不住,但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极为保守、含蓄的,顶多就是借着讨论学习问题,和喜欢的人多说两句话而已,再就是知道喜欢
期刊
一、宋曹其人与《会秋堂集》  宋曹,生于明万历庚申年,卒于清康熙辛巳年,江苏盐城北宋庄人。字彬臣,一字邠臣,号射陵逸史、耕海潜夫等,居室名会秋堂、蔬枰草堂等。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爱国遗民诗人,著有《书法约言》《会秋堂诗文集》《杜诗解》等。目前研究,仅书法界对其书法作品鉴赏较为充分,对其诗文探究较少,然宋曹一生作诗甚多,名震江淮一代,时人对此有很高的评价,如王之桢言其“与古今大家名家者相枕藉”。
期刊
《青島记事》/许萌萌
期刊
《臨宋人小品》/姬怡帆
期刊
作为内地第四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吴贻弓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当时新的电影观念产生探索的兴趣,其电影作品在整体美学追求上体现出鲜明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抒情性。而台湾的侯孝贤导演也在差不多同时登上了台湾新电影的舞台,其作品中长镜头的大量运用和散文化的叙事结构使其呈现出明显的纪实性和诗意性特征。但是由于两位导演电影观念和美学追求的差异,以及各自的思想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影片的风格特色也有很大的
期刊
在阅读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时,读者首先想到的是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以及乔峰、虚竹、段誉三人的义结金兰,而不是作品当中的情感内涵。作为开辟了武侠小说先河的伟大人物,在《天龙八部》当中,金庸先生不仅赋予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在人物坎坷离奇的命运、波折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背后,还隐藏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引出故事的重要手段,也是升华人物形象的有机载体,因为有了悲剧意识,人物才能表现得更加鲜
期刊
《溪山清遠》/黄玉胜
期刊
丰子恺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人物,在多个领域均有着斐然的成就。作为文学家的丰子恺,以散文创作最负盛名,创作了许多清新隽永的文章,并且,在旧体诗词领域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以简单质朴的画风开创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先河,俞平伯赞其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们的情怀”。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精通日语、俄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将国外多部名著翻译成流畅的中文,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作
期刊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因此,话剧在剧本创作、舞台表演等方面要回应时代发展需要,跟上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很多艺术类作品只讲求经济效益的多少,全然不顾作品的美学性以及文学性,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经济利益减少。话剧作为本来就具有美学、文学方面性质的艺术形式,在社会时代潮流变化迅速的今天,也一定不能放弃话剧表演
期刊
川端康成传奇的一生伴随着孤独、抑郁、死亡、爱情的不幸,本文以《山音》为例,抒写他曲折的艺术人生。  一、川端康成的人生  由于自幼目睹了身边太多的死亡,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思考一直贯穿于川端康成的童年、中年和晚年。他认为“自杀并不是智者所为”,但川端康成的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恰恰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为什么选择自杀的方式呢?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本能是有机生命存在的保证,死亡的本能试图让人们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