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育家凯洛夫曾说:“谁能让孩子的求知兴趣保持稳定和持久,谁就能教育孩子成才.”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的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是点燃学生获取知识的火种,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如果学生对他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也可以看出阅读与语言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所以很少有人能花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即使有时间不是上网,就是看一些快餐文学,比如漫画书,幽默故事书等。而真正的可以充实我们大脑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则少之又少。那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期刊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reflects culture.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cultural involvement in communication will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s. Animal vocabulary is rich in cultur
期刊
摘要:英语分数在高考总分占五分之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前途。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主要从词汇、句型、语篇三个层面就如何系统地复习高中英语做了一些探讨。学生采用以下复习法,可以改变以往单纯复习的枯燥无味,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系统复习;词汇;句型;语篇    综观教育学文献,关于如何学好高中英语的讨论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运用系统论、信
期刊
摘要:教师如何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解决实验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利用汉语谐音帮助记忆,对较难记忆的知识点“数字”化,用趣闻轶事引入主题,使用形象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组织学习兴趣小组丰富发展学生。  关键词:灵活多变 生动有趣 丰富发展    初中的生物课内容比较简单,而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
期刊
[摘要]通过对包装设计中潜在的审美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文化神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承。  [关键词]文化 民族文化 现代包装设计 传承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
期刊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中“情感的伪化”现象日趋严重,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笔者着力探究引情入作文教学,从个性阅读、走进大天地、激情作文、创新形式、怡情评价五方面教学生以真情抒写真心。  关键词:读书怡情 天地悟情 作文倾情 形式润情 评价激情    文章贵有真情实感,这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何以能打动读者的心呢?但我们相
期刊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素质教育、基本观念    中学历史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能教得好。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
期刊
【摘要】词汇在交际活动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学生的词汇量及对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制约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词汇教学重要性的忽视以及简单低效的处理方式使得词汇学习成了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拦路虎”。本文分析了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词汇教学,词汇运用,词汇记忆,情景语境    《高中英语
期刊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