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始终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多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突出作用,需要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积极回应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
关键词: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长株潭“两型社会”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极大地刺激了长株潭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湖南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一要素,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素质人才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总是根植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牢牢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诉求
“两型社会”在本质上体现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其旨归,从资源开发利用的层面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层面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建设“两型社会”从多层面对人才与科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阵地。
“两型社会”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现代社会专业分工非常严格,专业技术极其复杂,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社会中必须拥有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要顺应改革试验区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建设“两型社会”这一新的发展基点上,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制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的技能素质;要不断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规模,建立包括农村贫困家庭“扶贫技能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在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面向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其二,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
创新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灵魂,“两型社会”的经济增量应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产业两型化要求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因此,“两型社会”的建设不仅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力量,为长株潭试验区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除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外,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本身还应具有原初的技术创新意识和精神,应充分利用专业技术教师的资源优势建立技术创新团队,让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引领“两型社会”技术创新的前沿。
其三,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平衡城乡教育的杠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实质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社会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优化整合,使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最便捷、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除了相关教育政策要进行调整外,教育结构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出发合理布局。针对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结构调整成为平衡城乡教育的杠杆。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这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虽然不能说有了职业教育就有了教育公平,但是可以肯定,没有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能有教育公平的。”[1]高等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平民教育,通过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成为平衡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城乡教育的有力杠杆。
其四,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提高劳动就业率的砝码。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作为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应该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率先起到示范作用。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要依靠教育,而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長株潭“两型社会”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发挥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为其打通劳动就业的渠道,成为提高劳动就业率的砝码。
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要充分利用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优惠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增加农村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使其达到与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相适应的水平。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培训,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普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第二、三产业劳动者普遍经过职业培训并有相应职业技术资格,提高高级以上技术工人在城镇劳动人口中的比例。通过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长株潭改革试验区的劳动力资源竞争优势就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高等职业教育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验证了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现实经济快速增长,不仅要有一流的基础科学水平,更要有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工艺技术。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求在生产第一线上有一支高水平的工艺技术队伍,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对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求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适应这一需求,培养大批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成为“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政治稳定的“支撑点”。
在目前高中生高峰期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吸纳了大量未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满足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还能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失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使他们不会因为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被社会淘汰,对下岗、转岗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重新掌握谋生的技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失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实现“两型社会”人民的安居乐业,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推动了“两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保持“两型社会”稳定的“支撑点”。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文化进步的“加速器”。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各种受教育者实施针对性、职业性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使他们不仅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而且获得全面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工匠,它更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为人们进一步提升提供机会和可能的路径,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是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水平的根基,社会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平民教育能够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它通过提升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水平成为“两型社会”文化进步的“加速器”。
三、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积极回应“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
一方面,株潭“两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建设诉求;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作用,积极应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最终实现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第一,通过建设一批具有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竞争力、生命力,职业院校更是如此。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发展力。在我国高职教育系统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规模的大小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职教育有效发展应沿着“承认差距、张扬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前行。一要立足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现有水平,扬长避短,克服同构化现象,按照各安其位,各发其音的发展思路,在错位中找准学校的发展优势,
在错位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二要坚持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在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重点用力,而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门门争先、不甘居后、全面出击,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全力实现分工合作、错位發展、特色取胜的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第二,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也持续加大,而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却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以及品牌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等等,这些都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软肋”。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丽君:《论职业教育在北京城市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2页。
关键词: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长株潭“两型社会”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极大地刺激了长株潭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湖南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一要素,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素质人才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总是根植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牢牢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诉求
“两型社会”在本质上体现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其旨归,从资源开发利用的层面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层面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建设“两型社会”从多层面对人才与科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阵地。
“两型社会”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现代社会专业分工非常严格,专业技术极其复杂,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社会中必须拥有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要顺应改革试验区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建设“两型社会”这一新的发展基点上,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制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的技能素质;要不断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规模,建立包括农村贫困家庭“扶贫技能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在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面向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其二,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
创新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灵魂,“两型社会”的经济增量应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产业两型化要求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因此,“两型社会”的建设不仅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力量,为长株潭试验区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除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外,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本身还应具有原初的技术创新意识和精神,应充分利用专业技术教师的资源优势建立技术创新团队,让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引领“两型社会”技术创新的前沿。
其三,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平衡城乡教育的杠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实质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社会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优化整合,使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最便捷、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除了相关教育政策要进行调整外,教育结构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出发合理布局。针对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结构调整成为平衡城乡教育的杠杆。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这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虽然不能说有了职业教育就有了教育公平,但是可以肯定,没有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能有教育公平的。”[1]高等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平民教育,通过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成为平衡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城乡教育的有力杠杆。
其四,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提高劳动就业率的砝码。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作为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应该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率先起到示范作用。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要依靠教育,而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長株潭“两型社会”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发挥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为其打通劳动就业的渠道,成为提高劳动就业率的砝码。
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要充分利用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优惠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增加农村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使其达到与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相适应的水平。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培训,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普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第二、三产业劳动者普遍经过职业培训并有相应职业技术资格,提高高级以上技术工人在城镇劳动人口中的比例。通过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长株潭改革试验区的劳动力资源竞争优势就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高等职业教育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验证了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现实经济快速增长,不仅要有一流的基础科学水平,更要有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工艺技术。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求在生产第一线上有一支高水平的工艺技术队伍,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对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求迫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适应这一需求,培养大批的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成为“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政治稳定的“支撑点”。
在目前高中生高峰期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吸纳了大量未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满足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还能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失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使他们不会因为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被社会淘汰,对下岗、转岗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重新掌握谋生的技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失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实现“两型社会”人民的安居乐业,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推动了“两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保持“两型社会”稳定的“支撑点”。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文化进步的“加速器”。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各种受教育者实施针对性、职业性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使他们不仅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而且获得全面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工匠,它更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为人们进一步提升提供机会和可能的路径,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是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水平的根基,社会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平民教育能够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它通过提升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水平成为“两型社会”文化进步的“加速器”。
三、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积极回应“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
一方面,株潭“两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建设诉求;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作用,积极应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最终实现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第一,通过建设一批具有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竞争力、生命力,职业院校更是如此。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发展力。在我国高职教育系统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规模的大小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职教育有效发展应沿着“承认差距、张扬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前行。一要立足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现有水平,扬长避短,克服同构化现象,按照各安其位,各发其音的发展思路,在错位中找准学校的发展优势,
在错位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二要坚持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在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重点用力,而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门门争先、不甘居后、全面出击,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全力实现分工合作、错位發展、特色取胜的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第二,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也持续加大,而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却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以及品牌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等等,这些都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软肋”。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丽君:《论职业教育在北京城市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