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虽然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但是不能达到课堂要求,有些实验只能单靠老师的演示或讲解,可视性不强;有的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呢?
一、更新实验器材,小组实验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作为观察者只看不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有些演示实验直观性差,坐在后排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有的实验现象一闪而过甚至连前排的学生也看不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小组实验来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既可以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我们还应该好好地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选择一些先进的实验器材来替代那些陈旧繁琐的实验器材,让实验现象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案例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烛作为光源来进行实验探究,蜡烛的烛焰不稳定,易受到周围空气流动的影响;成像时烛焰的轮廓也不清晰;在此实验中只能得出像是上下颠倒的,无法得出左右相反这个特点;蜡烛不能循环利用,在学生实验中损耗量大,作为演示实验展示时只有前两排的学生能观察到物距与像距。我们在课堂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学生光学实验盒来进行该实验,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清晰地观察到像,准确地读取物距与像距,以便于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讲授新课时进行学生实验可以避免学生重复实验。在该实验箱中用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光源来代替蜡烛,光源比较稳定、清晰,能重复使用,还能探究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相反这个规律。用F光源还能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还可以探究凸透镜对平行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的发散作用,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这套装置可以解决我们以前在光学实验中遇到的很多实验难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案例二】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一般会把电表,开关,小灯泡等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然后把它挂到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操作,学生读取记录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找出规律。现在黑板上没有钉子难以固定装置,由于距离装置太远观察到的数据不清晰。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学生电学实验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直接在课堂上自己操作,得出结论,真正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并非知识机械的读取和记录数据。
二、从日常生活用品中获取实验材料
有一位教育家曾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现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这可以补充仪器不足,开发新的教学仪器,使教学仪器适应科学教学的需要,减少经费开支,真正做到成本低而价值不低。
【案例三】在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实验中,我们通常用石蕊试液和酚酞作为指示剂,但种类比较单一,我们可以用把一些蔬菜汁制成酸碱指示剂。1.用紫甘蓝制取酸碱指示剂:将紫甘蓝用清水洗净,刀子切碎,捣烂,加酒精浸泡30分钟,搅拌;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2.用红萝卜皮制取酸碱指示剂:刮下红萝卜皮,用酒精浸泡30分钟,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3.用火龙果皮自制酸碱指示剂:取一个火龙果,把里面那层紫色的皮切下來放入烧杯中,加酒精浸泡30分钟;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制好三种酸碱指示剂后,在点滴板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食盐水,每组中分别滴入几滴紫甘蓝酸碱指示剂,苋菜酸碱指示剂,火龙果皮酸碱指示剂,红萝卜皮酸碱指示剂,观察现象。还可以用他们来判断生活中的常用的一些液体如醋、肥皂水的酸碱性。此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安全,实验材料易得,现象明显。
【案例四】八年级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节课中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比较抽象,学生不理解,我们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物来制作浮沉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吸管浮沉子:准备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剪一根5厘米的吸管对折,然后用一枚回形针固定,把它捏扁后放入水中,它呈漂浮状态;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吸管的浮沉情况。滴管浮沉子:准备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取一根塑料滴管,把尖端减去,中间一段剪成条状(章鱼形状),在滴管的尾端放入一枚铁钉,把它捏扁后放入水中,它呈漂浮状态,为了现象明显,在里面加入少量蓝墨水;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吸管的浮沉情况。该实验教具制作简单,材料易见,让学生树立科学即是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设计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突破实验材料的限制,进行替代实验
在实验材料不易获得的情况下,可用一些功能相似的材料替代它,可突破材料的限制,不仅解决了材料不足的困难,又能体现迁移和创新的思维。
【案例五】《植物的一生》中《花的结构》,课本中采用的是桃花,但是在教学时桃花已经谢了。对此,教师采用了学生熟悉且取材容易的百合花,而且花比较大,容易观察它的结构。《种子的结构》教材中采取的是菜豆种子,但是菜豆种子很难找到,选择市场上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来观察。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进行的实验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提倡学生就地取材,自制学具,鼓励学生不断发明创新,增加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来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更新实验器材,小组实验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作为观察者只看不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有些演示实验直观性差,坐在后排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有的实验现象一闪而过甚至连前排的学生也看不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小组实验来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既可以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我们还应该好好地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选择一些先进的实验器材来替代那些陈旧繁琐的实验器材,让实验现象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案例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烛作为光源来进行实验探究,蜡烛的烛焰不稳定,易受到周围空气流动的影响;成像时烛焰的轮廓也不清晰;在此实验中只能得出像是上下颠倒的,无法得出左右相反这个特点;蜡烛不能循环利用,在学生实验中损耗量大,作为演示实验展示时只有前两排的学生能观察到物距与像距。我们在课堂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学生光学实验盒来进行该实验,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清晰地观察到像,准确地读取物距与像距,以便于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讲授新课时进行学生实验可以避免学生重复实验。在该实验箱中用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光源来代替蜡烛,光源比较稳定、清晰,能重复使用,还能探究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相反这个规律。用F光源还能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还可以探究凸透镜对平行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的发散作用,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这套装置可以解决我们以前在光学实验中遇到的很多实验难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案例二】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我们一般会把电表,开关,小灯泡等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然后把它挂到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操作,学生读取记录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找出规律。现在黑板上没有钉子难以固定装置,由于距离装置太远观察到的数据不清晰。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学生电学实验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直接在课堂上自己操作,得出结论,真正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并非知识机械的读取和记录数据。
二、从日常生活用品中获取实验材料
有一位教育家曾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现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这可以补充仪器不足,开发新的教学仪器,使教学仪器适应科学教学的需要,减少经费开支,真正做到成本低而价值不低。
【案例三】在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实验中,我们通常用石蕊试液和酚酞作为指示剂,但种类比较单一,我们可以用把一些蔬菜汁制成酸碱指示剂。1.用紫甘蓝制取酸碱指示剂:将紫甘蓝用清水洗净,刀子切碎,捣烂,加酒精浸泡30分钟,搅拌;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2.用红萝卜皮制取酸碱指示剂:刮下红萝卜皮,用酒精浸泡30分钟,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3.用火龙果皮自制酸碱指示剂:取一个火龙果,把里面那层紫色的皮切下來放入烧杯中,加酒精浸泡30分钟;用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入试剂瓶中,放在桌上备用。制好三种酸碱指示剂后,在点滴板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食盐水,每组中分别滴入几滴紫甘蓝酸碱指示剂,苋菜酸碱指示剂,火龙果皮酸碱指示剂,红萝卜皮酸碱指示剂,观察现象。还可以用他们来判断生活中的常用的一些液体如醋、肥皂水的酸碱性。此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安全,实验材料易得,现象明显。
【案例四】八年级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节课中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比较抽象,学生不理解,我们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物来制作浮沉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吸管浮沉子:准备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剪一根5厘米的吸管对折,然后用一枚回形针固定,把它捏扁后放入水中,它呈漂浮状态;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吸管的浮沉情况。滴管浮沉子:准备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取一根塑料滴管,把尖端减去,中间一段剪成条状(章鱼形状),在滴管的尾端放入一枚铁钉,把它捏扁后放入水中,它呈漂浮状态,为了现象明显,在里面加入少量蓝墨水;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吸管的浮沉情况。该实验教具制作简单,材料易见,让学生树立科学即是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设计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突破实验材料的限制,进行替代实验
在实验材料不易获得的情况下,可用一些功能相似的材料替代它,可突破材料的限制,不仅解决了材料不足的困难,又能体现迁移和创新的思维。
【案例五】《植物的一生》中《花的结构》,课本中采用的是桃花,但是在教学时桃花已经谢了。对此,教师采用了学生熟悉且取材容易的百合花,而且花比较大,容易观察它的结构。《种子的结构》教材中采取的是菜豆种子,但是菜豆种子很难找到,选择市场上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来观察。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进行的实验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提倡学生就地取材,自制学具,鼓励学生不断发明创新,增加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来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