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下去听课,我发觉现在我们的老师缺少了认真琢磨教材的细心与耐心。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喜欢照搬教参现成的“教学分析”,一旦没了教参几乎是寸步难行。从平时的听课情况来看,我觉得老师们对教材的研读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只能说是读了教材;第二种就像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读懂了教材;第三种是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的真正的读透教材。我想窦桂梅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她是北京清华附小的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想谈一谈从她所走过的文本细读之路,从中看一看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她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用整整一个假期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等等;同时她还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 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在讲《秋天的怀念》时,她读了史铁生所有的著作,并亲自拜访了史铁生,所以她解读出的文本的内涵就更为深刻和全面。
一、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
研读教材要从整体到部分,着眼于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以单元为单位,认真阅读教材(语文S版的教材以专题将课文组成单元)。在具体阅读教材时你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单元的内容和其它各册相关的内容有哪些?2、每个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每个老师一定要重视单元前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教材在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研读教材的一些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研读教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等几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本的语言,要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发觉内涵,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在低年级,细读也可以是课题。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文章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彩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文章的中心和实质往往就包含在题目之中。所以,有时深究题目往往就能抓往文章的中心。老师在细读文本时还要 领会揣摩插图。各年级的教材或多或少都配有插图,教材为什么要设置插图呢?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备课时应悉心领会揣摩插图的用意,发挥插图作用。怎样揣摩和运用插图的作用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为了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献身的精神,课文编者特设计了一幅图。我认为既有图,就应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要仔细观察,寻找这幅图使用的时机、方法。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个别教师个议,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实际上和我们所倡导的集体备课是一致的。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是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写教学反思很重要,因为叶澜教授说过:“你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师,但你坚持认认真真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师。”
有的老师在没认真读教材之前,先去看参考书,这样不好。参考书写得再具体、再详细,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过早翻阅参考资料会妨碍自己深入地领会教材,所以正确做法应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尔后再去翻阅有关参考资料。
三、老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语文S版教材中高年级为例:其课后习题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一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请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意在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是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者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习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虽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你有了钻研教材的素养后,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目的、有顺序、有趣味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她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用整整一个假期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等等;同时她还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 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在讲《秋天的怀念》时,她读了史铁生所有的著作,并亲自拜访了史铁生,所以她解读出的文本的内涵就更为深刻和全面。
一、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
研读教材要从整体到部分,着眼于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以单元为单位,认真阅读教材(语文S版的教材以专题将课文组成单元)。在具体阅读教材时你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单元的内容和其它各册相关的内容有哪些?2、每个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每个老师一定要重视单元前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教材在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研读教材的一些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研读教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等几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本的语言,要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发觉内涵,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在低年级,细读也可以是课题。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文章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彩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文章的中心和实质往往就包含在题目之中。所以,有时深究题目往往就能抓往文章的中心。老师在细读文本时还要 领会揣摩插图。各年级的教材或多或少都配有插图,教材为什么要设置插图呢?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备课时应悉心领会揣摩插图的用意,发挥插图作用。怎样揣摩和运用插图的作用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为了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献身的精神,课文编者特设计了一幅图。我认为既有图,就应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要仔细观察,寻找这幅图使用的时机、方法。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个别教师个议,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实际上和我们所倡导的集体备课是一致的。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是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写教学反思很重要,因为叶澜教授说过:“你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师,但你坚持认认真真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师。”
有的老师在没认真读教材之前,先去看参考书,这样不好。参考书写得再具体、再详细,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过早翻阅参考资料会妨碍自己深入地领会教材,所以正确做法应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尔后再去翻阅有关参考资料。
三、老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语文S版教材中高年级为例:其课后习题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一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请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意在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是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者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习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虽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你有了钻研教材的素养后,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目的、有顺序、有趣味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