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中,既是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从思维到行为的完美演绎,便构成了一幅幅生命的绚丽画卷,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尚中的浪花。即便是在健身养生的生命修炼过程中,依然可见尚中智慧的旖旎(yini)与芳香,气韵悠然。习练熊运的过程,亦可领略到尚中的别样意蕴。小功法,大道理。从习练中感悟,从感悟中升华。入情入境地赏析熊运,总会浮现出尚中守一,气韵悠然的练功状态。
熊运,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熊戏的第一个动作。该式运动既展示出戏中之熊的淡泊神态,又描绘出自然之熊的悠然气韵,同时,又赋予习练者尚中守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古代先哲认识自然、理解社会、健养身心的重要观念。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历经数千年传承过来的五禽戏,既然冠之以戏,理应具有文化属性。所以,戏中的熊运不仅具有气韵悠然的表象,更是蕴涵着尚中守一的思维特质。
从生命之火说起
生活在大自然怀抱里的熊,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功能。即:燃烧生命之火。到了冬季,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在整个冬天都去狩猎。但食物不多时,熊就会躲在洞内过冬。缺乏食物是熊类动物冬眠的主因。冬眠的熊,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供应转换为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脂肪燃烧时,新陈代谢会产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时,细胞会将这些毒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再重新循环利用。(人体内没有这种机制,如果毒素累积,人类会在一星期内死亡。)这种生化作用也让熊可以回收体内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时熊不会排尿。即使不冬眠,北极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烧的机制。这种清醒式冬眠让北极熊可以不必躲到洞里,整个冬天都保持活跃状态。因此,把冬眠之熊的这种点燃生命之火用以自生自救的功能,赋予一种尚中与中和的健身养生理念,也就顺理成章了。即:在缺少食物时它的生命之源,从饮食转换为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当然,在目前不可能考证古代先哲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更不可能说熊运动作就是据此而为之,但是,这种独辟蹊径,效仿熊运的姿势,用以调节人体自身气血运行,进而达到健身养生作用的理念,则是熊运效法自然、以健养身心的重要内涵。从造字取意来看,又赋予熊以生命之火的意境。熊字本义是指一种会靠冬眠度过食物匮乏季节的大力野兽。一旁为“能”,意为“冬眠之熊”,底部为“灬”指“火”、“生命之火”。“能”与“灬”联合起来表示:重燃生命之火的能、从冬眠中苏醒的能。也就是说,熊具有燃烧自身体内脂肪,进而使生命延续的功能。这些都是在文化符号意义上的象形取意。
戏中之熊运,它的健身养生功能更符合中医理念。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与中和也就成为中医医理的真正含意。依据这一观点来看熊运的对生命的健养作用,也就不难发现:以人体之中为运动的主要形态以及保健功能。比如,两掌划圆应随腰、腹部的摇晃;意念体内之气在腹部丹田运行;腰腹转动导引体内之气运行,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等等。
再进一步来看,熊运主要运动的是腰腹。中医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实际上包括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中焦如沤”,用以比喻中焦脾胃腐熟消化水谷和化生气血的作用。由于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之失常,而见脘腹胀满、呕吐、腹泻等症。因此,治疗中焦病证,用药须着眼于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使脾升胃降,则水谷得化,气血得生。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上说,也应包括肝胆。由此而言,熊运动作对腰腹的摇晃、按摩其实质就是在健养中焦以及脾胃。
当然,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才觉整个身体稳如泰山。呼吸要求气贯丹田,此点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气功操作中的真谛。因为气贯丹田即可实现引气归元(气海穴),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人体生机和抵抗力得到全面加强。功中意念活动更要充实下元,各种功法多以意守下丹田(气海穴处)为主,这就是充实下元的具体体现。实验证明,当练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后,意守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可以增加30%左右,皮温也明显上升,这些都是意守作用的证明,也是下元充实的体现。
从运化技法练起
运者,循序移动即为运。熊运,是以循序移动的形式来强身健体的。不言而喻,人体气血健康地通达运化则是习练熊运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提醒健身气功爱好者,在习练功法时必须注意一个关键词:循序。在熊运动作中,它有哪些序可循呢?
一方面,肢体运行以及重点部位要有序。熊运基本上是在原地做动作,其运动的全过程两脚稳定站立,支撑腰腹分别进行顺时针(前四式)或逆时针(后四式)运来运去地按顺序摇转。需要把握循序运行的环节是:⑴练好手。初练熊运时要从习练摇转与划圆技术开始。首先领会腰腹摇转的要领,再练习两手在腰腹部位划圆,最后掌握以腰腹搖转带动两手划圆的协调配合。⑵稳住脚。脚稳,摇而不动,保持下肢相对稳定。下肢不能随着躯干的摇转而晃动,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腰腹能最大幅度地进行竖直摇转。⑶重意气。重点感知意气相随这是习练熊运动作的关键所在。肢体运动时,要意注丹田内气为腰腹摇转提供动力来源,并使意念随顺时针(前四式)或逆时针(后四式)运转。⑷守中心。习练熊运动作,要以肚脐为中心,牵引躯干运行,上体随腰腹摇转。⑸练配合。熊运动作看似简单,而要把动作做的舒展大方,气韵悠然,并非易事,所以,要逐步掌握划圆、呼吸与意念的配合协调。习练开始时,两手可以自然下垂于体前,体会腰腹做立圆摇转,在习练立圆摇转过程中慢慢体会呼吸、意念配合。⑹转腰腹。摇转腰腹要做到圆活、连贯、均匀、自然。当摇转到下半圈时,含胸松腹,身体顺势向下摇转,挤压肝脾、肠胃;当摇向上半圈时,提胸收腹,展开腹壁,使肝脾、肠胃脏器上提。 另一方面,动作细节以及配合要有序。熊运这一式看似简单,而做起来会感到细节对练功质量却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細节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先后顺序要求更高一些。⑴两手握拳要有序。熊戏的手型为手握空拳,四指弯曲,大拇指压在食指的第一指节上。⑵虎口相对要有序。两手虎口靠近,但不能相碰。⑶两手划圆要有序。两手划圆是熊运的一个重要动作,它以肚脐为圆心,两手绕肚脐划圆,间距约10厘米。划圆时,肩不能上耸,两手轻附腹部运转,划圈要圆,速度要匀。在完整动作练习时,两手的运行是由腰腹摇转带动的。⑷腰腹摇转要有序。熊云动作力发于腰,腰腹摇转带动两手划圆,以顺时针摇转为序。⑸划圆起始要有序。在习练熊云动作时,身体放松,重量压于腹部,髋部和下肢相对固定,起到支撑上体摇转的作用。⑹两臂双手运行要有序。做熊运动作开始时,两臂自然下垂,手成熊掌,虎口相对,放于脐下,轻附腹前。随着腰腹摇转,牵动两手运行,其顺序是:向右(左)、向上、向左(右)、向下,绕肚脐划圆。腰腹摇转和两手划圆,在速度、角度上均要相互对应,同步有序运行。⑺呼吸配合要有序。熊戏动作可以按照提吸落呼、蓄吸发呼的方式进行。一次完整的熊运配合一次呼吸。身体由下向上提拉时,舒展胸廓,吸入清气;身体从上向下前俯挤压时,含胸松腹,呼出浊气。呼吸要自然绵长,均匀柔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心静体松。⑻意念运用要有序。熊运的意念,要在整体上表现出熊的憨厚、刚直、沉着、稳重的神韵。同时,在动作熟练阶段注意形息、意气相依,提高内在意境、神韵的修炼。意想熊的习性,习练者的心神融入斜晖夕照、幽深静谧的山林之中。饱食之后的熊,全身放松,垂手而立,沉稳安详,独自嬉戏,腰固步坚,转腰摩腹,憨厚喜人。
总之,无论是在动作运行方向,还是具体的动作细节以及细节动作的相互配合,都应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这是尚中守一在技术动作层面的基本要求。那么,习练熊运在调身、调心、调息的功理、哲理层面,又给功友何种启迪呢?
从节度调摄做起
所谓节度,在这里是指节制或约束的意思。习练熊运也有一个三调合一的过程,也就是说调身只是功理的一个方面,而调心、调息则是调身不可离弃的、也是不能离弃的。这就要在习练过程中约束神、心、息共同进入到尚中守一的练功状态。
首先,要秉持尚中的节度。常言道:万物之生,皆有节度,人之存生,不可不明;举之个人,为事养生,则精气不可不节度,心力不可不葆养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之生,乃累日之积也。也有人认为,孱弱的身体、散乱的心识、脆弱的意志每源於过度地使用身心,皆因不知节度。所以,便有了“目不可多视,五色令人目盲也;耳不可多听,五音令人耳聋也;口不可多食,五味令人口爽也;心不可多思,五情令人心乱也。”的真知灼见。
更有人直白地指出,爱有所伤,厚於此者必薄于彼也,过于彼者每不及于此也。故不如守中、不如渊默、不如不言、不如无为。不得已而为之,立位环中,应物无伤。因而,也就有了“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萦萦。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之说。相对于习练熊运而言,其练功过程中的节度,当以尚中为要:从功效上看,熊运是由强健脾胃来发挥健身作用。脾胃居中属土,为其它脏腑之仓廪;从肢体而言,熊运对肢体的运动部位重在腰腹,正是人体中间部位;从经络上看,熊运的重点在运化中焦,而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凡此种种,不难发现,尚中既是一种哲学观念,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同时,用尚中的思维方法来理解熊运的调身、调心、调息锻炼,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从更深层面讲,熊运的健身功理就在于对尚中思维的运用。正应了那句古语:“中者,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次,要修炼守一的境界。熊运的动作并不复杂,而要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协调自然、意念于体内之气运行于腹部、丹田,则是需要长期修炼的。也就是说要达到守一的境界,即:在习练熊运时要使形体运转、意念调控、呼吸运用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亦如老子的《道德经》所描述的那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如果用这句话的语境,来分别描述熊运的境界,便会有这样的理解:⑴要有载的境界。所谓载,是指要厚道,要厚德载物,要承受,亦如熊那样燃烧生命之火,而不是对抗和出击。⑵要有营的境界。所谓营,是指要用心,用全部的力量和心思去考虑,而不要忘记,也不要三心二意,这也是习练熊运时,不可心猿意马的修炼。⑶要有抱的境界。所谓抱,是指圆而不离,目的是不离,又不要用力,就是勿忘无助,抱的特点是圆抱不离。只要圆而不离就是抱。在熊运的习练中,反复强调的划圆,既有形体的成分,更有意念、气机的运行,这便是一种境界。总之,从老子这句话里可以感悟到:要在习练熊运的过程中修炼出厚德载物的境界,重要的是心要接受自我的形体,神意要跟自我的身体合一,要保持这个身心相合的状态,一会儿也不要离开。做到这一点虽有点深邃久远,但从中可以感悟到人生修养、健养身心,精气神合的要义,就是要时时刻刻关爱生命过程中的身心相合,以厚德载物立身处世,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不离不弃的修炼过程。
同时,要展示气韵之悠然。悠然,是对某种心态的描述,具有多重词义。熊运所指的气韵悠然应该是:⑴要淡泊。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智。淡泊是理性的成熟。习练熊运应该具有这种心态。在习练过程中,要修炼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且怡性怡情。从人生大处讲,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生,对世间事报以淡定的态度识别和处理,不争,不纠结,不骄燥,保持平常心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淡然而不虚妄,从容面对得与失。从练功角度讲,要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尤其是在习练熊运时,更要执简驭繁,在简单的动作中历练出淡泊的品性。⑵有韵味。韵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而上的本体,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被呈现和传达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习练者的灵性,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这就是在习练熊运时所要领悟的韵味。⑶知静趣。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不宜习练健身气功的,当然,习练熊运也需静气。惟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闹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习练功法,谁也不可能逃到深山里去,惟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在喧闹的当今社会能够使自己的心境沉静下来,也是一种品位。⑷重功理。熊运的功理是多方面的,在此可以归纳为:一是通过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既能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又能转动腰腹,并以两手划圆,导引内气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二是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以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三是从熊运与人体之“中”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感悟尚中守一的思维方式的深邃久远,从中汲取古代先哲健身养生智慧的濡养,更为可贵的是尚中守一丰富了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理念。⑸尚自然。毫无疑问,熊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骄子。而效仿自然之熊的熊运,则陶冶着习练者热爱自然,情操,这便是由欣赏天地宇宙之大,体认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到天地与我共存,物欲与我为“一”的大生命,从而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更高层次。
熊运,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熊戏的第一个动作。该式运动既展示出戏中之熊的淡泊神态,又描绘出自然之熊的悠然气韵,同时,又赋予习练者尚中守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古代先哲认识自然、理解社会、健养身心的重要观念。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历经数千年传承过来的五禽戏,既然冠之以戏,理应具有文化属性。所以,戏中的熊运不仅具有气韵悠然的表象,更是蕴涵着尚中守一的思维特质。
从生命之火说起
生活在大自然怀抱里的熊,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功能。即:燃烧生命之火。到了冬季,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在整个冬天都去狩猎。但食物不多时,熊就会躲在洞内过冬。缺乏食物是熊类动物冬眠的主因。冬眠的熊,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供应转换为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脂肪燃烧时,新陈代谢会产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时,细胞会将这些毒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再重新循环利用。(人体内没有这种机制,如果毒素累积,人类会在一星期内死亡。)这种生化作用也让熊可以回收体内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时熊不会排尿。即使不冬眠,北极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烧的机制。这种清醒式冬眠让北极熊可以不必躲到洞里,整个冬天都保持活跃状态。因此,把冬眠之熊的这种点燃生命之火用以自生自救的功能,赋予一种尚中与中和的健身养生理念,也就顺理成章了。即:在缺少食物时它的生命之源,从饮食转换为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当然,在目前不可能考证古代先哲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更不可能说熊运动作就是据此而为之,但是,这种独辟蹊径,效仿熊运的姿势,用以调节人体自身气血运行,进而达到健身养生作用的理念,则是熊运效法自然、以健养身心的重要内涵。从造字取意来看,又赋予熊以生命之火的意境。熊字本义是指一种会靠冬眠度过食物匮乏季节的大力野兽。一旁为“能”,意为“冬眠之熊”,底部为“灬”指“火”、“生命之火”。“能”与“灬”联合起来表示:重燃生命之火的能、从冬眠中苏醒的能。也就是说,熊具有燃烧自身体内脂肪,进而使生命延续的功能。这些都是在文化符号意义上的象形取意。
戏中之熊运,它的健身养生功能更符合中医理念。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与中和也就成为中医医理的真正含意。依据这一观点来看熊运的对生命的健养作用,也就不难发现:以人体之中为运动的主要形态以及保健功能。比如,两掌划圆应随腰、腹部的摇晃;意念体内之气在腹部丹田运行;腰腹转动导引体内之气运行,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等等。
再进一步来看,熊运主要运动的是腰腹。中医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实际上包括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中焦如沤”,用以比喻中焦脾胃腐熟消化水谷和化生气血的作用。由于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之失常,而见脘腹胀满、呕吐、腹泻等症。因此,治疗中焦病证,用药须着眼于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使脾升胃降,则水谷得化,气血得生。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上说,也应包括肝胆。由此而言,熊运动作对腰腹的摇晃、按摩其实质就是在健养中焦以及脾胃。
当然,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才觉整个身体稳如泰山。呼吸要求气贯丹田,此点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气功操作中的真谛。因为气贯丹田即可实现引气归元(气海穴),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人体生机和抵抗力得到全面加强。功中意念活动更要充实下元,各种功法多以意守下丹田(气海穴处)为主,这就是充实下元的具体体现。实验证明,当练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后,意守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可以增加30%左右,皮温也明显上升,这些都是意守作用的证明,也是下元充实的体现。
从运化技法练起
运者,循序移动即为运。熊运,是以循序移动的形式来强身健体的。不言而喻,人体气血健康地通达运化则是习练熊运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提醒健身气功爱好者,在习练功法时必须注意一个关键词:循序。在熊运动作中,它有哪些序可循呢?
一方面,肢体运行以及重点部位要有序。熊运基本上是在原地做动作,其运动的全过程两脚稳定站立,支撑腰腹分别进行顺时针(前四式)或逆时针(后四式)运来运去地按顺序摇转。需要把握循序运行的环节是:⑴练好手。初练熊运时要从习练摇转与划圆技术开始。首先领会腰腹摇转的要领,再练习两手在腰腹部位划圆,最后掌握以腰腹搖转带动两手划圆的协调配合。⑵稳住脚。脚稳,摇而不动,保持下肢相对稳定。下肢不能随着躯干的摇转而晃动,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腰腹能最大幅度地进行竖直摇转。⑶重意气。重点感知意气相随这是习练熊运动作的关键所在。肢体运动时,要意注丹田内气为腰腹摇转提供动力来源,并使意念随顺时针(前四式)或逆时针(后四式)运转。⑷守中心。习练熊运动作,要以肚脐为中心,牵引躯干运行,上体随腰腹摇转。⑸练配合。熊运动作看似简单,而要把动作做的舒展大方,气韵悠然,并非易事,所以,要逐步掌握划圆、呼吸与意念的配合协调。习练开始时,两手可以自然下垂于体前,体会腰腹做立圆摇转,在习练立圆摇转过程中慢慢体会呼吸、意念配合。⑹转腰腹。摇转腰腹要做到圆活、连贯、均匀、自然。当摇转到下半圈时,含胸松腹,身体顺势向下摇转,挤压肝脾、肠胃;当摇向上半圈时,提胸收腹,展开腹壁,使肝脾、肠胃脏器上提。 另一方面,动作细节以及配合要有序。熊运这一式看似简单,而做起来会感到细节对练功质量却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細节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先后顺序要求更高一些。⑴两手握拳要有序。熊戏的手型为手握空拳,四指弯曲,大拇指压在食指的第一指节上。⑵虎口相对要有序。两手虎口靠近,但不能相碰。⑶两手划圆要有序。两手划圆是熊运的一个重要动作,它以肚脐为圆心,两手绕肚脐划圆,间距约10厘米。划圆时,肩不能上耸,两手轻附腹部运转,划圈要圆,速度要匀。在完整动作练习时,两手的运行是由腰腹摇转带动的。⑷腰腹摇转要有序。熊云动作力发于腰,腰腹摇转带动两手划圆,以顺时针摇转为序。⑸划圆起始要有序。在习练熊云动作时,身体放松,重量压于腹部,髋部和下肢相对固定,起到支撑上体摇转的作用。⑹两臂双手运行要有序。做熊运动作开始时,两臂自然下垂,手成熊掌,虎口相对,放于脐下,轻附腹前。随着腰腹摇转,牵动两手运行,其顺序是:向右(左)、向上、向左(右)、向下,绕肚脐划圆。腰腹摇转和两手划圆,在速度、角度上均要相互对应,同步有序运行。⑺呼吸配合要有序。熊戏动作可以按照提吸落呼、蓄吸发呼的方式进行。一次完整的熊运配合一次呼吸。身体由下向上提拉时,舒展胸廓,吸入清气;身体从上向下前俯挤压时,含胸松腹,呼出浊气。呼吸要自然绵长,均匀柔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心静体松。⑻意念运用要有序。熊运的意念,要在整体上表现出熊的憨厚、刚直、沉着、稳重的神韵。同时,在动作熟练阶段注意形息、意气相依,提高内在意境、神韵的修炼。意想熊的习性,习练者的心神融入斜晖夕照、幽深静谧的山林之中。饱食之后的熊,全身放松,垂手而立,沉稳安详,独自嬉戏,腰固步坚,转腰摩腹,憨厚喜人。
总之,无论是在动作运行方向,还是具体的动作细节以及细节动作的相互配合,都应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这是尚中守一在技术动作层面的基本要求。那么,习练熊运在调身、调心、调息的功理、哲理层面,又给功友何种启迪呢?
从节度调摄做起
所谓节度,在这里是指节制或约束的意思。习练熊运也有一个三调合一的过程,也就是说调身只是功理的一个方面,而调心、调息则是调身不可离弃的、也是不能离弃的。这就要在习练过程中约束神、心、息共同进入到尚中守一的练功状态。
首先,要秉持尚中的节度。常言道:万物之生,皆有节度,人之存生,不可不明;举之个人,为事养生,则精气不可不节度,心力不可不葆养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之生,乃累日之积也。也有人认为,孱弱的身体、散乱的心识、脆弱的意志每源於过度地使用身心,皆因不知节度。所以,便有了“目不可多视,五色令人目盲也;耳不可多听,五音令人耳聋也;口不可多食,五味令人口爽也;心不可多思,五情令人心乱也。”的真知灼见。
更有人直白地指出,爱有所伤,厚於此者必薄于彼也,过于彼者每不及于此也。故不如守中、不如渊默、不如不言、不如无为。不得已而为之,立位环中,应物无伤。因而,也就有了“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萦萦。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之说。相对于习练熊运而言,其练功过程中的节度,当以尚中为要:从功效上看,熊运是由强健脾胃来发挥健身作用。脾胃居中属土,为其它脏腑之仓廪;从肢体而言,熊运对肢体的运动部位重在腰腹,正是人体中间部位;从经络上看,熊运的重点在运化中焦,而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凡此种种,不难发现,尚中既是一种哲学观念,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同时,用尚中的思维方法来理解熊运的调身、调心、调息锻炼,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从更深层面讲,熊运的健身功理就在于对尚中思维的运用。正应了那句古语:“中者,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次,要修炼守一的境界。熊运的动作并不复杂,而要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协调自然、意念于体内之气运行于腹部、丹田,则是需要长期修炼的。也就是说要达到守一的境界,即:在习练熊运时要使形体运转、意念调控、呼吸运用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亦如老子的《道德经》所描述的那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如果用这句话的语境,来分别描述熊运的境界,便会有这样的理解:⑴要有载的境界。所谓载,是指要厚道,要厚德载物,要承受,亦如熊那样燃烧生命之火,而不是对抗和出击。⑵要有营的境界。所谓营,是指要用心,用全部的力量和心思去考虑,而不要忘记,也不要三心二意,这也是习练熊运时,不可心猿意马的修炼。⑶要有抱的境界。所谓抱,是指圆而不离,目的是不离,又不要用力,就是勿忘无助,抱的特点是圆抱不离。只要圆而不离就是抱。在熊运的习练中,反复强调的划圆,既有形体的成分,更有意念、气机的运行,这便是一种境界。总之,从老子这句话里可以感悟到:要在习练熊运的过程中修炼出厚德载物的境界,重要的是心要接受自我的形体,神意要跟自我的身体合一,要保持这个身心相合的状态,一会儿也不要离开。做到这一点虽有点深邃久远,但从中可以感悟到人生修养、健养身心,精气神合的要义,就是要时时刻刻关爱生命过程中的身心相合,以厚德载物立身处世,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不离不弃的修炼过程。
同时,要展示气韵之悠然。悠然,是对某种心态的描述,具有多重词义。熊运所指的气韵悠然应该是:⑴要淡泊。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智。淡泊是理性的成熟。习练熊运应该具有这种心态。在习练过程中,要修炼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且怡性怡情。从人生大处讲,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生,对世间事报以淡定的态度识别和处理,不争,不纠结,不骄燥,保持平常心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淡然而不虚妄,从容面对得与失。从练功角度讲,要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尤其是在习练熊运时,更要执简驭繁,在简单的动作中历练出淡泊的品性。⑵有韵味。韵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而上的本体,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被呈现和传达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习练者的灵性,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这就是在习练熊运时所要领悟的韵味。⑶知静趣。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不宜习练健身气功的,当然,习练熊运也需静气。惟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闹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习练功法,谁也不可能逃到深山里去,惟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在喧闹的当今社会能够使自己的心境沉静下来,也是一种品位。⑷重功理。熊运的功理是多方面的,在此可以归纳为:一是通过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既能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又能转动腰腹,并以两手划圆,导引内气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二是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以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三是从熊运与人体之“中”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感悟尚中守一的思维方式的深邃久远,从中汲取古代先哲健身养生智慧的濡养,更为可贵的是尚中守一丰富了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理念。⑸尚自然。毫无疑问,熊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骄子。而效仿自然之熊的熊运,则陶冶着习练者热爱自然,情操,这便是由欣赏天地宇宙之大,体认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到天地与我共存,物欲与我为“一”的大生命,从而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