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检测、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情况是作业量多、作业形式机械重复,极少有创造性,既让学生厌烦,也让教师头疼,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统编本教材使用后,教师应如何高效减负地对待作业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点滴感受。
一、语文作业常见的弊病
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尤其是低中年级的作业,一直是教师关注和困惑的焦点。过于模式化、重复、机械性的作业是当前低中年级作业设计的弊端。就拿一年级上学期的汉语拼音教学来说,教师布置的大部分家庭作业都是抄写,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入学后就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反而事与愿违。
二、统编本教材作业设计的方向
统编本教材要求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设计真实和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尤其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富有丰富的想象,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既不能给学生太多的负担,也不能让他们无所事事,应当以读书为底线,弱化学生的笔头作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及说话、写话能力。
三、各年段的特色化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分年级、分层设计作业。
1.低年级阅读类作业的设计
(1)一年级上学期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抄写类的笔头作业应当堂完成,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以拼音读物或绘本为主(每天要求20分钟的阅读时间,采取亲子共读的形式)。可以推荐的读物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我爸爸》《安徒生童话选》等拼音读物。对于阅读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前谈话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不仅保证了作业检查的时效性,还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平等的阅读和对话的氛围,学生对此乐此不疲,教师在检查中也会发现,每个学生对读物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2)在上学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一年级下学期可以以诵读为主,选择一些古诗或者传统启蒙读物,但切勿全盘照收,可以选择一些既有一定教育意义又有一定文学价值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
(3)到了二、三年级,学生的发育已渐趋成熟,识字量也扩大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继续阅读的同时,适量留些笔头作业。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二年级学生阅读童话类的故事《稻草人》《哪吒传奇故事》等,让他们用几句话说说读后的感想,并写下来,这也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说话、写话的训练。
2.中年级创新类作业的设计
到了三年级,就进入了中年级,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继续阅读绘本、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让其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儿童读物,如《森林畅游》《月亮不见了》,科普类读物《昆虫记》以及《挪威的森林》《寄小读者》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续写,这也就进入了初步习作。
3.高年级以实践类作业为主
统编本教材重实践。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放的实践性作业,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的放矢,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想象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荒芜的花园》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想象:看到美丽的花园荒芜了,贝尔太太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表演。
(2)口语交际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以“听、说、读、写”为主,而“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 “读、看、说、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结构类型,布置不同的作业。儿童诗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读给父母听一听;故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课本剧类的或成语故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演一演;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来辅助学生学习,如录音、电视、网络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就可补充《日月潭的传说》《夸父追日》等民间故事,教学《丑小鸭》就可推荐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这样的作业设计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促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特点。
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1.兴趣类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地进行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朝着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向设计。以尊重学生的兴趣为主,不流于形式,又区别于花样作业,避免因一成不变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引起厌学情绪,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作业。
如,教学《描写秋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1)爱好摄影的学生捕捉秋天的镜头,分享给大家。(2)喜欢绘画的学生画一幅秋景图,配上文字,制作成一篇图文皆美的作品。如此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爱习作的兴趣,效果毋庸置疑。
2.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观察、动手类的作业)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布置学生课后去认商标、认牌匾、认姓名、认标语,学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如教学《菜园里》一课时,就可让学生去菜园或菜市场看看,了解菜的名字。教学中年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出一期手抄报或自制一张贺卡,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如习作题《我的父亲》,教师不应设计在课堂内交稿,逼得学生临时胡编乱造,可以要求一周内交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亲,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理解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肩上的重担,阅读有关写“父亲”的文章,就有可能收获一篇篇生动而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
3.多层次的弹性作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都不相同。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应面向全班,提高性作业可以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性作业针对能力弱的学生。这样的设计既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能力弱的学生做得了。
新的教育形式在呼唤有变化的作业设计,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作业设计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師应围绕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三个目标—— 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以及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适当让作业以不同面孔出现,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业,乐于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绣溪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语文作业常见的弊病
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尤其是低中年级的作业,一直是教师关注和困惑的焦点。过于模式化、重复、机械性的作业是当前低中年级作业设计的弊端。就拿一年级上学期的汉语拼音教学来说,教师布置的大部分家庭作业都是抄写,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入学后就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反而事与愿违。
二、统编本教材作业设计的方向
统编本教材要求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设计真实和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尤其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富有丰富的想象,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既不能给学生太多的负担,也不能让他们无所事事,应当以读书为底线,弱化学生的笔头作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及说话、写话能力。
三、各年段的特色化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分年级、分层设计作业。
1.低年级阅读类作业的设计
(1)一年级上学期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抄写类的笔头作业应当堂完成,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以拼音读物或绘本为主(每天要求20分钟的阅读时间,采取亲子共读的形式)。可以推荐的读物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我爸爸》《安徒生童话选》等拼音读物。对于阅读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前谈话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不仅保证了作业检查的时效性,还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平等的阅读和对话的氛围,学生对此乐此不疲,教师在检查中也会发现,每个学生对读物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2)在上学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一年级下学期可以以诵读为主,选择一些古诗或者传统启蒙读物,但切勿全盘照收,可以选择一些既有一定教育意义又有一定文学价值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
(3)到了二、三年级,学生的发育已渐趋成熟,识字量也扩大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继续阅读的同时,适量留些笔头作业。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二年级学生阅读童话类的故事《稻草人》《哪吒传奇故事》等,让他们用几句话说说读后的感想,并写下来,这也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说话、写话的训练。
2.中年级创新类作业的设计
到了三年级,就进入了中年级,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继续阅读绘本、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让其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儿童读物,如《森林畅游》《月亮不见了》,科普类读物《昆虫记》以及《挪威的森林》《寄小读者》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续写,这也就进入了初步习作。
3.高年级以实践类作业为主
统编本教材重实践。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放的实践性作业,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的放矢,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想象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荒芜的花园》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想象:看到美丽的花园荒芜了,贝尔太太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表演。
(2)口语交际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以“听、说、读、写”为主,而“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 “读、看、说、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结构类型,布置不同的作业。儿童诗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读给父母听一听;故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课本剧类的或成语故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演一演;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来辅助学生学习,如录音、电视、网络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就可补充《日月潭的传说》《夸父追日》等民间故事,教学《丑小鸭》就可推荐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这样的作业设计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促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特点。
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1.兴趣类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地进行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朝着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向设计。以尊重学生的兴趣为主,不流于形式,又区别于花样作业,避免因一成不变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引起厌学情绪,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作业。
如,教学《描写秋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1)爱好摄影的学生捕捉秋天的镜头,分享给大家。(2)喜欢绘画的学生画一幅秋景图,配上文字,制作成一篇图文皆美的作品。如此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爱习作的兴趣,效果毋庸置疑。
2.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观察、动手类的作业)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布置学生课后去认商标、认牌匾、认姓名、认标语,学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如教学《菜园里》一课时,就可让学生去菜园或菜市场看看,了解菜的名字。教学中年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出一期手抄报或自制一张贺卡,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如习作题《我的父亲》,教师不应设计在课堂内交稿,逼得学生临时胡编乱造,可以要求一周内交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亲,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理解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肩上的重担,阅读有关写“父亲”的文章,就有可能收获一篇篇生动而深刻的儿童文学作品。
3.多层次的弹性作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都不相同。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应面向全班,提高性作业可以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性作业针对能力弱的学生。这样的设计既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能力弱的学生做得了。
新的教育形式在呼唤有变化的作业设计,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作业设计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師应围绕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三个目标—— 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以及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适当让作业以不同面孔出现,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作业,乐于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绣溪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