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拣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300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玩石圈里,“拣漏”也能拣到好石头。不错,但这要靠“眼力”。说白了,就是考验你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收藏品味的高低。
  眼下,大家觉得石头不好找了,到奇石产地去找,更加费时费力,就只有把目光盯在奇石市场了,各地的奇石市场是展示石头、交流石头的场所,大部分人通过奇石市场获取奇石资源。不过这样的获取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首先要有经济实力,市面上的石头好的价格一般都不低,中低档次的石头又没有收藏价值,找到一块非常满意的石头还真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功夫锻炼自己的“眼力”,从别人看不出来的石头中觅出境界来,这种“拣漏”的本事,不是一天两天得到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学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修养、积累,甚至是终身追求艺术的结果。
  石头有具象石和抽象石之分,具象石可能容易辨认也比较好识别,但看懂一块抽象石就难了,在有些人看来,一块抽象石比具象石更能激发人的情感。
  抽象石中,只要是它的纹路、图案符合某种情绪的表达,那么它也不失是一块奇石。这种抽象的美不在自身,而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一个人思想境界的终极取向决定了这个石头的“命运”。同样一块奇石,在一个超高水准的人的眼里它会身价百倍,而在一个普通赏石者眼里也只是普通的石头一块。似曾听到人们这样说,“石头没有好坏,取决于石头好坏的不是石头本身,而是有着知识涵养的人” 。而这种有着知识涵养的人越多,赏石界就会变得越热闹,风河清明,梅花弄影,斛杯碰盏,奇景迭出。倘若没有这些人的参与,石界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污言秽语,满石铜臭。石界需要文化人参与进来,因为石头也是一种文化,高素质的人多了,石文化的味儿也就浓了,市场也就活跃了。我是主张亲自觅石的,你在觅石的同时,也和大自然紧紧拥抱了,到村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切身感受一下觅石的快乐,让精神彻底放松,这大概是石赋予人的最完美的结合了。如此一来,我们还在乎钱干什么呢,有钱可以买到石头,有钱能买到好心情吗?当然,我们在“拣漏”时也会碰到好运气,遇上可心的,心情为之一振,不管花多少钱,也是愿意的。目前,人们赏石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拣漏”也不容易。越是迷障重重,越是好奇难抑。希望把石头变成金疙瘩,在石市“拣漏”,这是一种有效获取美石的捷径,就看你赏石的利器磨得怎样了,拣漏要有拣漏的能量,可不是花拳绣腿、“三脚猫”的功夫所能匹敌的。
  “拣漏”也别老紧盯在奇石市场,奇石市场相对集中,每天有很多人光顾,即便有“好货”也会被玩石人相中。到奇石原产地去“拣漏”兴许能抱回金疙瘩,原产地的石头都在农户家中,去的人也少,知道有石头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你可以一家一户地细心挑选。他们的石头都未加工和布展,堆在院子里,有人看石头时,就在上面泼些水,以显示石上画面的图案。再说了,农户对于奇石的认知程度没有城里人那么精明,不管好坏只往院子里一堆,甚至十天半月无人问津。农户家中经常有出水的“新鲜货”,相比较,它比店面里的石头还要便宜,可以花小价钱买到好东西,而在奇石市场上买件好的恐怕不下几千元,甚至有的叫价会把你吓跑。既然是玩石,就要多长个“心眼”,哪怕是别人走过的沙滩也要走,别人扎过的石堆也要扎,凡是有石头的地方,都不妨转转,石里面的那个“漏”就会蹦在你的脚下。是否能拣到“漏”,那是因人而异的。同样是被称作“漏”的石头在一般玩石人那里可能不会有什么“亮点”,而在艺术家那里,它会成为“香饽饽”。因此,相石必须强调有艺术的眼光,才能把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从石堆里拣出来。“拣漏”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避开人的正常视觉,去关注属于“商业石”以外的石头,从“奇、丑、怪、秀”上下功夫,获得你满意的答案。石呈万象,而最美的象不过是你心中那块见又见不着、摸又摸不到的精神慰藉。因为神秘,它才显得那么庄重而不矜持,古拙而不拘泥,微小而不卑贱;人见人爱,怡情益智,雅趣共赏。
其他文献
长江石及产地  长江石是指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到出口吴淞口河段,包括其间的众多支流出产的卵石。长江石主产于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四川段和长江川渝段的碛坝上,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境内。    长江石成因  从地质学上分析,沉积岩、变质岩及火山岩混合了许多种类色彩不一的矿物质,其熔岩岩浆相互渗透交流,经地球内力高压冷凝之后,沉积为硬度极高的岩石,又经长江千万年的冲刷,故而成型。    长江石形质  长江石外形
期刊
初识林同滨会长是在台湾曾出版的两份杂志《石之艺术》和《赏石》上,身着笔挺西装的他,总是以精神干练、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初见林会长是在1997年,台北的一石次展上,他带领一组人,个个身穿深色西装,打着整齐的领带,走进展场时就像是电影中的画面一样,透着威严,令人震撼。时隔多年,仍令我记忆犹新。林同滨,早已是海峡两岸赏石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为何他会如此受到尊敬?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心路历程?带着期许与好奇,本
期刊
三月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让我想起我的姐妹们,第二届女石友联谊会相聚虽已过去三月有余,姐妹们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她们热情洋溢的演讲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女石友座谈会上她们推心置腹的心里话,让我感动至今;她们把事业成功的喜悦与姐妹们分享,相互激励,共同努力;姐妹们都拥有同一个话题,那就是:石头带给我们的快乐,精彩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女人因为赏石而更加健康、更加美丽。  在青翠的泸山脚下,有一个五倍于西湖
期刊
编者按:  2009年底,在完成了第十二期的最后一块石头的调色和最后一段文字的校对后,编辑们才稍稍松了口气。一直期待着的与石友们真诚互动的工作在保证杂志顺利刊出的前提下终于可以全面开展了。  我们汇总整理出一份读者意见调查表,随着2009年12期杂志一起发出。  新年伊始,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更怀着期许与惶恐的心情,期盼着读者的反馈。一封、两封、十封、百封,意见表如雪片般蜂拥而至。每接到一封,我们的
期刊
“一,二,三!我将这几块石头买下,不还价,不过你得将那块小石头送我。”若干年前,我在桂林瓦窑石市场一石店,点完架子上的石头后指着桌上的一块小石头对店主说。  主人是桂林人,女性。后来知道她叫陈实。  桂中一带盛产奇石,或许是下了岗,或许是爱好,她干起了卖石头这偏门生意。再加上是女性,在当时更显“偏门”了。或者女人有女人玩石头的个性,我点中的几块石头都很细腻和“水性”,尤其是那块小的,半个巴掌大的鹅
期刊
石形方正有棱角,五行属金;色泽青葱属木;主视面数条沟纹若江河不尽涌流,由上而落的斑驳罅隙布满石面,给人以悠悠的沧桑感。尤妙在流纹中有一巨石亘遏,如砥如峙,醒目惊神,人若如斯将是何等的不畏流俗、自我随心的畅快。  人说云是天上飘游的海,石是案头赏玩的山,赏者能以此石形、质、色、纹的联想与意象,踏山游水,岂不浩浩然、巍巍然有附壁临渊、来风空谷、屏息仰止的骋意舒心。  此石以人臆十分度之:当形体1分属金
期刊
【本刊讯】5月1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奇石分会场开幕式在龙园公园广场隆重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钟长海、赏石名家蓝天野、沈宽、文甡、夏华炳、张家志等莅临展会,深圳市副市长李铭、龙岗区副区长吴以环及龙岗街道办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文博会”奇石分会场活动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在两个国家一级协会的指导下,本
期刊
一、白云鄂博矿区简介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阴山之北,乌兰察布草原西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辖。南距包头市区149公里,北距中蒙边境75公里,区域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三万,有蒙﹑汉﹑朝鲜﹑满﹑达斡尔等11个民族。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历史上是蒙古族人民的神山圣地,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企业——包钢的主要原材料基地,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8%,被誉为世
期刊
参加山西太原“黎氏阁杯”石展期间,我学会了一个新词:落地。黎氏阁的老总们常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无论什么想法、主意、好点子,总会被他们追问:如何“落地”。  在他们的语境里,“落地”,是落到实处,是可操作性,是避免蓝图、策划、构思最终流为空想的根本保证。这样的表达让我很感兴趣——“落地”,远比“落实”,比“脚踏实地”等等都更有从天上回到人间的紧迫感。它强调的不仅是具体行动,更是不飘、不空的做事原则。
期刊
本刊第3期发表文甡先生的《精致赏石的传承与取向》一文,提出“精致赏石”的概念。笔者认为,从目前国内赏石发展的形势和今后走向分析,这一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对精致的追求,应该也必将成为石界今后的方向。  说当代的中国赏石是历史上空前繁盛的阶段,恐怕没有多少异议。正如许多文章已表述的那样,当代奇石品种之众多前所未有;参与石界的人群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地域广;奇石交易空前活跃;奇石展会数不胜数,这些都被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