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21%,包括椎间隙、椎管内、神经根管内、前纵韧带、沿椎旁静脉渗漏。结论:术前明确手术适应证,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动态监测,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法,经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可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强度,有效缓解疼痛,避免塌陷,甚至使椎体高度得到一定恢复。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通常骨水泥渗漏不会引发明显症状,但严重渗漏会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椎管内渗漏可能导致瘫痪。本文分析了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100例,共128个椎体,男38例,女62例,年龄50~86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经MRI、CT检查确诊,骨折部位为T7~L3,均为新鲜性骨折;72例椎体后壁完整,28例椎体后壁轻度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翻身、站立受限、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损伤,经CT检查显示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他器官系统性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局部麻醉,颈椎区穿刺应用前外侧入路及C2椎体病变采用经口腔穿刺入路,患者取仰卧位,C2椎体病变采用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俯卧位;胸腰椎区穿刺采用椎弓根入路,患者取俯卧位。在骨折椎体上下端胸部和大腿处垫软枕,以促进骨折复位;在C臂机X线透视下对椎弓根和病变椎体进行定位,穿刺针经椎弓根进入直至椎体,拔出穿刺针芯,在X线监测下利用注射器将调和至膏状骨水泥直接注入椎体内。待骨水泥开始凝固时拔出注射器。若骨水泥达到椎旁静脉丛或椎体后壁显影时,停止注射。当日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住院3~5d,期间给予抗骨质疏松和消炎镇痛药物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88例患者疼痛消失、7例疼痛显著缓解、5例疼痛有所减轻,无疼痛加重情况。对有疼痛症状者,给予口服肌松、镇痛药物处理,经卧床休息后后疼痛緩解。本次研究中,术中无肺栓塞、脑血栓、肋骨骨折、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生21例骨水泥渗漏(21%),其中向椎管内渗漏3例,未压迫脊髓;向前纵韧带渗漏6例,无侵蚀大血管;向神经根管渗漏1例,发生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引发单侧下肢疼痛,经地塞米松、脱水剂、神经营养、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后缓解;向椎管外周渗漏7例,无发生临床症状;肺内点状散在渗漏1例,无发生呼吸症状;沿椎旁静脉向上下椎体渗漏扩散3例,无发生神经症状。
3 .讨论
椎体成形式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包括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明显,椎体后壁损伤;术中操作不规范;注入骨水泥时机不合适或注入力度较大;注入的骨水泥过多;穿刺位置不佳;术中X线定位不准确等。
防治骨水泥渗漏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把握手术禁忌证和适应证。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为经腰椎CT、X线检查椎体后壁完整,无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有研究显示[1],对于轻微后壁损伤或前壁损伤者,全程动态X线检测,或分次灌注骨水泥,术后严格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骨折复位情况,可减少并发症。但对于椎体后壁损伤者,由于骨水泥具有流动性,会沿创伤间隙流动,若重点结构发生渗漏,则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发症,因此应尽量缩小椎体成形术的适用范围。对椎体压缩程度超过2/3者按照常规骨水泥注射复位,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因此压缩程度并不是椎体成形术的禁忌证,而应重视的要点是合理选择骨水泥注入量,通过骨水泥具备的发热效应发挥止痛效果。(2)手法复位的应用。可通过前后纵韧带的作用恢复椎体高度,经复位后病变椎体位置发生变化,使其接近正常解剖结构,可减少骨水泥灌注阻力,增大空间,有助于更多骨水泥注入。(3)手术操作过程对骨水泥渗漏有重要影响,为对骨水泥渗漏加以预防,关键操作为精确定位。经皮穿刺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在每次穿刺时穿刺针均应深入穿刺,且应保证在透视作用下展开并对正侧位均进行拍摄,对其准确位置进行判断。不可使用锤子将穿刺针锤入,而应以旋入方式进针,且应尽可能一次穿刺到位,避免反复穿刺,以免骨水泥顺针道返流,还可避免椎体后缘、终板的破损,导致骨水泥渗漏风险加大。因为椎体引流静脉的位置为椎体后方1/3位置,应尽量使穿刺针的针尖位于椎体前1/3位置,且针尖可和椎体两侧靠近并保证操作轻柔,避免穿刺针头造成椎体终板损伤,降低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的风险。另外,还应避免穿刺超过椎弓根内侧壁,防止骨水泥泄漏到椎管中。(4)相关研究表明[2],镇痛效果与骨水泥灌注量无直接联系,但恢复椎体刚度需要注入较多骨水泥,而充填过量并无法提高生物力学作用。目前临床认为注入胸椎的骨水泥在3ml以下,注入腰椎的骨水泥在5ml以下即可取得理想效果,且能够降低渗漏风险。同时,在骨水泥调和至拉丝期时注射可使其与骨组织牢固结合,避免骨水泥过稀而导致其随椎基静脉或椎旁静脉流动。此外,待骨水泥稍加固化后再拔出注射器,可避免骨水泥沿注射针渗漏。
参考文献
[1]
庞润明,刘晓帅.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并发骨水泥渗漏的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07):628-630.
[2]彭小忠,陈明,武振国,等.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 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08):1515-1518.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21%,包括椎间隙、椎管内、神经根管内、前纵韧带、沿椎旁静脉渗漏。结论:术前明确手术适应证,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动态监测,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法,经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可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强度,有效缓解疼痛,避免塌陷,甚至使椎体高度得到一定恢复。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通常骨水泥渗漏不会引发明显症状,但严重渗漏会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椎管内渗漏可能导致瘫痪。本文分析了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100例,共128个椎体,男38例,女62例,年龄50~86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经MRI、CT检查确诊,骨折部位为T7~L3,均为新鲜性骨折;72例椎体后壁完整,28例椎体后壁轻度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翻身、站立受限、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损伤,经CT检查显示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他器官系统性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局部麻醉,颈椎区穿刺应用前外侧入路及C2椎体病变采用经口腔穿刺入路,患者取仰卧位,C2椎体病变采用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俯卧位;胸腰椎区穿刺采用椎弓根入路,患者取俯卧位。在骨折椎体上下端胸部和大腿处垫软枕,以促进骨折复位;在C臂机X线透视下对椎弓根和病变椎体进行定位,穿刺针经椎弓根进入直至椎体,拔出穿刺针芯,在X线监测下利用注射器将调和至膏状骨水泥直接注入椎体内。待骨水泥开始凝固时拔出注射器。若骨水泥达到椎旁静脉丛或椎体后壁显影时,停止注射。当日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住院3~5d,期间给予抗骨质疏松和消炎镇痛药物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88例患者疼痛消失、7例疼痛显著缓解、5例疼痛有所减轻,无疼痛加重情况。对有疼痛症状者,给予口服肌松、镇痛药物处理,经卧床休息后后疼痛緩解。本次研究中,术中无肺栓塞、脑血栓、肋骨骨折、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生21例骨水泥渗漏(21%),其中向椎管内渗漏3例,未压迫脊髓;向前纵韧带渗漏6例,无侵蚀大血管;向神经根管渗漏1例,发生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引发单侧下肢疼痛,经地塞米松、脱水剂、神经营养、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后缓解;向椎管外周渗漏7例,无发生临床症状;肺内点状散在渗漏1例,无发生呼吸症状;沿椎旁静脉向上下椎体渗漏扩散3例,无发生神经症状。
3 .讨论
椎体成形式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包括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明显,椎体后壁损伤;术中操作不规范;注入骨水泥时机不合适或注入力度较大;注入的骨水泥过多;穿刺位置不佳;术中X线定位不准确等。
防治骨水泥渗漏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把握手术禁忌证和适应证。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为经腰椎CT、X线检查椎体后壁完整,无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有研究显示[1],对于轻微后壁损伤或前壁损伤者,全程动态X线检测,或分次灌注骨水泥,术后严格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骨折复位情况,可减少并发症。但对于椎体后壁损伤者,由于骨水泥具有流动性,会沿创伤间隙流动,若重点结构发生渗漏,则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发症,因此应尽量缩小椎体成形术的适用范围。对椎体压缩程度超过2/3者按照常规骨水泥注射复位,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因此压缩程度并不是椎体成形术的禁忌证,而应重视的要点是合理选择骨水泥注入量,通过骨水泥具备的发热效应发挥止痛效果。(2)手法复位的应用。可通过前后纵韧带的作用恢复椎体高度,经复位后病变椎体位置发生变化,使其接近正常解剖结构,可减少骨水泥灌注阻力,增大空间,有助于更多骨水泥注入。(3)手术操作过程对骨水泥渗漏有重要影响,为对骨水泥渗漏加以预防,关键操作为精确定位。经皮穿刺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在每次穿刺时穿刺针均应深入穿刺,且应保证在透视作用下展开并对正侧位均进行拍摄,对其准确位置进行判断。不可使用锤子将穿刺针锤入,而应以旋入方式进针,且应尽可能一次穿刺到位,避免反复穿刺,以免骨水泥顺针道返流,还可避免椎体后缘、终板的破损,导致骨水泥渗漏风险加大。因为椎体引流静脉的位置为椎体后方1/3位置,应尽量使穿刺针的针尖位于椎体前1/3位置,且针尖可和椎体两侧靠近并保证操作轻柔,避免穿刺针头造成椎体终板损伤,降低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的风险。另外,还应避免穿刺超过椎弓根内侧壁,防止骨水泥泄漏到椎管中。(4)相关研究表明[2],镇痛效果与骨水泥灌注量无直接联系,但恢复椎体刚度需要注入较多骨水泥,而充填过量并无法提高生物力学作用。目前临床认为注入胸椎的骨水泥在3ml以下,注入腰椎的骨水泥在5ml以下即可取得理想效果,且能够降低渗漏风险。同时,在骨水泥调和至拉丝期时注射可使其与骨组织牢固结合,避免骨水泥过稀而导致其随椎基静脉或椎旁静脉流动。此外,待骨水泥稍加固化后再拔出注射器,可避免骨水泥沿注射针渗漏。
参考文献
[1]
庞润明,刘晓帅.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并发骨水泥渗漏的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07):628-630.
[2]彭小忠,陈明,武振国,等.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 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08):151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