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56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56例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2%,患者视力恢复率达7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结论:对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观察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在青光眼病理中占第一位,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1],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且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我院通过对56例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进行研究,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符合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8~61岁,平均年龄为(35.8± 2.1)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所有患者均在眼外伤一月以后发生青光眼,术前视力在眼前指数以上,排除无视力青光眼。其中属于房角后退型18例,粘连增殖型17例,无晶状体型 12例,新生血管型例6,虹膜缺损型3例。
1.2方法
18例房角后退型患者和17例粘连增值型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12例无晶状体型有4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玻璃体切除术,8例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6例新生血管型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3例虹膜缺损型患者2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首先进行球后麻醉和睑轮匝肌麻醉,手术部位为眼球正上方、鼻上象限或颞上象限,做好球结膜瓣和巩膜瓣,用已配置好的MMC溶液棉片置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待2分钟后取出以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除板层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及小梁切除口周边虹膜,最后进行缝合,先缝合巩膜瓣两角及两侧各1针,之后缝合球结膜,术后注射庆大霉素及氟美松。
丝裂霉素 C(MMC)术球后麻醉联合睑轮匝肌:常规进行小梁切除, 使用的一次性MMC浓度0.2 g/L。在实施好巩膜瓣后,把沾有 MMC 溶液的棉片放置在分离巩膜瓣和结膜瓣下2-3 min后取出,然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后在结膜下注射激素与抗炎药。实施手术后需要进行眼底、眼压、以及滤过泡形态等检查 , 并进行视力与矫正。
睫状体光凝:成年患者行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儿童急性静脉复合麻醉。在角巩膜缘后1.5mm做全周睫状体光凝,激光点的光凝时间为2000ms,治疗能量以刚能听到爆破声为准。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眼压测试,统计患者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眼压维持在6-21mmHg属于正常。
2 结果
有42例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4例患者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为75%,所有患者中有4例出现白内障,1例出现视网膜脱落,1例出现合并视神经萎缩,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患者眼压恢复正常率为73.2%,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类型主要有房角后退型、无晶状体型、粘连增殖型、新生血管型和虹膜缺损型[2]。房角后退型是由于外伤后小梁组织增生或产生退行性变性,小梁间隙及Schlemm管闭塞,环形及纵形纤维分离直至萎缩消失,一部分纤维组织增生会形成玻璃膜,玻璃膜将小梁网内表面覆盖并连接角膜后弹力膜直至延伸与后退房角上,睫状体的纵形纤维以及虹膜表面最后都被覆盖,导致房水难以排除,眼压升高。粘连增殖型的发生原因为发生虹膜炎,周边虹膜前粘连,或出现粘连性角膜白斑、瞳孔形成计机化膜或闭锁、虹膜膨隆等。这些均可导致周边前房浅或消失,从而激发青光眼。无晶状体型发生原因为外伤引起晶状体破裂或脱位,晶状体摘出或被自行吸收。无晶状体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开角型青光眼、前房内有玻璃体、不可逆小梁损伤等多种因素均会引起瞳孔阻滞及房水错流,新生血管型多发生于较重的血管损伤、晶状体损伤、外伤性葡萄膜炎及反复膜底出血等,新生血管型多发生时间较晚,其眼压身高的主要原因为周边前粘连形成,牵拉虹膜移向角膜,或者新生血管膜覆盖于房角上,导致房角阻塞。虹膜缺损型发生原因为眼球穿孔伤后虹膜脱落、手术导致虹膜破碎、虹膜根部离断卷曲成团等,虹膜由于缺乏血液供应导致组织坏死、分解或吸收。虹膜缺损可分为外伤性虹膜缺损和先天性无虹膜,两者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为虹膜根部浮游于房水中,并与已受伤的小梁发生粘连,导致房角受阻。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或激光治疗为主[3],由于药物治疗的的疗效慢,患者难以達到良好的依从性。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所以手术治疗较为复杂且有一定的难度,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56例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2%,患者视力恢复率达7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研究结果表明,对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房角后退型、粘连增殖型及虹膜缺损型青光眼患者宜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无晶状体型继发青光眼宜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或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型继发青光眼宜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三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金奎东,汪宁宁,贺春萍.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75例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5:578-580.
[2]胡馨,王永毅,赵博,柴珺. 24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1:79-80.
[3]王宇鹰,李静.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护理[A]. 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12(15):10-15.
【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56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56例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2%,患者视力恢复率达7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结论:对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观察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在青光眼病理中占第一位,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1],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且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我院通过对56例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进行研究,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符合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8~61岁,平均年龄为(35.8± 2.1)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所有患者均在眼外伤一月以后发生青光眼,术前视力在眼前指数以上,排除无视力青光眼。其中属于房角后退型18例,粘连增殖型17例,无晶状体型 12例,新生血管型例6,虹膜缺损型3例。
1.2方法
18例房角后退型患者和17例粘连增值型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12例无晶状体型有4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玻璃体切除术,8例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6例新生血管型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3例虹膜缺损型患者2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首先进行球后麻醉和睑轮匝肌麻醉,手术部位为眼球正上方、鼻上象限或颞上象限,做好球结膜瓣和巩膜瓣,用已配置好的MMC溶液棉片置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待2分钟后取出以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除板层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及小梁切除口周边虹膜,最后进行缝合,先缝合巩膜瓣两角及两侧各1针,之后缝合球结膜,术后注射庆大霉素及氟美松。
丝裂霉素 C(MMC)术球后麻醉联合睑轮匝肌:常规进行小梁切除, 使用的一次性MMC浓度0.2 g/L。在实施好巩膜瓣后,把沾有 MMC 溶液的棉片放置在分离巩膜瓣和结膜瓣下2-3 min后取出,然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后在结膜下注射激素与抗炎药。实施手术后需要进行眼底、眼压、以及滤过泡形态等检查 , 并进行视力与矫正。
睫状体光凝:成年患者行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儿童急性静脉复合麻醉。在角巩膜缘后1.5mm做全周睫状体光凝,激光点的光凝时间为2000ms,治疗能量以刚能听到爆破声为准。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眼压测试,统计患者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眼压维持在6-21mmHg属于正常。
2 结果
有42例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4例患者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为75%,所有患者中有4例出现白内障,1例出现视网膜脱落,1例出现合并视神经萎缩,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患者眼压恢复正常率为73.2%,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类型主要有房角后退型、无晶状体型、粘连增殖型、新生血管型和虹膜缺损型[2]。房角后退型是由于外伤后小梁组织增生或产生退行性变性,小梁间隙及Schlemm管闭塞,环形及纵形纤维分离直至萎缩消失,一部分纤维组织增生会形成玻璃膜,玻璃膜将小梁网内表面覆盖并连接角膜后弹力膜直至延伸与后退房角上,睫状体的纵形纤维以及虹膜表面最后都被覆盖,导致房水难以排除,眼压升高。粘连增殖型的发生原因为发生虹膜炎,周边虹膜前粘连,或出现粘连性角膜白斑、瞳孔形成计机化膜或闭锁、虹膜膨隆等。这些均可导致周边前房浅或消失,从而激发青光眼。无晶状体型发生原因为外伤引起晶状体破裂或脱位,晶状体摘出或被自行吸收。无晶状体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开角型青光眼、前房内有玻璃体、不可逆小梁损伤等多种因素均会引起瞳孔阻滞及房水错流,新生血管型多发生于较重的血管损伤、晶状体损伤、外伤性葡萄膜炎及反复膜底出血等,新生血管型多发生时间较晚,其眼压身高的主要原因为周边前粘连形成,牵拉虹膜移向角膜,或者新生血管膜覆盖于房角上,导致房角阻塞。虹膜缺损型发生原因为眼球穿孔伤后虹膜脱落、手术导致虹膜破碎、虹膜根部离断卷曲成团等,虹膜由于缺乏血液供应导致组织坏死、分解或吸收。虹膜缺损可分为外伤性虹膜缺损和先天性无虹膜,两者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为虹膜根部浮游于房水中,并与已受伤的小梁发生粘连,导致房角受阻。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或激光治疗为主[3],由于药物治疗的的疗效慢,患者难以達到良好的依从性。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所以手术治疗较为复杂且有一定的难度,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本次研究56例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2%,患者视力恢复率达7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研究结果表明,对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房角后退型、粘连增殖型及虹膜缺损型青光眼患者宜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无晶状体型继发青光眼宜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或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型继发青光眼宜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三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金奎东,汪宁宁,贺春萍.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75例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5:578-580.
[2]胡馨,王永毅,赵博,柴珺. 24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1:79-80.
[3]王宇鹰,李静.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护理[A]. 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12(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