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互相交流学习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区域游戏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需求,符合幼儿自主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通过游戏设计、材料投放等多方面努力,做好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工作,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实施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一、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对幼儿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幼儿教育应突出幼儿自主性需求,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以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因此,研究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区域游戏环境应满足幼儿需求
(一)尊重幼儿发展规律
《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揠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做好区域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合理选择,在组织幼儿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积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区域游戏。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就必须做好游戏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择。从幼儿区域游戏设计来看,幼儿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对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内容应有所区别。如,建构区,小班应侧重感知搭建材料、建构的基本技能、安全规则等。因此,区域创设应侧重以表演区、角色区、建构区等为主,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而在中班侧重造型能力、任务意識的培养。大班则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成就感,引导幼儿开发智力。因此,区域活动设计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创设。从材料选择来看,应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主,如建构区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纸壳、积塑、泡沫、水杯等作为材料进行创设,鼓励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创造,积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活动多样化
《指南》为幼儿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为核心,提出3~6岁各年龄段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适应的教育计划。具体来说,幼儿区域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地方文化的特色,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区域游戏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从区域游戏的常规设计来看,主要的功能分区有: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等,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把喜欢安静的幼儿安排在阅读区或美工区,喜欢热闹的幼儿则可以选择角色区。同时,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游戏材料选择和区域活动游戏设计方面,突出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在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考虑将木头、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
三、 区域游戏环境材料的投放原则
(一)注重材料与游戏相统一
《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幼儿园要加强对玩教具和图书配备的指导,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防止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由此可见,幼儿区域互动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幼儿园的布局进行,在游戏与材料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幼儿园的特点,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
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游戏设计要结合幼儿园的布局和幼儿发展规律,在材料和设计方面体现出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幼儿常见的区域游戏“可爱娃娃”为例,可爱娃娃游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需要让幼儿进入到“娃娃”的角色当中。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幼儿园的楼梯和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在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以楼梯为例,在楼梯中布局“可爱娃娃”游戏,鼓励幼儿将幼儿园的娃娃和自己从家中带的娃娃进行合理的布局,幼儿在楼梯上下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娃娃,而且鼓励幼儿将自己带的娃娃合理的放置在触摸墙上,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总之,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携带材料,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二)突出探索性
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探索性,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体验当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区域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教师应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来改变游戏的内容,注重游戏体验,真正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
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探索性,一方面,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的体验。例如,表演区有地方文化的内容,包括各种脸谱制作等,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身对色彩的认知进行自主探索和设计,而在活动区,各类游戏的选择与应用都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从游戏项目来看,科学探索是区域游戏中的重要项目,在科学探索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学习,不断提升幼儿的能力。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亲手种植蔬菜等,通过观察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亲手种植蔬菜、观察蔬菜的成长并进行记录是幼儿探索和求知的重要途径,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性策略 (一)融入区域游戏,共同开展互动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通过具体游戏与幼儿产生积极的互动。《意见》中指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幼儿教师的发展能力。
因此,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某个时刻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介入幼儿的探究游戏中,在参与过程中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参与区域游戏一方面可突出互动性,让幼儿积极与教师产生互动,提升幼儿对教师的信赖感,进一步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新入园的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加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生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运用自己扮演的角色来影响幼儿。例如,有几位幼儿玩医院游戏时,教师发现医院里的病人,很少,教师就假装成病人给医生诉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请求医生给出治疗和诊断方案等。教师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游戏的需求,对幼儿游戏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进行游戏的调整工作,避免单一、僵化的幼儿游戏导致幼儿产生疲劳感和抵触心理,真正帮助幼儿融入到游戏当中。
(二)提供游戏建议,扮演疏导角色
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教学中应做好疏导者角色,积极做好游戏指导工作。区域游戏划分了多个游戏的种类,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如,争抢玩具,人数分布不均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幼儿扎堆现象,很容易造成幼儿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冲突、哭闹现象,特别是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引发矛盾非常常见。《指南》提出,应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措施,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做好疏导者角色,引导幼儿合理有序开展活动。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疏导者角色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扎堆现象进行疏导。当教师发现区域游戏中部分游戏项目人员窜区且存在一定争执的情况时,教师应积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他游戏項目当中,同时给予主动参与其他项目疏导人流的幼儿一定的奖励。通过疏导加奖励的方式,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单项游戏人员密集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人员扎堆现象,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当发现人员扎堆以后,教师应鼓励幼儿之间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如,用其他玩具或其他的游戏,换取该项目游戏幼儿游戏的时间,与小朋友一起轮换玩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游戏扎堆常见的引导性策略。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出现扎堆等问题时,幼儿教师要本着负责任的原则,做好幼儿区域游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引导幼儿用妥善的方法、交流的手段解决问题。
五、 结语
区域游戏实施和组织过程中,游戏项目的选择和材料的投放应尊重幼儿的需求,突出幼儿自主的原则。同时,也要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区域游戏当中,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探索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谢浩.VR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143.
[2]李映.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现代交际,2020(6):209-210.
[3]夏雪花.主动探究,乐享创造——开放性材料引入幼儿园区域游戏初探[J].才智,2020(7):71.
[4]顾竹彦.捕捉“魔法时刻”发现幼儿游戏的力量——浅谈幼儿园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0(1):60-62.
[5]蔡瑜.莆仙美食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融合——以操作区游戏“莆味飘香”为例[J].教育探究,2019,14(6):17-19.
[6]康丽珍.探析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指导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88-89.
作者简介:王碧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丽竹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一、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对幼儿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幼儿教育应突出幼儿自主性需求,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以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因此,研究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区域游戏环境应满足幼儿需求
(一)尊重幼儿发展规律
《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揠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做好区域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合理选择,在组织幼儿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积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区域游戏。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就必须做好游戏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择。从幼儿区域游戏设计来看,幼儿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对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内容应有所区别。如,建构区,小班应侧重感知搭建材料、建构的基本技能、安全规则等。因此,区域创设应侧重以表演区、角色区、建构区等为主,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而在中班侧重造型能力、任务意識的培养。大班则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成就感,引导幼儿开发智力。因此,区域活动设计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创设。从材料选择来看,应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主,如建构区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纸壳、积塑、泡沫、水杯等作为材料进行创设,鼓励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创造,积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活动多样化
《指南》为幼儿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为核心,提出3~6岁各年龄段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适应的教育计划。具体来说,幼儿区域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地方文化的特色,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区域游戏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从区域游戏的常规设计来看,主要的功能分区有: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等,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把喜欢安静的幼儿安排在阅读区或美工区,喜欢热闹的幼儿则可以选择角色区。同时,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游戏材料选择和区域活动游戏设计方面,突出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在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考虑将木头、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
三、 区域游戏环境材料的投放原则
(一)注重材料与游戏相统一
《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幼儿园要加强对玩教具和图书配备的指导,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防止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由此可见,幼儿区域互动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幼儿园的布局进行,在游戏与材料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幼儿园的特点,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
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游戏设计要结合幼儿园的布局和幼儿发展规律,在材料和设计方面体现出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幼儿常见的区域游戏“可爱娃娃”为例,可爱娃娃游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需要让幼儿进入到“娃娃”的角色当中。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幼儿园的楼梯和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在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以楼梯为例,在楼梯中布局“可爱娃娃”游戏,鼓励幼儿将幼儿园的娃娃和自己从家中带的娃娃进行合理的布局,幼儿在楼梯上下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娃娃,而且鼓励幼儿将自己带的娃娃合理的放置在触摸墙上,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总之,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携带材料,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二)突出探索性
幼儿区域游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探索性,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体验当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区域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教师应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来改变游戏的内容,注重游戏体验,真正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
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探索性,一方面,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的体验。例如,表演区有地方文化的内容,包括各种脸谱制作等,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身对色彩的认知进行自主探索和设计,而在活动区,各类游戏的选择与应用都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从游戏项目来看,科学探索是区域游戏中的重要项目,在科学探索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学习,不断提升幼儿的能力。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亲手种植蔬菜等,通过观察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亲手种植蔬菜、观察蔬菜的成长并进行记录是幼儿探索和求知的重要途径,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性策略 (一)融入区域游戏,共同开展互动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通过具体游戏与幼儿产生积极的互动。《意见》中指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幼儿教师的发展能力。
因此,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某个时刻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介入幼儿的探究游戏中,在参与过程中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参与区域游戏一方面可突出互动性,让幼儿积极与教师产生互动,提升幼儿对教师的信赖感,进一步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新入园的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加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生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运用自己扮演的角色来影响幼儿。例如,有几位幼儿玩医院游戏时,教师发现医院里的病人,很少,教师就假装成病人给医生诉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请求医生给出治疗和诊断方案等。教师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游戏的需求,对幼儿游戏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进行游戏的调整工作,避免单一、僵化的幼儿游戏导致幼儿产生疲劳感和抵触心理,真正帮助幼儿融入到游戏当中。
(二)提供游戏建议,扮演疏导角色
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教学中应做好疏导者角色,积极做好游戏指导工作。区域游戏划分了多个游戏的种类,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如,争抢玩具,人数分布不均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幼儿扎堆现象,很容易造成幼儿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冲突、哭闹现象,特别是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引发矛盾非常常见。《指南》提出,应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措施,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做好疏导者角色,引导幼儿合理有序开展活动。
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疏导者角色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扎堆现象进行疏导。当教师发现区域游戏中部分游戏项目人员窜区且存在一定争执的情况时,教师应积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他游戏項目当中,同时给予主动参与其他项目疏导人流的幼儿一定的奖励。通过疏导加奖励的方式,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单项游戏人员密集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人员扎堆现象,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当发现人员扎堆以后,教师应鼓励幼儿之间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如,用其他玩具或其他的游戏,换取该项目游戏幼儿游戏的时间,与小朋友一起轮换玩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游戏扎堆常见的引导性策略。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出现扎堆等问题时,幼儿教师要本着负责任的原则,做好幼儿区域游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引导幼儿用妥善的方法、交流的手段解决问题。
五、 结语
区域游戏实施和组织过程中,游戏项目的选择和材料的投放应尊重幼儿的需求,突出幼儿自主的原则。同时,也要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区域游戏当中,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探索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谢浩.VR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143.
[2]李映.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现代交际,2020(6):209-210.
[3]夏雪花.主动探究,乐享创造——开放性材料引入幼儿园区域游戏初探[J].才智,2020(7):71.
[4]顾竹彦.捕捉“魔法时刻”发现幼儿游戏的力量——浅谈幼儿园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0(1):60-62.
[5]蔡瑜.莆仙美食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融合——以操作区游戏“莆味飘香”为例[J].教育探究,2019,14(6):17-19.
[6]康丽珍.探析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指导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88-89.
作者简介:王碧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丽竹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