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伪问题",增强提问有效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思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伪问题”,即与真问题相对,是教师没有联系学情及能力培养目标的提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伪问题”主要具有如下特征:简单而重复性的问题;无疑问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提问;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导致“冷场”的问题。若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增强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避免提出“伪问题”。
其他文献
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并可以逐步发展和提高在学校教育以及校外的各种教育中,都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可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实现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笔者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素材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材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看了《一站到底》和《中国好声音》后,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深受启发,这些节目学生们喜爱看,有的还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这些都是受PK的影响。  一、PK的作用  能淋漓尽致地展
教育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充分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日益明显,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学有所长,笔者尝试了将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对地理课进行教学改进。实践
本文利用R-L模型将原本含有误差补偿的方程转换到时域内,通过连续采样进行积分求解得到故障位置的距离数据,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故障信息,并能有效提高测距速度。通过PSCAD建
入世,对我国CPA行业影响非常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并且挑战大于机遇;我国CPA行业要立足、要生存,关键在于能力问题,有了能力才能抓住机遇,才能面对挑战.因此,提高我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出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教学确实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它能把教学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新形势下的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