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鉴赏一张茶道作品时,不应以茶人泡何种茶类、规定该茶在何地生产,或者强制性要求所用茶具必须来自什么地方,去判断这张作品的质量的主要原因。茶叶、茶具可来自世界各地。每一地区的茶人可拥有自由与主张采用哪一类,它重要的是如何表达茶道的内容、内涵,以及有属于自己思想性的风格,不受任何产品或产区的影响。以钢琴家为例,当傅聪演奏萧邦的《波兰舞曲》时,人们不会在意他是在演奏一支由波兰人写的曲子,而是欣赏他对音乐的投入感情和卓越的演奏技巧。
所谓有个性风格,即是:基本功要做得一丝不苟。溶入表现时却有自己的姿势与气势。比如说书法,它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写篆要有篆的样子,写草要有草的样子,那是经过千锤百练的练习所得,但如果一直如此下去,就仅仅只是摹仿而没有突破。如果在一个“字”里面,没有藏着任何“字体”,纯粹“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那是不行的,那只能算是涂鸦;如果以为“写下来的就叫作书法”,那是异想天开;如果能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入本身思想性的主张,那样才算是有风格的书法。
茶道风格的形成也是如此。茶道作品的好坏,是从有形的泡茶动作去表现。当一种冲泡技法得到有系统的提炼,并且,这种手法能够将茶汤应有的味道与水准发挥得很好,它就会将一个单纯泡茶的主题变得宏大、凝练而立体,因此产生无形的美的价值与张力。这就是成为一个好的茶道作品必须感动人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说的风格。
茶道风格的形成有三种手法:第一种继承传统,是过去的时代、过去的人已经沿用开来,当代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照做。比如印度喝马萨拉香料茶、北京喝盖碗茶,这种传统较为通俗,也相对缺乏变化,单调,不必有什么文化准备。
有些传统转向更多娱乐价值,比如四川的长嘴壶功夫茶艺,固然让人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障碍,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太传统的,并无适时加入新生命的茶道,它会逐渐被淘汰,或只变为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或民俗表演而已。
另一类传统,是纯粹历史的烙印,一切形式与细节都经典完美,这类完全改不动、代表着一种强烈文化精神的茶道,只能当作一种仪式进行,假以时日或许都将进入博物馆成为古董一比如日本茶道。古董必须让其维持最原始典范的风貌,或膜拜或仰望,不应再改造或变更它的样子,或随便诠释它。
第二种风格是在传统茶道上再创作,由所谓的正宗原产地,被正式或非正式带到各地去,比如中国闽粤地区的传统工夫茶,传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种当时属于从外地来的茶道。经过多年当地色彩的感染,其中部分地区已将之加以研发或修改,变成一种再创作,成为“当地传统”。
第三种茶道风格的形成是纯创新的风格,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人去尝试做,虽然,一百年里也许只会出现一个划时代的创新。比如ThomasSullivan于1903年破天荒实施茶包运用,因而缔造一种全新的喝茶文化;比如台湾的蔡荣章于1980年将小壶茶法立下典章制度、1983年建立茶汤考试制度,为当代茶艺创造革命性理念茶法。
所谓有个性风格,即是:基本功要做得一丝不苟。溶入表现时却有自己的姿势与气势。比如说书法,它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写篆要有篆的样子,写草要有草的样子,那是经过千锤百练的练习所得,但如果一直如此下去,就仅仅只是摹仿而没有突破。如果在一个“字”里面,没有藏着任何“字体”,纯粹“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那是不行的,那只能算是涂鸦;如果以为“写下来的就叫作书法”,那是异想天开;如果能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入本身思想性的主张,那样才算是有风格的书法。
茶道风格的形成也是如此。茶道作品的好坏,是从有形的泡茶动作去表现。当一种冲泡技法得到有系统的提炼,并且,这种手法能够将茶汤应有的味道与水准发挥得很好,它就会将一个单纯泡茶的主题变得宏大、凝练而立体,因此产生无形的美的价值与张力。这就是成为一个好的茶道作品必须感动人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说的风格。
茶道风格的形成有三种手法:第一种继承传统,是过去的时代、过去的人已经沿用开来,当代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照做。比如印度喝马萨拉香料茶、北京喝盖碗茶,这种传统较为通俗,也相对缺乏变化,单调,不必有什么文化准备。
有些传统转向更多娱乐价值,比如四川的长嘴壶功夫茶艺,固然让人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障碍,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太传统的,并无适时加入新生命的茶道,它会逐渐被淘汰,或只变为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或民俗表演而已。
另一类传统,是纯粹历史的烙印,一切形式与细节都经典完美,这类完全改不动、代表着一种强烈文化精神的茶道,只能当作一种仪式进行,假以时日或许都将进入博物馆成为古董一比如日本茶道。古董必须让其维持最原始典范的风貌,或膜拜或仰望,不应再改造或变更它的样子,或随便诠释它。
第二种风格是在传统茶道上再创作,由所谓的正宗原产地,被正式或非正式带到各地去,比如中国闽粤地区的传统工夫茶,传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种当时属于从外地来的茶道。经过多年当地色彩的感染,其中部分地区已将之加以研发或修改,变成一种再创作,成为“当地传统”。
第三种茶道风格的形成是纯创新的风格,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人去尝试做,虽然,一百年里也许只会出现一个划时代的创新。比如ThomasSullivan于1903年破天荒实施茶包运用,因而缔造一种全新的喝茶文化;比如台湾的蔡荣章于1980年将小壶茶法立下典章制度、1983年建立茶汤考试制度,为当代茶艺创造革命性理念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