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三岁的孩子刚从小学跨进中学大门,对中学的环境、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方法等都感到陌生和新鲜,尤其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因此,抓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使初一新生尽快步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快车道”呢?
1.环境适应。初一的新生总感觉自己在小学时学习不错,可进入初中后,有的成绩不理想,以致跟不上,甚至辍学,究其因,其一就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首先,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成为学友。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才能使学生对那门学科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2.纪律意识。初一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慢慢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学校应实行“教育倾斜”,注重对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班主任可集中数日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会默写。
3.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与骨干,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实际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舞台”,比如:“建立班干部轮流制”,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己的机会,避免班干部的“终身制”,增强“主人翁”意识。搞“值日班长制”,放心大胆地启用干部,使之全方位地参与班级各方面的工作与研究,并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工作,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使班级形成一个坚强,稳定的班干部队伍,这将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结合初一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怎样培养自信心”、“如何面对挫折”等。面对初一新生,为尽快消除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班主任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课上语言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赏识的口吻讲话,对表现出色的进行奖励,对一时没想好的同学说:“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等。班主任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孩子们很快喜欢上班主任,并且喜欢每门学科。
5.明确学习任务。初一新生做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要做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做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散,中学则时间长而紧凑,做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动脑、动手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学习的成效随之提高。
育人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对处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年代的每一位中学教师来说,只有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环境适应。初一的新生总感觉自己在小学时学习不错,可进入初中后,有的成绩不理想,以致跟不上,甚至辍学,究其因,其一就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首先,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成为学友。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才能使学生对那门学科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最后,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2.纪律意识。初一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慢慢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学校应实行“教育倾斜”,注重对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班主任可集中数日时间组织新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会默写。
3.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与骨干,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实际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舞台”,比如:“建立班干部轮流制”,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己的机会,避免班干部的“终身制”,增强“主人翁”意识。搞“值日班长制”,放心大胆地启用干部,使之全方位地参与班级各方面的工作与研究,并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工作,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使班级形成一个坚强,稳定的班干部队伍,这将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结合初一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怎样培养自信心”、“如何面对挫折”等。面对初一新生,为尽快消除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班主任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课上语言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赏识的口吻讲话,对表现出色的进行奖励,对一时没想好的同学说:“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等。班主任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孩子们很快喜欢上班主任,并且喜欢每门学科。
5.明确学习任务。初一新生做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要做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做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散,中学则时间长而紧凑,做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动脑、动手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学习的成效随之提高。
育人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对处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年代的每一位中学教师来说,只有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