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學科学采取“任务式教学”,首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分组进行比赛;比赛前还需要师生共同制订一个公正合理的竞赛规则;最后通过及时的学习效果评价。
【关键词】小学;科学;任务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类似四年级下册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和五年级下册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这样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组织教学时照本宣科,造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不仿采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组织比赛,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和比赛的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这样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如果我们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比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游戏”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这样就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出发,他们最喜欢和异性同学间的竞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时,如果采用男女同学比赛等形式,一下子就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竞争中的每一次胜利,是一次对他及时的肯定,使他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提出一个问题——任务驱动
“任务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致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例如,教师事先布置一个任务,要求男女同学分别口头介绍“地心说”和“日心说”有关内容,或者看谁介绍的岩石要多。学生为了取胜,往往会团结合作,在课外事先自学好相关内容,准备在课堂上“打擂台”。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后,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有些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再结合课外自学的内容,这样会更有竞争力。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为了使他们更主动参与学习,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竞赛形式应多样化。
三、制订竞赛方案——公平合理
小学科学“任务式教学”的核心是:围绕主题内容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制订一个得到学生的认可的竞赛办法是关键,竞赛规则既要公平合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竞赛规则主要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规定回答过的学生需要等待全部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后,可再次回答。当一方发言者后继无人时,可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学,这样就避免了个别优等生唱独角戏,后进生当陪客的现象。
(二)及时合理评分
学生回答的每项内容都有相应分值,当一方介绍完成后,由对方指出缺点并扣分,这样所有学生都听得非常仔细,最后由教师综合评分。教师公平评分时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为”的是公正合理,“不为”的是当一方完全处于劣势时,评分时适当给予补救,否则双方分差悬殊过大,处于劣势一方会失去求胜的信心。
(三)规定竞赛程序
当学生开始实行抢答,一方回答完相关内容后,自己的一方先可“自纠”,但自纠者算作已经发过言了,或者自纠者不超过二人,不计作已经发言者。接着,另一方挑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扣分建议,双方可进行争辩。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补充时,如补充了些精彩的课外知识,可适当加倍计分。
规则的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学生心理变化而改变。当学生出现男女同学间比赛,经常一方获胜,另一方觉得没劲时,可以变成分各种小组进行竞赛,这样改变的是竞赛形式,不变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相互监督实施——成效显著
(一)自主、协作学习。学生要想在竞赛中抢得先机,一方面他们每个人会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竞赛内容,也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竞争双方都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大家都非常关注每个同学所讲的话,以有利于所在团队,这种发自内心的严格监督,无意中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在实施形式上,既可以让对阵方介绍不同的内容,也可以让双方介绍同一内容,比一比看谁介绍的内容好而精,口头表达能力强。
竞赛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战胜对手,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获胜的有关线索,如何创新观点,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看法。
(二)效果评价与改进。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主要是对所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知识竞赛这个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评价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成效显著。该方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更为开放,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放”中也要“收”,在行动上适当约束学生,不能干扰竞争对手。在评价上也有困难,可能有个别学生做表面文章,给教师造成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DB/OL].http://baike.baidu.com.2015-06-09.
【关键词】小学;科学;任务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类似四年级下册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和五年级下册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这样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组织教学时照本宣科,造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不仿采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组织比赛,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和比赛的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这样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如果我们创设一个同学间相互比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游戏”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这样就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出发,他们最喜欢和异性同学间的竞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时,如果采用男女同学比赛等形式,一下子就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竞争中的每一次胜利,是一次对他及时的肯定,使他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提出一个问题——任务驱动
“任务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致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例如,教师事先布置一个任务,要求男女同学分别口头介绍“地心说”和“日心说”有关内容,或者看谁介绍的岩石要多。学生为了取胜,往往会团结合作,在课外事先自学好相关内容,准备在课堂上“打擂台”。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后,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有些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再结合课外自学的内容,这样会更有竞争力。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为了使他们更主动参与学习,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竞赛形式应多样化。
三、制订竞赛方案——公平合理
小学科学“任务式教学”的核心是:围绕主题内容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制订一个得到学生的认可的竞赛办法是关键,竞赛规则既要公平合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竞赛规则主要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规定回答过的学生需要等待全部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后,可再次回答。当一方发言者后继无人时,可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学,这样就避免了个别优等生唱独角戏,后进生当陪客的现象。
(二)及时合理评分
学生回答的每项内容都有相应分值,当一方介绍完成后,由对方指出缺点并扣分,这样所有学生都听得非常仔细,最后由教师综合评分。教师公平评分时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为”的是公正合理,“不为”的是当一方完全处于劣势时,评分时适当给予补救,否则双方分差悬殊过大,处于劣势一方会失去求胜的信心。
(三)规定竞赛程序
当学生开始实行抢答,一方回答完相关内容后,自己的一方先可“自纠”,但自纠者算作已经发过言了,或者自纠者不超过二人,不计作已经发言者。接着,另一方挑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扣分建议,双方可进行争辩。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补充时,如补充了些精彩的课外知识,可适当加倍计分。
规则的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学生心理变化而改变。当学生出现男女同学间比赛,经常一方获胜,另一方觉得没劲时,可以变成分各种小组进行竞赛,这样改变的是竞赛形式,不变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相互监督实施——成效显著
(一)自主、协作学习。学生要想在竞赛中抢得先机,一方面他们每个人会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竞赛内容,也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竞争双方都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大家都非常关注每个同学所讲的话,以有利于所在团队,这种发自内心的严格监督,无意中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在实施形式上,既可以让对阵方介绍不同的内容,也可以让双方介绍同一内容,比一比看谁介绍的内容好而精,口头表达能力强。
竞赛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战胜对手,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获胜的有关线索,如何创新观点,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看法。
(二)效果评价与改进。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主要是对所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知识竞赛这个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评价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成效显著。该方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更为开放,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放”中也要“收”,在行动上适当约束学生,不能干扰竞争对手。在评价上也有困难,可能有个别学生做表面文章,给教师造成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DB/OL].http://baike.baidu.com.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