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我们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拓展支部建设新思路,创新党员教育新方法,对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特邀党建组织员;党员教育;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45-03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对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
一、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在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专业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爱好鲜明,创新能力强,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虽然才华丰富,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他们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内外、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强调个性发展,热衷于“自我设计”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部分人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他们的道德水准、纪律素养等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2.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实际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无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专业性程度较高,与学校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融合度偏低。再者,艺术类专业是一个专业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必须得到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艺术类大学生必须多参加实践活动,多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但在这些社会实践中,由于自身的辨别能力和文化素养稍弱,他们思考和看待问题经常会比较极端,还会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产生疑虑和困惑,久而久之,会给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二、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否不断创新,是党能否永葆青春和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机制和载体,逐步形成了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色和新模式。
1.尊重和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创新工作理念。严格管理是发展个性的基础条件,个性的发展是符合培养目标的个性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并不是放任自由,设置特殊条件的发展。严格管理与发展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摆脱群体的自由。艺术类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色彩,然而这种个性化色彩是一种能融入群体利益的个性化,而不是绝对的。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由于艺术类专业和学生本身的特性,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该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研究学生个体的特点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每个人的作品各有特点一样,应当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
2.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工作模式,2010年12月和2011年5月,学院先后聘请7位老党员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①以支部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2011年共举办学习活动16次,谈话活动8次,专题报告2次,参与学生1200余人次,“特邀党建组织员”人均参与8次。他们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理论思考,与老同志座谈交流,提升了思想素养,以此为纽带,和老党员建立了浓厚的感情。②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1年相继举办了“明校史知责任”参观校史馆、“胸怀爱国心永远跟党走”座谈会、“迎接建党90周年?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九九重阳节?摇悠悠敬老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和热爱,增强了党性觉悟,丰富了党员再教育的具体内容,促进了“党员我先行”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院的学风建设、党建工作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③以党员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和工作水平。结合学生工作热点,2011年相继举办了多项特色党日活动,如两会、“七一”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优良学风建设、学生党建促就业、学生党员再教育等专题研讨;就业实践能力拓展、党员结对帮扶、涂鸦秀、T恤秀等专题实践,促进了同学们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增强政治觉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3.开拓与时俱进的活动形式,创新工作载体。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丰富、有效的载体之上。一方面,要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比较崇拜专业较好的老师或者懂专业的老师,所以我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尽量保持“内行”的角色,让学生愿意接近。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组织优势,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社会实践,补充学生课堂以外的专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样的载体,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党支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丰富的暑期实习、社会实践、参观走访及志愿服务的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深切地关注社会、了解民生、感知责任,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三、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显著成效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在提升党员素养、促进学风建设、推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升党员素养。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素养,党支部通过统一组织,集中安排,老党员上党课、听报告、观影、外出参观、自学等形式,让同学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对同学们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党支部组织专人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的依据。此项制度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素质、增强党性、促进工作,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实行党员结对帮扶,促进学风建设。党支部通过制定《预备党员预备期间联系学生工作记录表》,要求每位新党员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名帮扶对象,确定帮扶内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帮扶,用真情帮扶。同时,各支部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差距,完善帮扶计划,将帮扶情况作为预备党员预备期表现的考核指标。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在督促帮扶对象学习、增强自主自觉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3.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推动学生就业。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就业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在学院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及时准确了解同学在思想、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为就业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深对就业信息的反馈,及时将同学们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人单位的需求建议上报给学院。只有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就业工作整体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新思路和新方法,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力求改革和创新,旨在努力塑造出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是我们得到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唐国瑶,崔勇.对高校特邀组织员工作的探析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1).
[2]陈文斌,徐圣淇.特邀党建组织员参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3]孙元鹏.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2).
[4]陈静娴.艺术类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曾继平.以艺术实践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特邀党建组织员;党员教育;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45-03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对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
一、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在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专业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爱好鲜明,创新能力强,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虽然才华丰富,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他们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内外、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强调个性发展,热衷于“自我设计”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部分人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他们的道德水准、纪律素养等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2.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实际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无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专业性程度较高,与学校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融合度偏低。再者,艺术类专业是一个专业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必须得到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艺术类大学生必须多参加实践活动,多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但在这些社会实践中,由于自身的辨别能力和文化素养稍弱,他们思考和看待问题经常会比较极端,还会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产生疑虑和困惑,久而久之,会给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二、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否不断创新,是党能否永葆青春和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机制和载体,逐步形成了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色和新模式。
1.尊重和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创新工作理念。严格管理是发展个性的基础条件,个性的发展是符合培养目标的个性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并不是放任自由,设置特殊条件的发展。严格管理与发展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摆脱群体的自由。艺术类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色彩,然而这种个性化色彩是一种能融入群体利益的个性化,而不是绝对的。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由于艺术类专业和学生本身的特性,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该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研究学生个体的特点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每个人的作品各有特点一样,应当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
2.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工作模式,2010年12月和2011年5月,学院先后聘请7位老党员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①以支部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2011年共举办学习活动16次,谈话活动8次,专题报告2次,参与学生1200余人次,“特邀党建组织员”人均参与8次。他们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理论思考,与老同志座谈交流,提升了思想素养,以此为纽带,和老党员建立了浓厚的感情。②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1年相继举办了“明校史知责任”参观校史馆、“胸怀爱国心永远跟党走”座谈会、“迎接建党90周年?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九九重阳节?摇悠悠敬老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和热爱,增强了党性觉悟,丰富了党员再教育的具体内容,促进了“党员我先行”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院的学风建设、党建工作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③以党员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和工作水平。结合学生工作热点,2011年相继举办了多项特色党日活动,如两会、“七一”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优良学风建设、学生党建促就业、学生党员再教育等专题研讨;就业实践能力拓展、党员结对帮扶、涂鸦秀、T恤秀等专题实践,促进了同学们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增强政治觉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3.开拓与时俱进的活动形式,创新工作载体。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丰富、有效的载体之上。一方面,要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比较崇拜专业较好的老师或者懂专业的老师,所以我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尽量保持“内行”的角色,让学生愿意接近。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组织优势,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社会实践,补充学生课堂以外的专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样的载体,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党支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丰富的暑期实习、社会实践、参观走访及志愿服务的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深切地关注社会、了解民生、感知责任,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三、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显著成效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在提升党员素养、促进学风建设、推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升党员素养。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素养,党支部通过统一组织,集中安排,老党员上党课、听报告、观影、外出参观、自学等形式,让同学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对同学们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党支部组织专人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的依据。此项制度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素质、增强党性、促进工作,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实行党员结对帮扶,促进学风建设。党支部通过制定《预备党员预备期间联系学生工作记录表》,要求每位新党员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名帮扶对象,确定帮扶内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帮扶,用真情帮扶。同时,各支部根据帮扶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差距,完善帮扶计划,将帮扶情况作为预备党员预备期表现的考核指标。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在督促帮扶对象学习、增强自主自觉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3.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推动学生就业。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就业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在学院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及时准确了解同学在思想、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为就业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深对就业信息的反馈,及时将同学们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人单位的需求建议上报给学院。只有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就业工作整体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新思路和新方法,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力求改革和创新,旨在努力塑造出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是我们得到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唐国瑶,崔勇.对高校特邀组织员工作的探析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1).
[2]陈文斌,徐圣淇.特邀党建组织员参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3]孙元鹏.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2).
[4]陈静娴.艺术类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曾继平.以艺术实践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J].宜春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