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书,又名数学教科书、数学教材。本文主要简述了肇庆市基础教育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一是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的教师,教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实验班级,学习质量越来越高。
关键词:影响;教学;读懂
有这样一道题目:计算:|-3√2|-6sin45° 4-1。在改卷时,看到有许多考生是这样做的:
解:原式=3√2-6x1 1/4
理由:a0=1(a≠0);所以:sin45°=1。
这是机械重复训练的恶果,其实践能力、思维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机械重复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使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学,破坏和扭曲了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态。
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认识到研究“学习主人”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研究“学习主人”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1)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的习得,需要一定的基础。教师应该知道学生的基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水平不是班级中最优秀学生的水平,而应该是中下等生的平均水平。如果拿不准,可以叫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实验一下,类似抽样调查。
(2)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对这些问题必须心中有数,因时、因人创设问题情境。
(3)研究学生数学学科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读懂数学书的过程同一般的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符号、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4)研究解决“研读难”的障碍。读懂数学书的障碍主要有三个:
一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学生读懂数学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二是数学内容的语言表述与语文、政治等纯文字语言的学科不同,有三种形式一一文字、符号、图表,学生不容易理解,对新出现的定义、定理要反复仔细研读、分析,才能系统地感知有关的术语、符号的含义。
三是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聽”,依样画葫芦地做些练习。“读懂数学书”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的重心都向“学得明白”转变。
2.认识到“学习设计”是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主人的重要资料
通过研究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与生理心理特征,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了一套通俗易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学习设计”,力求做到“高立意,低起点”,成功地把教师的讲解过程转化为学生的练习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点的形成,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只要学生先认真研读书本,完成“学习设计”就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增强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先读懂书本、后做练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书”就是自己贴身的优秀教师;读懂数学书的过程,就是向“数学书”请教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验的学生说:“数学书是我最好的老师!每逢看数学书,她好像在引领我怎样学习数学,把知识悄悄地传人我的脑子里;她好像与我真情地对话,共同讨论数学问题。”
3.认识到“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是使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的有效策略
“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研读书本,体验过程;精做练习,感悟新知。基本环节是:新课引入一展示目标一研读书本一归纳小结一精做练习。
其中,研读书本是“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核心环节。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由于学生没有读懂数学书的能力,一旦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学生便不知道怎样去学。所以,新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这一教学环节,采用“研读书本,体验过程”的模式进行教学。
数学书是课程专家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科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好材料,通过研读,与数学的标准语言进行交流,便能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读懂数学书”是最人性化、最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习方法。
“体验过程”是“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基本教学思想。讲授前,不要害怕学生不懂。先让学生研读书本,亲身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设计”进一步体验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所做的“学习设计”,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推理过程有没有真正理解。二是确定教学的“着力点”。一般地,经过研读书本自己能弄明白的由学生自己弄明白,经过反复思考都不能弄明白的,自然成为教学的“着力点”,成为后“教”的依据。
4.认识到参与课题研究是促进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指导课题组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最困惑、最烦恼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讨,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做好研究记录,撰写论文,编写《科研教师资料集》,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提供原始素材。这些都是促进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个人的思考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节课、同一种现象,不同教师的认识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观摩完一节课后,大家在交流时会发现部分教师的点评鞭辟人里、条理清晰,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搞课题研究,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的思维更敏捷、更敏锐、更深邃。
(2)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比如,针对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班级,是否可以进行差异性的课堂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是否可以施以不同的备课方式,等等。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个人的总结能力。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问题需要总结,成功也需要总结;他人的好经验需要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个人思维不断系统化、缜密化、严谨化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是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过程。
二、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实验班级。呈现出“后劲越来越足”的态势
1.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开始实验时,因为学生读懂数学书的习惯未形成,学习方法未掌握,学习进度非常慢,所花时间自然会多一点。实验教师用足够的耐心与信心,认真研究學生,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掌握正确的研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研读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呈现出后劲越来越足的态势。
一般地,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扶着走”,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研读,掌握有效的研读方法,把书本读通、读懂,形成良好的研读习惯;第二阶段“拉着走”,耐心地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多分析、多思考,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推理关系;第三阶段“放开走”,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研读书本,把发现的问题带人课堂,深化课堂教学。
2.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大量的实验现象表明,从研读书本,到完成“学习设计”,开始时,一个知识点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三年后,所花的时间是一刻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3.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采用“读懂数学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强,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必然会越来越好。如马宁中学的彭雨清所教的实验班与全校同类非试验班的平均分统计表如下:
2008年9月,只有1个实验教师(马宁中学的彭雨清),1个实验班,60多名学生。她的教学事迹如同星星之火点燃起来以后,到2014年6月,至少有150个实验教师、200个实验班、10000多名学生参加实验,全县的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五年中考,标准分500分以上的人数,2009年3972人,2010年4382人,2011年4553人,2012年4901人,2013年5064人,2014年上升到5324人。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的教师,教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实验班级,学习质量越来越高。
关键词:影响;教学;读懂
有这样一道题目:计算:|-3√2|-6sin45° 4-1。在改卷时,看到有许多考生是这样做的:
解:原式=3√2-6x1 1/4
理由:a0=1(a≠0);所以:sin45°=1。
这是机械重复训练的恶果,其实践能力、思维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机械重复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使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学,破坏和扭曲了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态。
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认识到研究“学习主人”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研究“学习主人”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1)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的习得,需要一定的基础。教师应该知道学生的基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个水平不是班级中最优秀学生的水平,而应该是中下等生的平均水平。如果拿不准,可以叫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实验一下,类似抽样调查。
(2)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对这些问题必须心中有数,因时、因人创设问题情境。
(3)研究学生数学学科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读懂数学书的过程同一般的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符号、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4)研究解决“研读难”的障碍。读懂数学书的障碍主要有三个:
一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学生读懂数学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二是数学内容的语言表述与语文、政治等纯文字语言的学科不同,有三种形式一一文字、符号、图表,学生不容易理解,对新出现的定义、定理要反复仔细研读、分析,才能系统地感知有关的术语、符号的含义。
三是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小学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聽”,依样画葫芦地做些练习。“读懂数学书”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的重心都向“学得明白”转变。
2.认识到“学习设计”是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主人的重要资料
通过研究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与生理心理特征,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了一套通俗易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学习设计”,力求做到“高立意,低起点”,成功地把教师的讲解过程转化为学生的练习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点的形成,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只要学生先认真研读书本,完成“学习设计”就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增强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先读懂书本、后做练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书”就是自己贴身的优秀教师;读懂数学书的过程,就是向“数学书”请教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验的学生说:“数学书是我最好的老师!每逢看数学书,她好像在引领我怎样学习数学,把知识悄悄地传人我的脑子里;她好像与我真情地对话,共同讨论数学问题。”
3.认识到“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是使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的有效策略
“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研读书本,体验过程;精做练习,感悟新知。基本环节是:新课引入一展示目标一研读书本一归纳小结一精做练习。
其中,研读书本是“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核心环节。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由于学生没有读懂数学书的能力,一旦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学生便不知道怎样去学。所以,新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这一教学环节,采用“研读书本,体验过程”的模式进行教学。
数学书是课程专家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科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好材料,通过研读,与数学的标准语言进行交流,便能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读懂数学书”是最人性化、最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习方法。
“体验过程”是“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基本教学思想。讲授前,不要害怕学生不懂。先让学生研读书本,亲身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设计”进一步体验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所做的“学习设计”,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推理过程有没有真正理解。二是确定教学的“着力点”。一般地,经过研读书本自己能弄明白的由学生自己弄明白,经过反复思考都不能弄明白的,自然成为教学的“着力点”,成为后“教”的依据。
4.认识到参与课题研究是促进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指导课题组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最困惑、最烦恼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讨,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做好研究记录,撰写论文,编写《科研教师资料集》,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提供原始素材。这些都是促进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个人的思考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节课、同一种现象,不同教师的认识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观摩完一节课后,大家在交流时会发现部分教师的点评鞭辟人里、条理清晰,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搞课题研究,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的思维更敏捷、更敏锐、更深邃。
(2)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比如,针对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班级,是否可以进行差异性的课堂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是否可以施以不同的备课方式,等等。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个人的总结能力。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问题需要总结,成功也需要总结;他人的好经验需要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个人思维不断系统化、缜密化、严谨化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是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过程。
二、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实验班级。呈现出“后劲越来越足”的态势
1.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开始实验时,因为学生读懂数学书的习惯未形成,学习方法未掌握,学习进度非常慢,所花时间自然会多一点。实验教师用足够的耐心与信心,认真研究學生,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掌握正确的研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研读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呈现出后劲越来越足的态势。
一般地,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扶着走”,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研读,掌握有效的研读方法,把书本读通、读懂,形成良好的研读习惯;第二阶段“拉着走”,耐心地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多分析、多思考,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推理关系;第三阶段“放开走”,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研读书本,把发现的问题带人课堂,深化课堂教学。
2.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大量的实验现象表明,从研读书本,到完成“学习设计”,开始时,一个知识点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三年后,所花的时间是一刻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3.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采用“读懂数学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强,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必然会越来越好。如马宁中学的彭雨清所教的实验班与全校同类非试验班的平均分统计表如下:
2008年9月,只有1个实验教师(马宁中学的彭雨清),1个实验班,60多名学生。她的教学事迹如同星星之火点燃起来以后,到2014年6月,至少有150个实验教师、200个实验班、10000多名学生参加实验,全县的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五年中考,标准分500分以上的人数,2009年3972人,2010年4382人,2011年4553人,2012年4901人,2013年5064人,2014年上升到5324人。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课题研究的教师,教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实验班级,学习质量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