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对于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十分明确。语文科的选择题表述很复杂,如“最恰当”“不恰当”“没有语病”“语意明确”“准确”“不准确”等等。所以,考生的平时复习、训练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把题目要求先搞清楚。
二、临场应试,掌握方法
扎实的基础是前提,但在高考中辅以一定的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选择题的解答常用的有如下四种方法:
1.语感法。语感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敏锐的考生可在瞬间做出判断,确定答案,甚至可推测对方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加快答题速度。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6年广东高考题)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凭感觉和语言习惯,便可判断正确的句子是D。要检验也不难。A项属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仿佛还感到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B项中的“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C项介词“对”用错了,应改为“在”。
这一解题方法适应范围很广,除判断病句外,还可以用于语气、语调、语势、语序、停顿、节奏、韵律、句式、语体、意蕴、色彩、分寸、风格等题目上。
2.语境法。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解释段落中词语,理解或翻译段落中句子时,都应根据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后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考虑和判断。如果脱离具体上下文去答题,断章取义,将不着边际。
例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高考题)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先看A项“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再看B项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而D项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经过一番对上下文的分析,至此可确认选C。如果脱离具体语境就不能判断正确。
这一方法更适用于现代文的小阅读,因为它的干扰项往往是或“张冠李戴”,或“无中生有”,或“混淆概念”,这就更需要考生根据具体语境去区分判断了。
三、排除法
如果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需要辨析,在分析过程中一旦发现了这个选项中有错便可立即将整项排除,不必再往下逐一分析了。
例如: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5年广东高考题)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B.③④②⑤①C.①④②③⑤D.③⑤④②①
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便可判断③句应该在第一,因此就可以把A和C排除掉,这样就省了许多时间,在从上下语句中的相应信息就可确认答案为D。
四、代入法
就是把选项分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
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高考题)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把题目中的解释带入原文中,分析句子的的意思后就可以得出答案应为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D应为“高兴地降服”。
选择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寻的,只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勤思考,多总结,加之以扎实的基础做保证,就一定会提高答题的速度,并且能拿取高分。
对于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十分明确。语文科的选择题表述很复杂,如“最恰当”“不恰当”“没有语病”“语意明确”“准确”“不准确”等等。所以,考生的平时复习、训练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把题目要求先搞清楚。
二、临场应试,掌握方法
扎实的基础是前提,但在高考中辅以一定的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选择题的解答常用的有如下四种方法:
1.语感法。语感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敏锐的考生可在瞬间做出判断,确定答案,甚至可推测对方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加快答题速度。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6年广东高考题)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凭感觉和语言习惯,便可判断正确的句子是D。要检验也不难。A项属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仿佛还感到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B项中的“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C项介词“对”用错了,应改为“在”。
这一解题方法适应范围很广,除判断病句外,还可以用于语气、语调、语势、语序、停顿、节奏、韵律、句式、语体、意蕴、色彩、分寸、风格等题目上。
2.语境法。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解释段落中词语,理解或翻译段落中句子时,都应根据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后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考虑和判断。如果脱离具体上下文去答题,断章取义,将不着边际。
例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高考题)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先看A项“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再看B项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而D项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经过一番对上下文的分析,至此可确认选C。如果脱离具体语境就不能判断正确。
这一方法更适用于现代文的小阅读,因为它的干扰项往往是或“张冠李戴”,或“无中生有”,或“混淆概念”,这就更需要考生根据具体语境去区分判断了。
三、排除法
如果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需要辨析,在分析过程中一旦发现了这个选项中有错便可立即将整项排除,不必再往下逐一分析了。
例如: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5年广东高考题)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B.③④②⑤①C.①④②③⑤D.③⑤④②①
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便可判断③句应该在第一,因此就可以把A和C排除掉,这样就省了许多时间,在从上下语句中的相应信息就可确认答案为D。
四、代入法
就是把选项分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
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高考题)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把题目中的解释带入原文中,分析句子的的意思后就可以得出答案应为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D应为“高兴地降服”。
选择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寻的,只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勤思考,多总结,加之以扎实的基础做保证,就一定会提高答题的速度,并且能拿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