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第五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段话多处运用了排比句的形式,教学中我把它作为语言学习和训练的重点,设计了比较—认识—改写—仿写等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运用排比句。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
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坪坝里、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排比句以及排比句的特点:相同结构的句子起码有三句以上。由此初步感知运用排比句的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读一读全段文字,找出结构相同,意思关联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两句:
①……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②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补充句子。
①同学们从(),从(),从(),捡掉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
②在家里,王玉为妈妈(),为爸爸(),为奶奶(),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带着对排比句的初步认识,朗读整段文字寻找排比句并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对排比句的印象,补充句子的练习适时巩固了对排比句的认识,为写排比句打下了基础。
4.仿照以上句子的形式,改写下面的句子。
原句:湖水像一面大镜子,映出岸边的花、山上的树和天上的云。
改为:湖水像一面大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改句练习,尝试写出结构相同的句子。这既是一种句式训练,也是创意的初始练习。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段话多处运用了排比句的形式,教学中我把它作为语言学习和训练的重点,设计了比较—认识—改写—仿写等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运用排比句。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
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坪坝里、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排比句以及排比句的特点:相同结构的句子起码有三句以上。由此初步感知运用排比句的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读一读全段文字,找出结构相同,意思关联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两句:
①……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②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补充句子。
①同学们从(),从(),从(),捡掉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
②在家里,王玉为妈妈(),为爸爸(),为奶奶(),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带着对排比句的初步认识,朗读整段文字寻找排比句并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对排比句的印象,补充句子的练习适时巩固了对排比句的认识,为写排比句打下了基础。
4.仿照以上句子的形式,改写下面的句子。
原句:湖水像一面大镜子,映出岸边的花、山上的树和天上的云。
改为:湖水像一面大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改句练习,尝试写出结构相同的句子。这既是一种句式训练,也是创意的初始练习。